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廠剛把紙攤開,剛拿起筆,八字還沒有一撇,蘇大有就上報了,接著領導下來調研,研究可行度。
蘇憶安有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刺繡廠賺不了大錢,虧不了大本,可行度肯定是可行的。
一連幾天,蘇憶安都在跑廠子的事,代銷點暫時交給了葉思遠。
刺繡廠選在了二隊的場院裡,蘇寶坤親自下手騰出來的兩間房子。
首先是征用村裡的縫紉機,肯出借縫紉機的家庭,自動獲得一個入廠名額。
七十年代正流行三轉一響,可真正買齊的少之又少,一是缺錢二是缺票,能買上兩轉或者一轉的就相當不錯了。
有據可查的,蘇家村有五輛自行車,四台縫紉機,有的人仔細,怕萬一用壞了;有的是自己本身不會當然也不會借,兩天的時間才有兩台縫紉機報名。
加上蘇憶安的這一台,也才三台。
對於蹣跚學步的刺繡廠來說,蘇憶安不盲目求大,畢竟沒有成品,沒有銷路,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五六個人的規模符合蘇憶安的預期。
毫無疑問,蘇憶安是刺繡廠的廠長,蘇大有臨時派了兩個人聽蘇憶安的指揮。一個老木匠,一個黎興平,廠裡頭至少需要六把繡花撐子,這個必須儘快做出來。
蘇憶安把尺寸大體約摸了出來,第一次做出來的不一定合適,要慢慢改進,慢工出細活。
繡花撐子正在製做中,蘇大有求爺爺告奶奶搞到的八丈布票已經到手,蘇憶安就跑到向陽供銷社選布。
為集體買東西,沒有單打獨鬥的,都是集體派一個人幫監)忙督)。基於蘇憶安的身份,蘇大有安排了黎英。
蘇憶安的初步打算是先做手帕試試水,畢竟不知道市場反應如何,手帕是為了擦汗擦手擦臉的,對布料的要求要嚴格一些,偏柔遠,蘇憶安中意的是純棉布。
公社級彆的供銷社貨少,可選擇的品類不多,為了少中選好,好中選優,蘇憶安想去縣供銷社看看。
“行啊,我的任務就是聽你指揮,那就去吧。”
車票兩毛錢,說起來也挺貴的了。
坐在車上,蘇憶安老是覺得黎英在偷偷看她,於是朝她笑了笑,問道:“英姐,乾嘛這麼看我?”
被抓包黎英也不尷尬,“憶安,彆怪姐說話不中聽,她們都說你結婚虧大了,我覺得還是有點好處的,就是你結了婚變了個人似的。”
蘇憶安苦笑道:“我哪裡是變了,我是腦筋開竅了,放過彆人,不難為自己了。”
變了要有原因的,她怎麼解釋原因呢?就說腦袋開竅了吧。
“挺好的,憶安,你不知道吧?其實我挺佩服你的,你不為名聲活著。你看那個誰,男人往死裡揍,連哼哼都不哼哼。”
蘇憶安知道她說的是誰,就那個二婚的。
就好像二婚不是人似的。
一路上就這麼扯東扯西的,不知不覺就到站了。
縣供銷社的布匹種類就是比公社多,蘇憶安選了純色的棉布,粉紅色和白色兩種,粉紅色要了二十尺,白色布要了三十尺。
蘇憶安經常來買布做鞋,每次的數量都不少,孫世香見怪不怪了。
算了賬付了錢,孫世香從員工休息室裡拖出一個袋子,說著官方語言,“我們不要的破衣服,安姐彆嫌乎不好,拿回家打袼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