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問候之後,劉恒立刻就拋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諸位都是博學之人,朕想要知道,如今的大漢需要什麼?”
一上來就是最根本的問題,這讓諸家都有些沒想到,但這正是他們來到這裡的緣由,向皇帝兜售自家的治國思想。
“陛下,天下之重,在一統!”
一道響亮的聲音響起,劉恒眼前一亮,洛景低聲道“陛下,是治《洛宮春秋·尊王》經的博士。”
《洛宮春秋》有《執政》和《尊王》兩篇,《執政》是洛明公做作,《尊王》是孔子所作。
治《洛宮春秋·執政》可謂是帶著鐐銬跳舞了,因為洛氏不僅僅在世上,關鍵是還位高權重,是最頂級的學閥。
那麼闡述其中思想的時候,就不能胡編亂造,而是要真正的揣摩其中的意味。
換句話說,就是要揣摩洛氏想要什麼思想出現在世上,這可就太難了。
《尊王》就好很多,因為孔家勢力不行,在儒門之中地位雖然高,但能與之相提並論的還是不少。
不過治《尊王》有一個極大的弱點。
那就是《尊王》是孔子揣摩《執政》寫出來的,是對洛明公思想的一種揣摩,所以隨時都可能會遭到洛氏典籍的暴打。
劉恒問道“博士請言之。”
“先賢作春秋,自古太平之世,皆君有德而令一行也。”
“素王製作禮樂,諸侯聽從天子的命令,互相之間沒有征伐,麵對蠻夷團結一心,這就是邦周興盛的緣由啊。
僖王的德行開始敗壞了,於是上天奪走了他的權力,諸侯不願意朝拜他,想要挑釁他,邦周就亂了起來。
直到齊桓公稱霸尊王,天下的諸侯都按照他的意誌而行動,諸夏才再次安定了下來,孔聖讚揚他和管子。
如今天下離亂數百年,直到太祖高皇帝鼎定宇內,九州遂歸為一統。
但一統之下,猶有裂紋,天子的命令不能行走在列國之中,所以才有諸王國之亂,及至推恩裂國,齟齬漸漸就消失不見了。
天下之間的法度應當變化,天下之間的思想應當變化。
陛下,這是上天所賦予您的使命啊。
到了這個時候,若不能再在天下之間一統,使海內都沐浴皇帝的恩德,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太平的世道將要出現,聖王降臨在人間,這是先賢所給出的答案,聖王又是誰呢?”
他目光灼灼的盯著劉恒,劉恒精神抖擻,昂首挺胸,感覺和姑父當年所說的對上了,“朕便是要開創太平的聖王。”
重重地下拜之聲響起,“您就是開創太平的聖王,臣為天下賀。”
諫言君王就是一個忽悠的問題。
劉恒當然不會這麼簡簡單單的忽悠,但這番話實在是太合他的胃口了,而且給予了他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如今的天下需要改製,那麼找到這麼一個願意配合他戰略行動的學派就是非常關鍵的事情。
“您所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昔年洛文王還在時,也經常對朕說,日後要開創聖王之治,要致太平,朕深以為然。”
劉恒這番話讓拜倒在地上的儒學博士大喜,知道這是皇帝認可自己的理論了。
這一脈將要興盛了!
————
素王所建立的禮樂和洛氏對素王神格化的推動,建成了諸夏文明不可動搖的根基,但諸夏王朝內部的裝飾卻留下了大量的空白。
當曆史進程走到漢文帝這裡時,他所麵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塑造整個漢王朝的意識形態,以適應漢王朝所麵對的內外狀況,即,大一統的前置條件基本完成,在糅合天下的進程之中,為漢王朝注入怎樣的精神,這是漢文帝所需要考慮的。
筆者寫下這一段帶著無限的欣喜和自豪,漢文帝在曆史賦予他重任之際,做出了對民族最正確的選擇,即選擇一種思想來穩固整個王朝,彌合自大分裂時代以來的差異。
但與此同時,他儘力的維持著其他學派思想的活力,甚至特意為這些異己思想留出一定數量的官職,來保證他們的存續。
在公元11世紀那個時代,難以想象這種進步的思維會出現在一位封建統治者身上,但這就是現實!——《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