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指男娶女嫁結為夫妻這件事情,另一個意思指結婚男女雙方的父母。《說文》曰:“婦家為婚,婿家為姻。”
古代女子出嫁曰“歸”。《說文》說:“歸,女嫁也。”《詩經·周南·桃天》:“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可見出嫁的女子以男家為家。
《白虎通》說:“嫁者,家也。”可見“嫁”字本身就意味著“有家”。《白虎通·嫁娶》又說:“娶者,取也。”《說文》也說:“娶,取婦也。”
《周易》和《詩經》就寫成“取”,這表示男子把彆家的女兒取到自己家裡來。
男尊女卑的風俗,由“嫁、娶”兩字就可以證明。嫁對於女子來說是被動的,古代隻說“嫁女”或“嫁妹”不說“嫁夫”,可見嫁的權操在父兄之手。
娶,對於男子來說是主動的,所以古代常說“娶妻”“娶婦”。
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因而常選在黃昏行娶妻之禮,相關男娶女嫁的禮儀則稱為“昏禮”。《墨子非儒下》:“昏禮威儀,如承祭祀。”《禮記郊特牲》:“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列也。”
“昏禮”在“五禮”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裡程碑。
漢族婚姻儀禮,創於西周,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
《禮記昏義》規定“婚”的程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其中納征和親迎最為重要,加上“三書”聘書、禮書和迎親書)被合稱為“三書六禮”。
羨慕,真的很羨慕。
因為婚期將至,蔡琰被關在院子裡學習婚前禮儀不準出去,劉寒心疼她,嫁衣不用她自己繡,直接由內廷準備,所以輕鬆許多。
劉寒的聘禮,是代表他個人,不是皇家,劉寒下聘之後,皇帝還會再下一次聘禮。
“還能怎麼辦!老身自己生的小畜生,就是來氣我的!劉忠,把老身準備的聘禮加到六十四台,不準偷工減料!”
蔡邕作揖,連稱不敢,雖然他討厭宦官,但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張讓這次放低了姿態,甚是恭敬,蔡邕也少有對張讓露出笑臉。
劉寒的這份誠心,蔡府上下都被打動了,隻是苦了蔡邕和蔡琰,因為蔡府不夠大,聘禮根本塞不下,隻能命人放在府中,日夜看管。
錦緞一百匹!
“母後,那我們的聘禮……”
錢十萬萬!
“公公且慢!”
“這是娶王妃嗎?”
皇帝也很無奈,雖然他愛自己的親弟弟,但他也愛錢啊!這一下子花出去這麼多,劉宏肉疼。
“這這.張公公,會不會錯了?”
蔡府外麵的街有多長,蔡琰心裡還是清楚的,兩條街,那得多少聘禮?皇後也沒這麼多的好吧!
“是真的!”蔡玨從袖口中將抄錄下來的禮單遞給蔡琰,“姐姐,這是我抄錄的禮單,殿下真的好喜歡姐姐呀!”
“這蔡大姑娘真是好福氣,河間王親自來提親,還給這麼多聘禮,可見是有多重視她。”
“沒看到剛才抬進去那麼些東西嗎?河間王這是傾家蕩產來提親了吧。”
“喏。”
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唱禮就唱了一個時辰。
蔡玨自然不會錯過如此盛舉,在看完聘禮後,連忙屁顛屁顛地跑進蔡琰的小院,“姐姐,姐姐!殿下今天來府中提親了,我親眼所見,聘禮塞了兩條街!”
divcass=”ntentadv”“兩條街?玨兒你小小年紀,不許胡說。”
請期:男方擇定成婚吉日,正式約定女方,以雁為讚見禮物。《人對天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鄭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
親迎:也就是迎親。
劉寒輕聲笑道:“娶她,怎麼多都不嫌多,我還是覺得不夠。”
劉寒婚禮的前期準備,自然不需他過多操心,除了納采。
納采那天,劉寒親自前去,後麵跟著王府管家劉義,帶著整整一百二十八台聘禮來到蔡府,堵了整整兩條街,這盛大場麵,看見的人包括蔡邕都十分震驚。
問名:納采後,問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儀禮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
府裡,蔡邕也被劉寒這麼多聘禮給驚到了:“殿下這聘禮給得也太多了。”
不用皇帝說,張讓也知道有些財寶手不能伸過去,尤其是河間王,他不喜歡跟你講道理,隻會講物理和三族消消樂,惹不起啊!
南陽的消息傳回來了,雷厲風行,聽說不少人受到牽連,運氣好的去塞外築城,運氣不好的直接夷三族。
納吉:問名之後,男方歸卜於廟,得吉兆複使使者往告。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男方問名後,若得吉兆,派使者帶雁到女家報喜,儀如納來。
五蝠捧壽玉屏風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