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大軍怎麼也想不到,明軍竟然就直接這麼衝過來了。
當即大聲呼嘯上馬迎戰。
大量的輔兵也被強行安排在前麵,抵擋明軍騎兵的衝鋒。
步兵在沒有特彆準備,亦或是精銳步兵的情況下,在騎兵麵前簡直就是猶如雞蛋碰石頭。
不過北元的統領顯然隻是想讓這些步兵去阻擋一下明軍騎兵衝勢。
他們有著七萬騎,很快就能對明軍騎兵進行圍殲。
“簡直是不知死活,也不知道是大明的哪個統帥,僅僅一兩萬騎,就敢衝擊我北元大營。”
“還以為明軍會據城而守,現在看來,倒是能夠一舉拿下,都不需要去攻城了。”
“想來大明的朝廷絕對是很心態吧,他們好不容易培養出這些騎兵,就這麼霍霍掉了。”
中軍的北元將軍們哈哈大笑,笑明軍騎兵不識抬舉,更是異想天開。
要知道北元騎兵中,可不全是輕騎兵,他們是來自於北元王廷的精銳騎兵,其中有三萬騎,乃是重甲騎兵。
對麵這陣勢,擺明了是奔著衝營來的,豈不是送死。
“大將軍,我們是否派出鐵騎迎戰。”有將軍問道。
北元的大將軍搖頭道:“先讓他們衝擊一波,失了氣勢,然後我們的騎兵再迎頭而上,定能一舉擊潰明軍。”
他這個計策,是建立在輔兵的人命上,不過在所有人看來,這些奴隸兵如果能夠為大戰作出貢獻,已經是他們的榮耀了。
這邊明騎眼看就要衝到北元營地,前邊的北元步兵都已經屏息蓄力了。
他們知道這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但也不敢後退。
後退會被督戰隊直接斬殺,而迎接明騎倘若僥幸活了下來,後邊還能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賞賜。
如果能夠斬殺一名敵人,還能被允許成為北元正規軍的一員,那就有好日子過了。
然而明軍的騎兵直接分成了兩股,從左右散開,完全沒有要衝步兵的意思。
這邊的北元統帥見此,哈哈大笑。
“原來不過是一群懦夫,傳軍令,大軍出動。”
這種分散遊擊的打法,可謂是蒙古人的特長,在這一方麵,他們不懼怕任何人。
明軍這麼做,真就是用自己的短處,來挑釁蒙古大軍的長處。
隨著軍令傳下,早就已經等候多時的蒙古騎兵迅速出動。
他們是重騎兵在前,後邊的輕騎兵自左右兩側進行圍剿,以箭雨來擾亂敵軍陣型,同時伺機而動,一旦敵軍情況有變,立即殺入。
在這個時候,戰場上統帥已經很難號令了。
再怎麼嘶吼,將士們都不可能聽見。
惟有鼓聲才能傳達軍令讓將士們聽到。
明軍這邊的戰鼓,自然是攜帶著的。
萬人規模的對戰,都是需要攜帶戰鼓,隻有兩三千人的小規模戰爭不需要,小規模的戰爭,士兵們隻要跟著主將衝鋒就行了。
“讓開,本戰老夫要親自擂鼓。”
大戰一觸即發,傅友德是熱血沸騰,當即翻身下馬走到擊鼓兵旁邊說道。
他已年邁,且作為統帥,自然不可能說衝到第一線去作戰。
否則一旦主帥有失,整個大軍都會崩潰掉。
除非局勢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主帥才會強行帶領士兵衝殺。
傅友德直接扯上身上的盔甲,露出一身的腱子肉,膀大腰圓的身材完全不像個六十多歲的老頭。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隨著鼓聲越來越劇烈,戰場上的明軍騎兵開始加速起來。
騎兵並非是一開始就提速衝鋒的,實際上的衝鋒距離並不會很長,多數情況下隻是馬正常的奔跑速度,這也是為了節約馬力。
伴隨著明軍的加速,北元騎兵也同樣開始加速起來。
他們同樣有戰鼓,每個騎兵都發出劇烈的呼喝,伴隨著戰鼓聲一同給予敵軍氣勢上的壓迫。
這個時候,漫天的箭矢從天而降,這是蒙古人的箭雨。
密密麻麻的箭雨充斥天空,如果有明軍騎士抬頭看去,就能看到這震撼的一幕。
不過明軍騎士完全沒有抬頭的意思,對於箭雨直接選擇了無視。
這些不能破防的箭矢,對明軍構不成任何的危險。
箭雨落在明軍騎兵中,讓北元將領的期待落空,因為他連一個騎兵落馬的景象都沒有看見。
這個時候離得近了,北元也能看清楚了明軍騎兵的模樣。
那是比他們的精銳騎兵還要武裝到牙齒具裝騎兵。
遠遠看去,人跟馬都好像被包括在鐵桶之中。
直接免疫掉所有的普通攻擊手段。
“該死,明軍什麼時候打造的鐵浮屠。”北元統帥發出不甘的呐喊。
當然,他現在並不覺得自己會輸,自己要拿下這一萬五千具裝騎兵,北元大軍同樣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
“大明太有錢了,一萬五千鐵浮屠,這得是需要多少錢財。”
“立即派人去通知帖木兒的大軍,讓他們立即出軍協助。”
“告訴他們,明軍有一萬五千鐵浮屠,如果能夠贏得這場戰爭,戰利品我們可以跟他們對半開。”
北元統帥僅僅隻是短暫的震撼後,立即就流露出貪婪之色。
他的軍隊裡也有重騎兵,但跟鐵浮屠當然是沒法比。
但是隻要打敗明騎,那麼這些鐵浮屠就是他的戰利品了。
先前損失了那麼多的騎兵,如今已經是負罪之身,可隻要得到這一批戰利品回去,那麼他不僅可以將功贖罪,還能擁有更大的權勢。
哪怕隻能得到八千,不,即便是五千鐵浮屠,那麼即便是皇帝陛下,都要對他客氣三分。
想到這裡,北元統帥的心情變動激動起來。
乾脆直接下令全軍出動,勢必要拿下這些明軍騎兵。
然而,傅友德征戰了一輩子,會這麼輕易就給北元擊敗嗎。
他怎麼會如此讓明騎強攻,是老糊塗了?
這當然不是,正是因為打了一輩子的仗,他才更加清楚,自己手中這一萬五千具裝騎兵,到底在戰場上是怎樣的存在。
彆說對麵有七八萬騎兵,哪怕是再多出個幾萬來,傅友德也會毫不猶豫的讓騎兵主動出擊。
終於,北元的騎兵,馬上就要進入到明軍騎兵火繩槍射程內了。
火銃的有效殺傷距離是在百步之內,因此要靠近了才能用火繩槍射擊。
弓箭則不相同,像是遠程的拋射,往往能夠達到兩百米開外,要比火銃射程多一倍還多。
因此是北元騎兵先射箭,明軍騎兵要承受一波箭雨才能臨近。
或許這才是為什麼大明朝廷要打造具裝騎兵的原因,如果不是具裝騎兵,那麼麵對北元騎兵首先就要承受一波減員,而對於大明來說,每個騎兵都彌足珍貴。
前排騎兵的火繩點頭,對北元騎兵進行瞄準。
火繩槍也是有扳機的,當火繩燃燒的時候,按下扳機,燃燒的火繩就會壓到火門室位置直接開火。
砰砰砰!!!
密密麻麻的槍聲在戰場上響起,伴隨大量的黑煙開始籠罩戰場。
射擊完的明軍騎兵當即從左右兩側散開,後邊舉著火繩槍的騎兵再次接上。
這是屬於騎兵的多段式射擊。
很顯然,明軍的配合非常的默契,他們曾經在草原軍事基地的時候,這就是他們每天必要的操練項目。
朝廷這邊運送大量的火繩槍,火藥供給他們作用訓練。
衝鋒的節奏,開火的時機,各隊之間的配合,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