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完檢查,左重走出東京港的大門,一旁的何逸君望著人群問道:“崗本君,我們現在去那裡。”
“先去旅館。”
左重提著兩個行李箱,眼睛掃過馬路對麵的警察:“就在港區住下,咱們要見的那個人就在附近。
最好去使領館區,那裡有許多來日本做生意的外國人,這些家夥的消息很靈通,方便我們找人。”
何逸君會意,外國人的數量一多,日本人對此地的掌控必然會受影響,他們也更容易渾水摸魚。
如果住在隻有本地人的區域,一旦行動出現了問題,麵對軍警挨家挨戶的搜查,情況就危險了。
兩人叫了一輛人力三輪,沿著海邊公路前往領館區,一路上看到的街景讓車上的他們有些沉重。
鋥亮的轎車,整潔的馬路,熱鬨的市場,衣著體麵的行人,滬上跟這裡比起來都顯得有些破舊。
何逸君想不明白,日本人已經這麼富有了,為什麼還要侵略民國呢,難道財富隻能通過掠奪嗎。
左重似乎察覺到她的想法,輕輕拍了拍她的手,心中冷笑,東京看著繁華,可不過是沙上建塔。
靠著外債和借貸刺激經濟,又能長久到哪裡去,不發動對外戰爭,日本政府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各有所思中,左重跟何逸君來到使館區找了家旅館入住,登記手續和程序倒沒哈爾濱那麼繁瑣。
畢竟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代表的是天蝗的臉麵,日本政府明麵上不會做出肆意騷擾住客的事情。
但私底下就很難說了。
左重將行李放在地上,餘光瞄了一眼窗外,路邊有兩個穿著西裝的年輕男子靠在電線杆上抽煙。
他們看似在閒談,腦袋卻跟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轉動,後腰衣擺處鼓鼓囊囊的,應該攜帶了武器。
一名巡邏的警察路過,從這兩人身邊經過時點了點頭,顯然跟對方非常熟悉,也知曉對方身份。
“怎麼了,崗本君。”
何逸君將洗漱用具收拾好,挪動腳步來到窗邊輕聲詢問,語氣正常,就像是普通夫妻間的對話。
“沒什麼。”左重搖搖頭,笑嗬嗬解釋:“好久沒有回國,一時間有些近鄉情怯,不知道將來會怎樣。”
身在敵營需謹慎行事,少說少做不一定安全,他們要做的是做符合身份的事,說符合身份的話。
兩人討論了一會東京的“改變”,出門轉了轉,熟悉了一下附近地形,吃了頓午飯後便回到了旅館。
下午。
左重買來一大堆新舊報紙,一是想找一份可以自由行動,又不會引起懷疑的工作作為掩護身份。
這次他準備開家小藥店,讓何逸君獨自負責,東京的物價不比金陵低,開家大藥店的花費不菲。
他們在民國和哈爾濱做的隻是小生意,不該有這麼多錢,演戲就要演全套,不能留下任何疏漏。
二,他想通過報紙上的新聞報告,找找跟東京站和傅玲他們有關的消息,對公開情報進行分析。
東京站的成員再廢物,麵對日本情報機關的抓捕,一百多個人當中總有幾個勇士敢於開槍打擊。
隻要開槍,當天的報紙肯定會有報道,就算因為新聞管製沒有具體訊息,也可以尋找側麵消息。
比如醫院、消防、交通方麵的異常情況,有時候線索就隱藏在這些細節中,等待有心人去發現。
左重快速瀏覽著《東京日日新聞》、《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這些地方性或者全國性報紙。
他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社會新聞和工作招聘專欄上,很快,一行加黑加粗的標題引起了他的興趣。
《中心區大火》
中心區,地處東京所有區劃的正中央,因而得名,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經濟、信息、商業中心。
這裡有多家銀行,東京股票交易所也設在此地,用當地人的話說,中心區的空氣都充滿了錢味。
而特務處東京站的機關就在中心區的銀座商業區,對外掩護是一家電影院,左重也是剛剛知道。
不得不說,這個安排非常有想象力,電影院麵積大,員工多,便於隱藏武器、電台和工作人員。
所以東京站運行了幾年,除了之前因為接應日諜家屬犧牲了幾個特務,沒有發生大的工作失誤。
左重腦中回憶著相關信息,眼睛一目十行的將報道看完,臉色不是太好看,情況比他想的還遭。
報紙上明明白白寫著銀座旭日影院近日發生大火,25名死者均為影院員工,實為天災人禍雲雲。
25人。
25個潛伏的情報人員啊。
這跟東京站機關的常駐人員數量基本吻合,隻缺了兩個人,要麼是跑了,要麼是被敵人俘虜了。
他對那個可能存在的叛徒恨得牙癢癢,就算這些人的專業技術不行,那也成功打入敵營好幾年。
特務處在他們身上花了大筆大筆的經費,偽造了相對完美的身份背景,這一下全特麼的白費了。
再看報紙的發行時間,就在東京站被日本情報機關破壞後的第三天,文字下方還配了一張照片。
照片有些模糊,但能看見冒著濃煙的西洋式建築,手扶水管的東京滅火隊員,以及一大幫警察。
掩耳盜鈴,
救火需要這麼多警察嗎。
左重目光凝重,當時定然發生了交火,敵人或許也有傷亡,由此入手說不定能搞清楚那天情況。
還有,報紙印刷不需要三天時間,最合理的解釋是此事捅到了日本高層,新聞內容要接受審查。
這很合理,鬼子向來重視情報工作,將其視為小國贏大國的不二法則,從好幾百年前就是如此。
遣唐使,
留學生,
遠渡重洋的僧人,
倭寇。
身份不一樣,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從各種途徑獲取中國情報,以求某天能占領這個巨大的國家。
以前是他們算計彆人,現在輪到自己被人算計,肯定會極度重視此事,可能狗屁天蝗都知道了。
不知道這位貝類愛好者會做出什麼指示,日本軍方又有幾個人挨罵了,左重想完繼續翻動報紙。
恩?
這是什麼。
在近期的東京日日新聞上,他發現了一條啟事,對方要招聘三名負責采訪東京市區新聞的記者。
記者,活動區域還是東京,左重精神一振低頭查看起要求,結果第一條待遇內容就把他看樂了。
這年月,普通日本工人的月薪差不多是30日元,腦力工作者和低級軍官要高一點,60~70左右。
再看東京日日新聞呢,一個月25日元,心黑到姥姥家去了,怪不得這條招聘啟事登了這麼多天。
不過這樣也好,沒人跟他爭奪這個崗位,左重原本打算要是競爭激烈的話,就製造幾個小意外。
應聘的人都死了,
工作不就屬於他了麼。
左重笑了笑繼續看啟事,應聘的標準倒是簡單,小學學曆,能夠熟練運用文字,最好懂得拍照。
除了最後那一條,等於沒有要求,也是,工資低這麼低,要是要求再高,鬼才願意當這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