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超越時代的火器
吳城。
隨著正月的到來,這裡四處開始張燈結彩,逐漸有了過年的氣氛。
畢竟朱元璋也來了,作為大明皇帝,當然要把排場搞起來。
不過這裡的漢人百姓並不多,大多數都是路過的商人。
隻是聽說陛下南巡到了吳城,並且還會在這裡過年,越發多的大明商人朝著這邊趕了過來。
對於他們來說,陛下在的地方,就會有一種家鄉的感覺。
海商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舒服,他們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上,總是要麵臨數之不儘的危險。
這些危險有些是來自於大自然,有些則是來自於其他商人。
雖說在靠近大明的海域,因為大明水師的鎮壓,不存在什麼海盜之類的,但是海上的事情,誰能管得了那麼多。
茫茫無際的大海之上,彆說是死幾百人,哪怕是數千上萬人,也不會有任何的響動。
大海是最好毀屍滅跡的地方,朝著海麵一丟,什麼都不需要管了,哪怕是包青天再生,狄仁傑現世,也不可能查出任何的蛛絲馬跡。
因為開海的關係,加上現在大明的工業越發繁榮,也變相的刺激了海上繁華。
萬國商船來往更加的密切,但凡是沿海的國家,都會投入到這海上貿易中來,巨大的利益推動,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絲綢之路。
比起做買賣來,毫無疑問黑吃黑來得更快。
也許隻需要打劫一條商城,就會獲得難以想象的財富。
大明的商船並沒有那麼好打劫,一般來說都會配備強大的火力,火繩槍或者火炮,普通商船連近身的機會都沒有。
好在一般來說大部分大明商船都比較講規矩,很少會有打劫的舉動。
或許是因為看不上,或許是因為忌憚大明律法。
而在大明,除開絲綢,茶葉,瓷器等暴利潤的貨物之外,目前最流行的火繩槍,更是暴利中的暴利。
火繩槍隨著不斷的裝備軍中,已經是在大明軍隊徹底的擴散開來。
並且大量的兵工廠於各省建立。
火繩槍的工藝說起來並不算複雜,主要還是在設想方麵,即便是顆粒火藥,也隻需要幾次摸索就能達成。
唯一有點技術難度的,大概也就隻有火彈了。
隻是隨著大明的火藥工匠越來越多,火彈的技術保密也很難不泄露。
這年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
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任何律法都沒有束縛的可能。
一些大的家族,已經是在暗中開始構建火藥工廠了,然後通過海上貿易賣給其他國度。
工藝粗糙不是問題,價格昂貴也不是問題,這些地下工廠所產出的火繩槍,已經成了最受歡迎的貨物。
即便是朝廷已經發現這樣的違禁品存在,並且開始進行嚴查,甚至於不少家族被發現而導致滿門抄斬,後繼者依舊趨之若鶩。
地下工廠的建設,也變得更加的隱秘起來。
這些地下工廠的選址,往往是在人跡罕見的地方,遠離大明城池,搜尋的難度很高。
甚至有一些大家族,乾脆找海上偏僻的荒島,在上麵建設火藥工廠,然後走海路進行販賣。
這樣一來也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在港口就被查探發現。
目前來說,火繩槍的技術不管是在南洋地區,亦或是在更遙遠的國度,都開始蔓延開來。
畢竟這樣的單兵作戰神器,或許在大規模的軍團戰爭上表現要差勁一點,可小規模的對戰上,幾乎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造價。
火繩槍的造價低廉,拋開人工來說,一兩銀子就能造幾支了,況且地下兵工廠還會對材料進行節省,根本不會說考慮耐用,隻要是能夠開火,也就無所謂了。
這些火繩槍出廠是不會通過檢測的,更不會有什麼試射,隻要是做出來了,就隻能進行販賣。
對於炸膛來說,早已經是司空見慣。
是否在瞄準敵人的時候把自己打死,這個就需要看上天的垂憐了。
不過一般來說,至少在前麵十幾發,還會是比較穩定,畢竟多數是劣質材料,承受不住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樣的情況更加符合火器走私商販利益。
若是一把火繩槍還能用上個一年半載,搞得跟官府製作差不多,那後麵的怎麼賣得出去。
“還真是沒有什麼安全感啊。”
朱英帶著幾個侍衛在吳城內散步,視線所見的商人,包括他們的護衛們,幾乎清一色的都帶著火繩槍。
不僅僅是漢人,包括是其他國度的商人。
畢竟這裡不是大明直屬領地,沒有禁槍的律法,顯然朱允炆跟呂氏也都沒有在乎這麼多。
“雖然他們所攜帶的火繩槍看上去很粗糙,但隨著需求的出現,好的槍支將會逐漸淘汰其他的殘次品。”
“在利益的推動下,發展出精品火繩槍並不會需要多久的時間。”
“目前大明的兵工廠已經越來越多,隻要耗費足夠多的代價,想要找到好的火藥工匠並不是什麼難事。”
“看上燧發槍的更新換代,已經是要提上日程了。”
親眼見識到海外的情況,這比簡單的在紙上情報要更加醒目。
燧發槍其實在大明京師的火藥司,已經是造出來的。
雖說密封的工藝要求很高,但這不要小看民間的藝人,要知道在捶打工藝上,像是金銀首飾這類的小飾品,都可以做到極為細致的地步,找幾個技藝高深的大師傅,手搓燧發槍不算太難。
隻是在密封工藝上,比之火繩槍的技術要求更高,這完全是靠大師傅的打磨加工,製作的速度跟烏龜一樣。
主要是失敗率很高。
即便是大師傅,十支燧發槍,平均下來就有六支不合格。
這裡頭還涉及到了燧石。
尤其是在彈簧方麵,也是個精細的手工活,若是彈性不夠,擊打的力度過小,燧石也很難點火。
純度高的燧石大明根本沒有庫存,雖然現在已經在尋找並且開采,但產量一下子提不起來。
現在市麵上普遍用來點火的火石,也就是燧石,一般都要通過數下,甚至是十多下,才能夠點頭成功。
這樣的燧石完全沒有辦法應用到燧發槍上。
總不能瞄準敵人後,還得是開個五六槍,甚至是十來槍才能射擊吧。
在這樣的對比下,真就不如火繩槍來得更加穩定,燃油的麻繩極其廉價,隨便就能造出來。
這也是一直限製燧發槍量產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