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悍夫該休了!
兩個小時後刷新哦,筆芯
同時,柳永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體現為回環往複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後世影響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麵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
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麵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麵,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
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鹹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
張端義1自宣政間,周美成、柳耆卿輩出,自製樂章。2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雲,杜詩柳詞,皆無表德,隻是實說。
晁無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蘇軾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柳奢卿後出,掩眾製而儘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複加。
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儘。
葉夢得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陳師道(柳永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
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
俞文豹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