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廬舍內,火光陣陣。
老者擼起袖子,露出健壯的手臂,賣力的拉動風箱給爐子升溫。
蘇長歌則站在旁邊看著。
既然對方沒讓他幫忙,他也樂得清閒。
就如此。
隨著烘爐的溫度上升。
爐內。
放在熟鐵之上的生鐵,逐漸煉化成鐵水滲淋到熟鐵之上。
看到這一幕,老者按照蘇長歌所講訴。
將熟鐵取出,然後用錘子反複錘打,等到差不多了再重新放進去。
然後拿來一塊生鐵,用力拉動風箱,將其煉化成鐵水,滲淋在這塊剛才錘打過的熟鐵上,緊接著又熟鐵取出重打。
就這樣,重複五次之後。
一塊麵相漆黑,卻堅硬無比的灌鋼出現在老者眼中。
看著麵前這塊鋼胚。
老者一臉的難以置信,握錘的手都在顫抖,但不是因為驚訝,而是太過興奮!
他沒想到。
竟然真的如此簡單就能得到一塊好鋼!
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街上隨便找個三流鐵匠按照此法都能做到。
而有了此法。
鋼的產量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往靠工匠成千上萬次錘打,才能鍛造出來的鋼胚。
現在輕鬆就能做出。
過程簡單,效率也比之前快了數倍!
雖然說鋼製的武器算不上頂尖,不如那些珍稀礦石鍛造出來的武器。
但架不住產量大啊!
畢竟越是珍稀的礦石就越是量少。
鍛造出來的基本都是神兵,有哪家能夠奢侈到人手一柄?
然而,鐵礦石隨處可見。
有了灌鋼法,大晉將士的武器裝備將整體提升一個檔次!
想到這。
老者看向身邊一臉淡定的蘇長歌。
“後生,你立大功了!”
“你知道此法對大晉意義有多重大嗎?”
“光憑這個,封你為侯都不過分!”
“你的名字也將載入史冊,名垂青史,後世百姓都會感激你!”
老者開口,一臉興奮的說著。
雖然他對朝廷、爵位不在乎,但名垂青史這東西又有幾人會拒絕?
不過此時,蘇長歌卻是一臉嚴肅。
“前輩說的晚輩都知道。”
“不過此法還請老前輩保密,萬不可泄露出去,尤其是不可傳入外族之耳。”
蘇長歌開口,語氣格外凝肅。
名垂青史、封侯的誘惑力確實大。
但正因為灌鋼法意義重大。
所以絕對不能泄露給外族蠻夷!
雖然現在蠻夷開礦、冶煉等技術都很落後,而且工匠也少。
但有技術和沒技術是兩回事。
更何況,世上從來不乏利欲熏心之輩。
灌鋼法就算隻在大晉流傳,也必然會導致鋼胚產量提升,而為了利益,那群商人完全敢把成品鋼胚轉手賣給蠻夷。
正因如此。
在沒有形成絕對優勢之前。
灌鋼法不能流傳出去!
而此時,老者聽到蘇長歌嚴肅的話語,心頭的興奮也漸漸退去。
“放心,老夫知道其中利害。”
“灌鋼法乃國之利器。”
“不可輕易示於人,不隻是老夫,整座冶煉坊的人都會保守秘密!”
老者答應保密,聲音嚴肅,。
他管理冶煉坊多年。
自然知道冶煉工藝對大晉有多重要。
以及此法要是落在外族手中,會對大晉百姓造成怎樣的傷害。
隨後,老者似乎想到什麼。
出聲詢問道。
“後生。”
“你這灌鋼法是在那本書看到的?”
老者開口。
語氣相較之前溫和不少。
“一本雜書上。”
蘇長歌隨便找了個理由。
“那本書在哪?可否借老夫一閱?”
老者急忙追問道。
既然上麵有灌鋼法這種神奇之法,那說不定還記載了其他鍛造法。
他苦心鑽研冶煉鍛造之術。
自然不願錯過。
“那書如今放在晚輩的祖家。”
“老前輩若是想看。”
“晚輩回去後就派人去祖家一趟,不過往返大概需要一段時間,”
看著鍛造鋼胚時連一滴汗都沒流的老者,蘇長歌出聲將他穩住,這種人才,不說收入麾下,起碼要關係交好。
自己之後編纂一本書出來給他。
不管對他有無裨益,送了就是份人情,以後若是有事找他也有些情麵在。
“沒事,老夫可以等。”
知道書還在,老者點頭答應,並不急著問蘇長歌討要。
“老前輩,晚輩還有事。”
“先行告辭。”
“那兩百套騎兵重甲,就勞煩您老了。”
蘇長歌開口,重甲的事情搞定,繼續留在這也沒多大意義。
“放心。”
“這件事就交給老夫了!”
“兩百套騎兵重甲。”
“四十天內一定全部交付給你,到時記得替老夫好好教訓那群蠻夷!”
老者開口,語氣豪爽的大聲喊道。
“一定會的。”
見狀,蘇長歌麵露笑意。
隨後離開廬舍。
準備讓兄長去將此事稟報給陛下,加強冶煉坊的看管。
大晉皇城,宮後苑。
此乃皇帝和後宮佳麗遊賞的地方。
苑內佳木如蔥,彩石鋪地,奇花異草數不勝數,讓人眼前一亮。
此時,其中一處涼亭內。
老皇帝坐在石椅上。
麵前擺放一盤黑白相間的棋局,旁邊站著名扇風的宮女和兩名隨侍太監。
“陛下,太子殿下覲見。”
一名太監快步跑來,低頭垂手躬身。
“讓他直接過來。”
老皇帝點點頭,眼神專注地盯著棋盤。
“喏。”
太監應聲後,小碎步跑回去。
很快,太子來到涼亭。
“兒臣拜見父皇。”
“嗯。”
“事情辦得如何。”
老皇帝開口,繼續專注於棋盤。
“啟稟父皇。”
“兒臣將挑選、訓練士卒之事,交由蘇長歌和信國公府霍武兩人負責。”
太子開口,語氣沉穩自若。
“蘇長歌?”
聽到聲音,老皇帝微微一怔。
隨後將手中棋子放下。
轉身看向兒子,心中閃過數個念頭,比如說任人唯親、主戰之類的。
但他沒說話,而是等兒子先出聲解釋。
“兒臣此次與秦相去三千營。”
“恰好遇到與霍將軍一起,正在練習射藝和騎術的蘇狀元。”
“因秦相言我大晉將士不如蠻夷鐵騎精銳,此戰必敗,毫無勝算,讓兒臣提前準備好納貢、和親的各種事宜。”
“蘇狀元聽到此話後義憤填膺,上前與秦相發生爭執。”
“最後兩人立下賭約。”
“蘇長歌負責訓練士卒,若此戰勝了,秦相不再言納貢和親之事。”
“若此戰敗了。”
“蘇長歌則不乾涉談判之事。”
太子殿下開口,如實稟報。
老皇帝聽完事情經過,點了點頭,相信太子不會在這事上蒙騙自己。
而且以蘇長歌那率性堅毅的性格,聽到秦輔那番言論,彆說是上前爭執,就算是直接動手,他都覺得很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