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些小問題,但若不及早意識到,往後難保不會演變成大事。
畢竟現在銀耳的事有魏家插上這一腳,已經不是江家自己的事了。
方方麵麵都要注意到才好。
新買來的奴仆一個姓唐,一個姓張,都是從南邊逃難來的。
兩人並不認識,都是走到半路便山窮水儘,實在無法才自賣自身給了人牙子。
幾經輾轉到了廣信縣。
似他們這個年紀的男奴,手上沒什麼技術,又不必壯年男子力氣大,並不是牙行裡最受歡迎的那一批。
也就比老弱病殘稍好一些罷了。
這回若不是被江明順看上,說不得便要被賣去采石場之類的地方,那可真不是人去的地兒。
因而當兩人知曉了自己的活兒後便乾得格外賣力,生怕因為不夠勤快而被退回去。
有吃有喝有地兒住,做的事還不如下地乾農活累人,這般好的日子都不要,那真真是沒活路了。
江明順在家看了幾天,見兩人確實老實肯乾,不是那種偷奸耍滑的,更不是什麼惡人,這才放下心來出去采買。
已經是四月初四,清明前後,街市上最熱鬨的便是紙馬鋪,進出的行人手中皆提著一垛紙錢。
“都買了些甚?”白氏聽到開門聲,從屋裡出來看。
江明順下了騾車,掀開簾子讓白氏看:“紙錢、紙元寶、紙車馬……”
江錦瑜也趴在一旁圍觀,她伸手從裡麵抱出個紙做的宅院。
隻見院子做得精巧異常,出了屋子外,竟連花園樓閣都十分還原做了出來。
江錦瑜放下手裡的東西,探頭到車廂裡一件一件看過去,驚歎道:“做得真好看啊!”
白氏也是一臉認同,她愛不釋手地拿了個紙馬車在手裡把玩,慶幸道:“有了這些,咱們往後到了地下也能過上好日子了。”
江錦瑜:“……”合著我感歎的是技術,你感歎的是玄學啊!
江明順叮囑道:“看完就放回去罷,到底是紙做的,萬一燒個破的過去,先祖們和爹娘該賣咱們不孝了。
白氏一聽便縮手縮腳地放下了手中的馬車,口中還念叨著:“勿怪、勿怪。”
動作之小心,江錦瑜覺得,她娘掏錢匣子的動作都比這用力。
四月初五,江錦瑜一家趕在巳初到了黃田村。
江明順在村口猶豫了下,還是決定先上山去看他爹娘。
他活了三十多年,給爹娘掃墓的次數還不足五回。
小時候是年紀小不懂這些,長大了又沒錢,隻能趁著人不注意,在清明節、中元節這種日子偷偷上山,能偶爾把周圍的野草拔掉就已是極限了。
再後來,他去碼頭做短工,一年下來也能偷摸攢下點錢,江明順便開始瞧瞧給自己爹娘燒紙錢。
不能去墓前燒,萬一被楊氏發現了又是一樁事。
不是他小人之心,那都是發生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