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此時此刻。
伴隨綻放熾烈光芒的虛影出現。
突兀間。
天地間響起一陣慷慨豪邁的聲音。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聲音落下。
下一刻。
一位身穿儒袍,衣袂翻飛的青年虛影浮現在蘇長歌身後。
“亞聖?”
“這難道是亞聖?”
看到眼前一幕,百姓頓時愣在原地,言語有些不太確定。
但隨即,爆發出一陣驚呼聲。
“舍生取義,養浩然之氣。”
“此乃亞聖無疑!”
文聖成仁,亞聖取義。
要知道,亞聖在儒道內的地位僅次於文聖,其道理至今受用。
沒想到如今受蘇長歌感召,竟然以儒道虛影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眼中,使當世之人能一窺其容,近距離與傳說中的聖人接觸。
而就在此時。
一道古樸滄桑的聲音響起。
“人性本惡,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
刹那間,一位垂垂老矣,雙眸明亮若星的老者出現在蘇長歌身後,身形挺拔如鬆,俯瞰世間,給人一種冷肅之感。
“禮聖!這是禮聖!”
“老夫昔日有幸去過禮聖的祖廟,睹見過聖像一麵!”
人群中,有人激動無比的喊道。
兩位聖人映照世間。
這一幕是何等的震撼人心,何等的無與倫比!讓人怎麼能不心生激動!
一時之間,眾人心潮澎湃,目光齊聚在蘇長歌身上,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兩位聖人受其感召,可見其無量之功!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這就結束時。
一道鏘鏘有力的聲音響起。
“王者受命,製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一位滿臉正色的儒生出現在百姓眼中,長相溫雅,卻散發著殺伐淩厲之氣。
“董聖!董聖也出來了!”
眾人再次驚呼。
董聖提出的大一統、天人感應。
雖然隻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但儒道能興盛於世,董聖同樣居功至偉。
更何況,其所推崇的大一統學說,至今還烙印在天下人心裡,即便是亂世群雄割據,也都是朝著統一神州的方向努力。
也就在董聖聲音剛落。
一道溫敦的聲音在眾人耳邊響起。
“格物致知。”
“存天理,滅人欲。”
一位平平無奇的青年出現在蘇長歌身後,身上光芒比其他四聖要稍黯一些。
“朱聖也出來了?!”
眾人一臉驚愕的看著朱聖虛影。
倒不是對朱聖有什麼意見。
而是普天之下。
誰不知道蘇長歌的心學跟理學不對付,沒想到此刻朱聖也出現站台。
這算老祖宗帶頭叛變理學?
不遠處,一些本就被蘇長歌廢了浩然正氣的理學門徒。
看著朱聖虛影,麵色難看至極,這就跟你一直磕頭供奉的祖宗,突然有一天站到了仇敵那邊,這臉打的啪啪作響。
日後還怎麼站在法統大義上指責?
但此時此刻。
無人理會這些理學門徒心中如何想。
因為蘇長歌身後的虛影。
還在不斷凝聚。
伴隨一位位聖賢浮現,一道道清正宏亮的聲音回蕩在天地間。
“顏聖、子夏、子路、仲弓、子貢”
“文聖七十二賢皆在其中!”
“不僅如此,儒道那些古往今來的聖賢,他們全都站在蘇狀元身後,光芒萬丈,映照萬古,他們皆是為蘇狀元而來!”
聽到一位位聖賢的聲音響起。
眾人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思議,心中更是震撼到無以複加。
若將歲月長河比作漫漫長夜。
那麼這一位位聖賢。
就是長夜中一閃而過的火光,給世人帶來明亮,讓世人看到希望。
可現在,除了文聖還未出來,古往今來,曆代聖賢皆彙聚在蘇長歌身後,萬古光輝交相映照,燦若日星,耀眼奪目。
一時之間。
萬千百姓紛紛主動跪地叩首。
表情無比誠懇。
他們跪的不僅是蘇長歌,還有這古往今來,點綴漫漫長夜的聖賢。
若不是他們,人道不可能有如今這般昌盛。
也就在這時,一道高大魁梧的虛影出現在人前,腰佩長劍,手持竹簡,麵容甚偉,他的身影,就像一輪熠熠生輝的大日。
一人之光,足以比肩曆代聖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厚重古樸的聲音不斷響起。
一瞬之間,所有人都認出了這道偉岸身影是何人,大成至聖先師。
“文聖!這是文聖!”
“文聖也出來了!”
“文聖之體形,為何如此高大?”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
“文聖乃是天縱之聖,受天眷顧,天生神力,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隻是素來好以理服人。”
“可吾曾在魯地孔家去過,文聖的聖像並非如此模樣。”
“此乃文聖壯年,汝所見乃暮年。”
這一刻,眾人注意力都放在文聖魁梧的身材上,發出一陣驚歎聲。
在他們眼中,文聖應該像當今的讀書人一樣,身形輕盈,麵若冠玉,但眼前這道虛影,給他們的視覺衝擊力實在太大。
彆說是讀書人。
就算尋常遊俠武夫也沒文聖魁梧。
這要真動起手來
一時之間,眾人腦海中不由浮現文聖帶著弟子與他人講理的畫麵。
總感覺有些怪怪的。
過了良久。
隨著聲音在耳邊消失。
眾人漸漸回過神來。
望向身後站著上百位聖賢的蘇長歌,眼中不由露出敬重之色。
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古往今來一切聖賢映照此世,足可見蘇長歌德行合乎仁義,這樣的人值得世人敬重。
這時,突然有人帶頭喊道。
“蘇狀元一心為民,弘揚仁義,懲奸除惡,卻被判處死刑。”
“衛國公府,慕子清。”
“願為蘇夫子請命,懇請陛下開恩,寬恕蘇夫子之過,赦免其死刑!”
清脆的聲音打破寂靜。
下一刻。
太學院學子們紛紛站了出來。
“蘇夫子曾言,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於風雪。”
“為百姓開路者,不可使其困於荊棘。”
“吾等太學院學子,為蘇夫子請命,懇請陛下開恩,赦免蘇夫子死罪!”
學子們攥緊拳頭,眼神堅定。
他們沒有忘記,蘇長歌為學子討回公道,懲治外族蠻夷,如今該輪到他們擋在夫子麵前,替他抵禦風雪,撥開荊棘!
刹那間,聲音響徹天穹。
整個皇都的讀書人都受到感染,紛紛開口發聲,請求赦免蘇長歌死罪。
皇宮內。
老皇帝聽到百姓們的聲音。
一臉平淡之色。
早在異象還未出來之際,他就已經下旨,赦免蘇長歌之死罪。
如今聖賢虛影顯世,民願沸騰如海,即便那些一心置蘇長歌於死地的官員、士紳、宗室,他們也不可能違逆天意民心。
正想著。
一道道聲音自南方傳來。
“臣張懷民,攜江南六郡萬萬百姓,願為蘇狀元請命,還望陛下開恩!”
“草民李鐵牛,廬江郡人,願為蘇狀元請命!”
“民婦張翠花,豫章郡人,懇請陛下赦免蘇狀元死罪!”
“”
悲壯的聲音回蕩在天穹。
對江南百姓而言,蘇長歌之恩,無異於再生父母。
若不是他,他們此刻大部分人都要死於洪災當中,亦或者命喪於地震,更彆說蘇長歌還肅清奸惡,還江南一個朗朗乾坤。
此等大恩。
彆說在府衙前請命求情。
即便上刀山,下火海,共同赴死,他們也是眉頭都不帶皺的。
這時,又有新的聲音響起。
不再是江南。
趙地、秦地、魯地等大晉各個地方,無數百姓的聲音在皇都上空回蕩。
老皇帝聽到聲音。
不禁有些動容,但並非是忌憚。
而是第一次感受到天下民心的磅礴厚重,即便皇權亦不能動搖分毫。
這恐怕便是曆代聖君、聖人治理天下,締造盛世的原因。
世家門閥、官員小吏往往貪得無厭。
假借君權,兼並土地,行利己害民之事,王朝就此一步步走上衰弱。
故而,凡是聖明的君主,皆以民心為心,以天下百姓,江山社稷為重,打壓世族門閥,立足於民,如此皇權方可屹立不倒。
心念至此。
老皇帝眼中閃過堅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