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就來個進店消費就送餐後甜點活動,其他大型促銷就算了。”
顧梁繼續說,“就送糕點,綠豆糕和桂花糕雙拚,餘菲音負責,我們材料用好點的,量不用那麼大,根據顧客人數,一人一兩塊,讓人嘗嘗鮮就好。”
“讓顧客覺得這個甜點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甜點什麼,太多也沒意義,吃這個就是吃零食差不多,重要的是好吃,而不是吃飽。
用料好,好吃才是最重要的。
吃太多的話,再好吃也會變得不好吃了,反而事與願違。
“我們多做些活動,然後再將糕點加入菜單。”
糕點不是正式菜品,早點加,遲點加,沒什麼太大區彆,因為沒名氣的話,大部分進店吃飯的人看都不會多看,更不要說點這個嘗嘗看了。
中餐本質上沒有必吃甜品的習慣,不少老年人還將這個當做零食對待,存有偏見。
顧梁將這個作為贈送品,也是這個意思,讓更多的人先吃一下東山居的糕點,等他們覺得好吃,形成印象了,以後再加入就可以了。
所以,為了打開糕點市場,以後顧梁還會繼續做些活動,等餘菲音的等級高些,做出的糕點口味達到決定性的程度,再正式加入菜單。
“老板,交給我吧。”餘菲音說道“我會用最佳的狀態,做出這兩種最好吃的糕點。”
“其他促銷都不用了麼?”
趙小夢說道“我覺得雖然長假促銷也不是必須的,但送餐後甜品沒有任何競爭力。”
這個顧梁當然是知道的了。
送一個甜點,跟不送一個甜點,除了一些小孩顧客外,不會有太多的優勢。
量少點,也是防止可能有顧客會覺得這麼大的量,小孩子吃太多不好,打包又不好,會留下不好的影響。
大部分人不介意在飯店打包,一些人隻要有點便宜占更是會很高興,但也有一些人沒有吃不完打包的習慣。
小孩子貪食哭著要打包那就更要尷尬了。
雖然這種情況是小概率事件,但他們仍然要儘量避免出現。
就幾塊的話就沒任何問題了,每人最多一兩塊,也不會有多餘的不好感覺,用料好,東西好吃還能加分。
用料方麵也是吃的出來的。
送這個主要的目的其實是讓餘菲音升級,這點顧梁也不好說。
“我們也可以再加一個開胃菜的。”
於倩兒說道“涼拌鬆花蛋或糖拌西紅柿,看情況,任選一樣,隻要進店選了桌位就送過去,反正開胃菜都是最先上的。”
“我也覺得加個開胃菜好。”其他人也附和道“成本也就幾塊錢。”
“那就開胃菜也加上,我們送一個餐前開胃菜,和一份餐後糕點。”顧梁也同意,因為確實成本不高,出餐速度方麵也沒太多影響。
開胃菜都是很容易製作的。
每個顧客也都會有需求,沒有需求的話,也可以用其他同價位開胃菜替代,總有一個可以吃吃的。
這樣看起來送的菜品還多些,反正都不是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