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曲國,經過齊國連番的打擊,曲國已經是個不足兩百裡的小國,爵位雖然沒有降為君,但已經是大國附庸。
孔丘是曲國之中有賢名的人,他曾經在洛國學宮之中治學,論對《洛語》的理解無人能出其右。
“洛侯,素王製定了天下的禮樂製度,於是有了邦周的五百年興盛。
直到現在,隻有洛國還恪守著禮樂,這就是洛國始終興盛的原因。
但是您為什麼不在天下之中重新建立禮樂呢?丘不明白!
隻要天下人人都奉行禮,君主踐行仁,臣子踐行忠,天下不就安定了嗎?”
這是孔丘對洛辭的發問,他很疑惑,他不理解,他從古人的典籍之中悟出了“仁”的道理,但是卻發現就連洛國都不去推行。
於是他想要離開洛國,尋找願意接受自己學說的君主。
“仲尼啊,您是大賢之人,《洛語》的王道會因為您而興盛,留在學宮之中吧,闡述您的仁道,洛氏會記錄下來,為您傳承下去。
從三王五帝到如今已經兩千年,往後的世界還有無數個兩千年,您的學說如此瑰美而貼合人性大道,這是遲早都會興盛的學說啊,為何您一定要現在興盛它呢?”
這是洛辭對他的評價,一個擁有崇高品德的人,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王道是有用的學問,仁義是應當被提倡的道理。
但不是現在有用的學問,所以洛辭希望孔丘能夠好好的講學說寫出來,尋找傳承者,但不要試著去做官,因為那是注定失敗的。
但是洛辭自己是洛氏之人,他知道即使千百年過去,素王也會一直關注著家族,所以洛氏嫡係向來做事以百年為計劃,乃至於為千年之後做準備。
這是洛氏的底氣。
但是孔丘即使再擁有高超的智慧,他也隻是一個凡人,何談千年之後呢?
於是孔丘離開了學宮,回到了曲國之中。
當時的洛言還在晉國,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有些遺憾的問道“父親,仲尼是五百年一出的聖人,您為何不將他留在洛國呢?
或許邦周之後,仲尼的學說就要頒行天下了。”
從洛休開始,洛國公室子弟,都是學術型的君主,所以他們能看到孔丘學說的珍貴之處。
他不僅僅是對上古周禮的簡單複興,他的思想之中蘊含著一天下的精髓,那是目前所有思想中都沒有的。
洛辭和洛言還準備將素王的學說給孔丘參考,希望他能夠用自己的思維寫出更精彩的理論。
沒想到孔丘居然直接離開了洛國。
洛辭笑道“仲尼既然是五百年一出的聖人,難道有什麼人可以控製他的思想嗎?
他是大賢之人,不論是順境、逆境,都是為他的智慧養分,等吧,他一定會回來的,洛國才是王道的樂土。”
曲君同樣喜歡洛語之中所描述的王道,因為他一直在被臣子欺壓。
他聽說孔丘曾在洛國學宮之中進學,於是邀請來問政,詢問怎麼樣才能振興國勢,興盛君主的權威呢?
這正是孔丘所研究,笑道“國君,很簡單,隻要踐行素王之道就可以了。
素王是三千年以來,最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不在於東征平亂,而是製定禮樂。
這是足以讓萬世太平的製度啊。
後人不去遵守,反而不斷地破壞,這難道不是最荒謬的事情嗎?
周王室最大的四次衰落,分彆是厲王、荒王、幽王、僖王時期,難道這些衰落,真的是上天不眷顧他們嗎?
不是的,是因為他們肆意的破壞禮樂宗法製度,而產生的人禍啊。
王室的興盛,都伴隨著禮樂秩序的重新構建,車輪隻有在平坦的大道上才能跑動,這就是尋求大道的重要性。
不論是洛文公還是洛宣公,都是加強了周天子的權威,讓諸侯們各行其是。
齊桓公和管仲也是通過尊王攘夷,重新確立了宗法製度,才讓天下穩定下來。”
素王之道,高深飄渺,而且洛國從未完全將素王之道公之於眾,直到洛明公作出《洛語》一書。
洛休將四百年來的周政得失歸納總結,還大篇幅的對素王《王道》進行闡述,在《王道》和《洛語》之中,有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大同世界。
這讓孔丘無比的堅信,隻有重新建立禮樂製度,才會將現在紛亂的人心收拾起來。
他如果知道自己推崇的洛明公不僅僅作了王道的《洛語》,還有霸道的《為主》,恐怕會和得知素王存在的李耳有同病相憐之感,震撼不已了。
曲國國君很是欣賞孔丘的王道,或許是用這些來麻醉自己吧,他任命了孔丘擔任曲國的國相。
成為國相之後,孔丘開始踐行自己的王道之路,不得不說,對小國而言,王道是有效果的。
但是曲國之中權勢最大的本來就不是國君,而是曹大夫,曲國這不足兩百裡的土地,其中一半都是曹大夫的采邑,威勢可見一斑。
孔丘擔任國相七月,與曹大夫相爭五次,直到曹大夫說要邀請他到家中做客,然後曹大夫故意使用了各種諸侯才能夠使用的禮器、樂器、鼎器。
他要看看踐行王道、提倡君臣父子的孔子如何做呢?
孔子自然不能容忍,在曹大夫宴席之上,大聲的斥責這種僭越行為,“區區大夫,僭越違背禮製,你的狼子野心,曲國之中,怕是路邊的行人都知曉。
吾會在史書上會記下你的名字,與戎狄蠻夷一起,接受萬世的唾罵。”
孔子家的確是有記史的傳統,而且他這樣的大賢之人,是注定要立言的,到時候曹大夫還真的要遺臭萬年了。
他的友人擔心曹大夫對他不利,希望他能向曹大夫認錯,他大怒道“洛文公曾經稱讚熊頓是諸夏英傑,應當進侯爵酬謝他的功勞。
但是熊頓僭越稱王,踐踏禮製,洛文公再也沒有說過為熊頓加封。
宣公時,楚國僭越稱王,王室與楚國聯姻,楚國表示臣服,於是不在諸夏之間稱王,難道楚國都能遵守的道理,曲國卻不懂嗎?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鞭笞諸侯,號令諸夏,這是何等的威勢呢?
難道有過僭越嗎?
方伯尚且不敢僭越,區區大夫,實在是可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