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良書生!
??
周圍有四支兵馬,想必是他李杲提前有了防備,陳生又不準將士們撤退,索性就吩咐兵馬,就地紮營。
將各地的來往的情報處理一遍以後,陳四哥就吩咐著親兵將晚飯端了過來。
陳生望著陳四哥問道“新收複的那個衛所,去視察了嗎?”
“剛才紮營的時候,我去了,將士們的情緒還算是穩定。不過我知道你晚上肯定要召集兵將議事,所以沒敢多呆。”
“嗯。”
陳生點點頭,繼續問道“這附近還有沒有老百姓?”
“說來也奇怪,這遼東雖然苦寒,但是也不至於,而且咱們是王師,軍紀嚴明,不至於禍害百姓。
可是這沿途,偶爾遇見兩三個百姓,見到咱們也如同驚弓之鳥。
我今天吩咐夜不收去尋找當地的百姓,可是找了半天,也隻是找到了一些鰥寡孤獨,連話都說不清楚,我又找來些當地的將士,讓他們繼續尋找,也隻是找到幾個女人,問了半天,他們也模模糊糊的,說不清楚。”
陳生低頭烤著火,心頭焦急的有些沉重。
說實話,他很是討厭這種原理後方的戰鬥。這遼東一帶,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漢族的人口反而不占有絕對的優勢。
不過這些人的的共同點,就是懼怕官兵,見到官兵就會躲起來。
隻是陳生的兵馬快速行軍,有些百姓來不及逃竄,才能看到一些青壯。
雖然有些膽子大的,願意幫著他們打聽消息,帶領路徑,但是畢竟還是少數。
而且越是靠近遼陽,願意幫忙的百姓就越少。
甚至連自己收複的兵馬,以及自己本身帶來的士兵,心裡都開始有矛盾。
他們非常不理解,陳生手裡有軍隊,為什麼不去前線打仗,反而在這裡勾心鬥角,浪費時間。
陳生明白,大家都討厭打仗,討厭內亂。
但是攘外必須安內這個道理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後方著火可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這些日子,陳生長長在心裡琢磨著,要是想解決遼東問題,解決遼東兵將的心裡問題,向他們灌輸忠於朝廷,忠於百姓的思想是必須的。
讓他們明白,解決內憂到底有多麼重要,也是必須的。
為了這個問題,陳生不斷的回憶當初自己度過的書籍,希望借鑒古人和後人成敗的道理。
也喜歡找軍師讚畫們討論當下的形勢,和了解軍人們的心情動態。
在對待這些新加入的士兵方麵,他也投入了很多精力,還處罰了很多欺壓官兵的軍官。
並且經常去軍營裡走動,給士兵們談心,改變他們的福利。
但是讓他們認同自己,讓他們對於自己當下的軍事行動不抵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親兵把弄好的飯菜端了上來,擺在桌上的是半碗醃菜放了些辣椒麵,籃子裡是幾個白麵饅頭。
還有一碗牛肉乾湯,上麵飄著些菜葉。
將士們的夥食也比自己差不了多少,陳生早就饑腸轆轆,狼吞虎咽的吃了些饅頭,然後端著牛肉乾湯喝了幾大口。
因為急行軍,這種夥食怕是也不能長久。
陳生一邊喝著牛肉湯,一邊想著帶的糧食不多了,最多勉強支撐兩天,而且周圍又有那麼多的軍隊,若是搞不好,因為自己堅持不撤軍,很可能導致軍心潰散。
萬一兩天內解決不了遼陽城,大軍的給養怎麼辦?
想來想去,明天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遼東都司才是出路。
可是遼陽城城高壕深,城牆又格外的堅固,城外又有大軍把手,自己如何奪取遼陽城?這個仗該怎麼打?
同他一起吃飯的陳四哥等人,都還年輕,沒有什麼戰爭經驗,自己作為主帥,千萬不能讓他們看出自己內心焦灼的情緒。
隻是在心裡暗暗盤算眼下嚴重的局麵。
吃完飯,城內的廝殺還沒有結束,搞得陳生的內心更加焦躁,不知道李杲在城內到底搞什麼。
吩咐陳四哥去休息,自己帶著幾名親兵去營中走動。
這是陳生養成的習慣,自己的兵,一定要自己接觸,才知道他們的戰鬥力幾何,跟將士們溝通,給他們加油打氣。
越是戰爭緊急的時候,陳生越是這樣。
陳四哥知道陳生雖然不說,但是心裡有多焦急,但是自己畢竟沒有什麼戰爭經驗,這個時候想幫忙也難以出太多的力氣。
看著陳生離去的背影,陳四哥對身邊的族人們說道
“往日裡,大家總說生哥兒的侯爺來的容易,打仗也不是什麼難事兒,這些日子得見,總歸知道他的艱辛了吧?”
陳生在營寨裡騎著馬,月光下都是他的部隊。
以前是不用帳篷,如今搭起來帳篷,將士們一個個都疲憊的睡去。
輔兵們最是辛苦,因為他們負責搭帳篷,背著盔甲,拿著武器,還要喂馬劈柴,幫著做飯,等到休息的時候,他們自己的營帳反而來不及去做。
一個個露宿在鍋灶的火堆旁邊,有的人甚至乾脆就躺在戰馬身邊休息,枕著馬鞍,呼嚕聲震天的響。
陳生將身上的披風給一個老輔兵披上,老輔兵掙開眼睛,見身上的大氅,又看陳生搖搖頭,最噤聲狀,感動的眼淚不停的往外流。
陳生拍了拍老輔兵的肩膀,讓他好生休息,自己則繼續巡視營盤。
老輔兵抹著眼淚,將大氅給旁邊的小輔兵披上,小輔兵睡得很沉,因為暖和了,整個人睡得更加舒坦,嘴角泛起了淡淡的微笑。
陳生正要回去休息,夜不收的一名校尉趕了過來,陳生停住戰馬,扭頭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校尉抱拳,對他稟告說道“房大俠回來了,還帶來了魏百戶,陳四哥請您趕快回去。”
陳生點點頭,校尉又高興的對陳生說道“侯爺,附近的百姓我們找到了。”
陳生連忙止住腳步,目光灼灼的問道“找到了?找到了多少?”
校尉說道“我找到了一個兄弟留下的暗號,當初我們一起在前線探查過敵情。我通過它,找到了藏匿在山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