“騙你乾麼。”
“走,走,看看再說,彆囉嗦。”
“我也去吧。”
回家燒飯的幾人繼續回去燒,幾個平時在店裡吃的跟著最初那個人,一起去天天簡餐吃。
平時他們都是在社區辦公大樓臨街店鋪那邊吃的,因為更近。
進入社區裡,還要走好幾分鐘,一般人不會進去,也就一些平時不吃辣的才會去顧梁的店裡吃。
顧梁的店雖然也模仿了各種有名的套餐飯品類,但主要還是他自己開發的菜品。
沿海風味為主,不僅蔬菜多些,辣椒也放的更少,口味偏淡。
辣味適用麵最廣,也是最容易掌控口味的,所以幾乎所有此類店都做辣的。
如果顧梁也做辣的,估計工地上一個人也不會去他那裡了,因為去外麵臨街店鋪更方便。
辣味菜是很難做到出色口味的,因為辣味本身就抹去了食材本色和烹飪技巧,這是比較難在口味上進行競爭的飲食風格,烹飪水平的影響更小。
普通套餐飯的菜色簡單,想在口味上搞出彩就更難了。
套餐飯品類競爭激烈,有不少加盟品牌,以及個人店,顧梁的店鋪又在裡麵,隻能差異化競爭。
“好像真是很便宜。”
“吃吃看,會不會食材有問題。”
這群人八個,一下子將剩餘的桌子全部占滿了,雖然是十六個位置,但除非人很多,其實一張桌子坐一人,兩人都是常事。
而如果人太多,靠牆的拉拉出來,擠一下,就可以多出兩個位置。
開門小心些,靠門的那張桌子也一樣,臨時都可以增加位置。
這種店的位置比較彈性。
其中三人還去冰櫃裡拿了啤酒,工地工人很多喝啤酒,特彆是晚餐,不像上班族一般拿飲料。
“不錯啊,就是太淡了。”
評價+4
“還好吧,這個口味正宗。”
評價+5
評價+3
評價+4
……
這群人心滿意足離開了,平時吃辣的,也打算下次再來了,因為也辣醬,免費的,可以自己加。
很多人在外麵吃辣的,其實自己燒飯都是清淡的,並非隻吃辣的。
這麼便宜,也沒人太在意是不是辣的了。
這一天,堂食的營業額看起來增加了不少,但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改變,二十五單。
不過評價分賺了很多。
第二天,好像也沒什麼太大改變,二十二單,基本在原來的平均值之間。
第三天,直接爆單了,四十單。
第四天回落,變成了三十一單,第五天再次四十單,第六天五十二單,接下去雖有小震蕩仍然一路走高,沒有低於五十單的了。
到了第十天高峰已經超過六十單了,並仍然在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