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至暮年,但大晉江山將在他這一代開始走向輝煌。
與此同時,刑部大牢門口。
伴隨百姓聲音響起。
諸聖虛影綻放無量光芒,磅礴如海的浩然正氣湧入蘇長歌體內文宮。
這一刻,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儒道修為突破桎梏。
從六品正儒一路高歌猛進,直接突破到五品大儒,如今隻差立言便能達到天地大儒之境,心念一動,操控天地偉力。
而就在他突破的一刹那。
識海當中。
天地文宮發生劇烈顫抖。
仁義之劍不受控製的顯現於世,與文聖虛影腰間佩劍產生共鳴。
刹那間,極儘璀璨的光芒照耀整片天地,眾人看著懸浮在蘇長歌身前的長劍,再看向文聖腰間佩劍,目光中滿是震撼之色。
這兩柄劍。
在外觀上看去竟然沒半點區彆。
“文聖!文聖傳承!”
“蘇狀元得到了文聖傳承聖器!”
震耳欲聾的驚呼聲響起。
眾人豔羨的看著蘇長歌,眼中滿是敬重,沒有半點妒意。
畢竟曆代聖賢的虛影顯現,已經證明他得到了古往今來所有聖賢的認可,此刻得到文聖傳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時,蘇長歌伸手握住仁義之劍。
他發現與之前相比。
不僅揮動此劍的限製消失。
而且隻需要調動一絲浩然正氣,就能發揮此劍全部威力。
要知道,他當初還隻是正儒境界時,一劍就能將四品修士的符籙給摧毀,如今大儒之境,一劍揮出,又該是何等氣魄。
此外,蘇長歌感覺自己握住此劍時。
自己與人道的關係被拉近。
一言一句,所行之事,隻要符合仁義之心,便能夠隨心所欲調動人道偉力。
不過還未等他深思。
文宮當中突然回蕩起一道聲音。
大儒者,嵬瑣逃之,邪說畏之,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亂世不能汙
什麼叫做大儒呢?
不正派的人都會逃離他,堅持邪說的人都會懼怕他,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也不能將其埋葬,紛爭亂世也不能玷汙他。
伴隨聲音響起。
蘇長歌感覺自己體內湧現無窮力量。
下一刻。
他身體每一寸肌膚血肉,每一條筋脈,每一道氣血都在發生變化。
本就進展神速的武道境界,此刻更是突飛猛進,連連突破瓶頸,磅礴的內力充斥在丹田在,整個人像是脫胎換骨一般。
蘇長歌此刻有種強烈預感。
如今的自己。
修為已經達到六品脫胎境,實力上卻絲毫不弱於五品武夫。
甚至在肉身力量上。
可能要比五品武夫還要強悍霸道。
這就是大儒的力量嗎?
心念至此。
蘇長歌不由轉頭看向身材魁梧高大的文聖虛影,眼中滿是古怪意味。
毋庸置疑,天地文宮內的偉岸雕像就是文聖,也就是說,自己這一身武道,包括此刻得來的神力,皆傳承自文聖。
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
這不比文曲星九動來的強?
心中如此勸慰自己。
蘇長歌握了握拳,大儒者,嵬瑣逃之,邪說畏之,這一刻他悟了。
也就在這時。
一道明黃色身影出現在大眾視野。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楚國公蘇長歌誅殺奸佞官員,追查吳王謀逆一事,為百姓討回公道,此乃大功一件,但目無朝廷法度,罪該萬死。”
“然,法理不外乎人情。”
“念及天下萬民不辭勞苦,為爾請命,古往今來未曾有之。”
“朕特此收回成命,赦免蘇長歌死罪,並恢複其爵位,但自古有罪者,不可不罰,今罷黜官職,聽候朕安排調遣。”
太子開口。
在聖賢虛影的作用下。
一瞬之間,聲音響徹整個大晉天下。
百姓們聽到這番話,先是一怔,緊接著爆發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整個皇都,乃至整個天下的百姓。
在這一刻,徹底沸騰起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激動興奮的喊叫聲傳遍大江南北,百姓們歡喜雀躍的呼喊起來。
與此同時,魯地孟家。
作為亞聖後代。
他們雖然沒有文聖後代那般顯赫,但日子過得也不差。
而今,供奉祖先的廟堂內。
一位精神奕奕的老者正襟危坐,麵前站在幾名少年和中年人。
“老太爺,您這麼著急喊我們過來”
“可是與蘇狀元有關?”
一個唇紅齒白的少年出言問道。
畢竟那聲勢浩大的天地異象才剛結束,老太爺就立即召集眾人到祖廟集合,若說跟蘇長歌無關,這擱誰也不相信。
“嗯。”
老者點頭應了一聲,然後說道。
“今日,蘇聖正儒道之意,乃千古未有之變局,千古未有之機遇。”
“若是能把握住此機會,儒道將徹底脫胎換骨,迎來千古未有之興盛,因此,老夫要爾等即刻動身前往太學院求讀。”
此言一出。
祖廟內的眾人臉色紛紛一變。
他們出身於聖人世家。
家中本就有私學,同樣是聖人學問,何須千裡迢迢跑到皇都去求讀?
“老太爺,吾等傳承自先祖亞聖,自幼修習聖人學問。”
“如今蘇長歌雖然正儒道之意,但卻還未成聖,就算他學問再高,也高不過聖人,吾等沒必要舍近求遠跑去求讀。”
一個中年儒生說道。
他說此話。
倒不是瞧不起或輕視蘇長歌。
他承認此子很有本事。
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世間無數人都因此受益,包括他在其中。
但蘇長歌如今還不是聖人,亞聖世家的家學他都還未精通,就這麼火急火燎的跑去學彆派東西,舍本逐末,舍近求遠。
正想著。
老太爺的怒喝聲響起。
“糊塗!”
“文聖曾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我輩堂堂儒生,豈能恥與效法他人之長?”
“再者,蘇聖今日正儒道之意,雖造福無數百姓,但亦惹來無數宵小忌恨,先祖舍生而取義,爾等受蘇聖恩惠,自當到其身邊服侍,學起所長,供其驅使。”
老太爺大聲喊道。
若不是他要負責守在孟家祖廟。
他也想去皇都見識下,這位弱冠之年便嶄露頭角的新聖風采。
聽到老太爺的聲音。
眾人紛紛點頭,不敢有絲毫忤逆。
而這樣的一幕。
不隻發生在亞聖孟家。
禮聖荀家,董聖董家,乃至於天下各地書院的大儒及其弟子。
那些在剛才天地異象中受益的儒生。
他們都決定即刻動身前往太學院,目的很簡單,近朱者赤近墨者新聖之所長,並且為儒道的發展出一份力。
畢竟儒道內部發生如此變故。
稍有不慎就會內亂。
而蘇長歌作為這一切的源頭,必然會遭受到一些宵小的算計。
作為聖人子孫,當世大儒,他們說話還是有些份量的。
若真有人想動手算計蘇長歌。
有他們在,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也就在此時。
那些隱匿起來的百家學派心思各異。
有人不喜。
儒道越是強盛,他們就越沒有出人頭地,取而代之的機會。
有人則是持中立的態度,若儒道真能如蘇長歌所說的那樣造福百姓,他們也不介意與之接觸,嘗試能否和諧共處。
而墨家則是百家中受益最大的。
如今,幾乎每個墨家弟子體內都多出一尊文宮,浩然正氣浩瀚無匹。
“孟師,我們現在還算墨家嗎?”
有名弟子開口問道。
此時,孟勝得知蘇長歌死罪被赦免,心中暢快無比。
突然聽到此話,反手拍了下他後腦勺。
“當然算。”
“你想欺師滅祖不成?”
孟勝笑罵一句,口中道“祖師自儒家脫離而出,立墨家之義,有彆於儒家。”
“如今吾等雖然有浩然正氣,但還是按照墨義行事,自然算是墨家弟子,跟他儒家有什麼關係?”
話音剛落。
那名弟子有些不解的回道。
“可是,外麵其他人見我們有浩然正氣,都會以為我們是儒生啊。”
此言一出。
孟勝突然愣在了原地。
良久才回過神來。
貌似確實是這樣。
蘇長歌此子,以仁義之名,直接將儒家徹底上升到‘道’範疇。
自此以後,不論何家何派,隻要心懷仁義,為百姓謀利,那就可以凝聚浩然正氣,也就等同於步入他儒道的範疇。
不管稱不稱為儒生,但皆有儒生之實。
儒道墨家。
艸!
孟勝此刻很想罵人。
但又不得不承認,蘇長歌此舉大利於天下,符合墨家之義。
自此以後,諸子百家。
恐要儘歸於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