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已技窮矣!”
大順城中,主持大順城防禦,並全權負責整個築壘區諸寨堡指揮作戰的老將曲珍,揚了揚手中的書信,對著左右諸將道“不必理會賊將挑釁,我軍但謹守城池,遵經略相公部署行事!”
左右將官們,互相看了看,才稀稀拉拉的拜道“諾!”
曲珍眉頭一揚“嗯?”
“沒吃飯嗎?!”
“大聲點!”曲珍看向他麵前的這些環慶路的將官。
每一個都是老兵油子,個個都是打老了仗的亡命徒。
桀驁不馴、跋扈難製,就是這些人的代名詞。
可千萬不要以為,大宋以文馭武了,武臣們就會真的當乖寶寶,在文臣們麵前奴顏婢膝了。
那是內陸州郡的廂兵、駐泊禁軍。
可從來不包括,沿邊的這些將官!
不信的人,可以采訪一下,當朝的左相韓絳韓相公。
谘詢一下,當年羅蕪城一戰時,有多少武臣,暗地裡給他下絆子,甚至明目張膽的和他唱對台戲,死活不肯執行他的將令。
這沿邊的將官,特彆是第一線的將官們,可都是打老了仗的聰明人。
他們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對自己最有利。
所以,他們會拒絕那些文官們不合理的命令。
假若文官們強令他們出擊,他們就會出工不出力。
而在同時,一旦有利可圖或者有機可乘,他們什麼事情都能做,也什麼事情都敢做。
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李複圭在環慶路的時候。
因為急於立功,所以這位經略使,鼓勵諸將主動出擊。
於是,在熙寧六年攻破了金湯、白豹,並焚毀之,斬首兩三千。
但,事後李複圭卻被朝廷嚴辦,並貶為保靜軍節度副使。
相關將帥,也沒有得到朝廷的任何賞賜、升遷。
為什麼?
兩個原因,第一李複圭這次出戰,是因為之前的戰爭中,他做了錯誤的指揮,導致宋軍大敗,損失千餘精銳,李複圭為了脫罪,就索性將當時奉他將令出征的環慶路兵馬鈐轄李信以軍法處死,將所有鍋都甩給了李信。
然後,他就命環慶路全線出擊才有的戰果。
所以在朝廷眼裡,李複圭是不老實不忠誠的典型。
這個例子絕不可開。
要不是他是文臣早被下獄論罪了。
第二個就是李複圭這次斬獲的首級裡,查出來了兩百多個老幼首級!
輿論震動!
對老人孩子下手,而且比例達到了一成。
你們這是在殺敵,還是在當屠夫?
所以,朝廷嚴重懷疑,李複圭這一戰的水分。
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斬首?
又有多少是殺良冒功呢?
禦史們更是懷疑,李複圭的斬首大部分都是平民。
真正的戰場斬首,可能很少。
於是,朝廷才做出了相關決定。
對大宋來說,殺良冒功之風,是萬萬不可漲的。
這既是因為吃過這方麵的大虧——當年滅蜀後,宋軍在蜀地軍紀敗壞,結果逼反了整個蜀地,直接導致了蜀地全民起義。
同時,也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假如丘八們可以隨便亂殺人,而不受懲罰,甚至得到獎賞,會有什麼後果?
五代就是最好的例子。
丘八們今天可以對黨項人的老幼揮起屠刀。
那麼他們明天肯定能對漢境的無辜百姓揮起屠刀。
後天就敢對士大夫們下手了。
大後天,連朝中公卿也敢殺了。
最後,就是五代重演了。
天子?
兵強馬壯者為之!
節度?
你發不發賞,不發賞我們換人了啊!
此外,這也是出於團結的要求。
宋夏戰爭,不僅僅是戰爭,也是一場對橫山各部人心的爭奪。
隨便亂殺人,會把橫山各部,逼到西賊那邊去的。
章楶自然知曉,自己治下這些桀驁不馴的將官們,隻是嘴上尊敬他這個經略使,實際上恐怕沒幾個人將他這個之前沒有任何戰功的文臣放在眼裡。
隻怕是嘴上說著經略相公英明。
實際上卻我行我素不按照他的部署行事。
如此一來,他恐怕就會和李複圭一樣,被這些家夥給賣了!
但,章楶比李複圭有優勢的地方在於,當年李複圭的後台,隻是朝中的王安石。
所以李複圭在環慶路,基本處於無人可用的境地。
尤其是當他自己砍了唯一一個願意無條件聽命的李信後,所有人都和他拉開了距離。
而章楶的後台,卻是當朝的官家!
在去年章楶被任命為權發遣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的時候,趙煦就給他配了一個搭班子的武臣——以鄜延路兵馬副總管、皇城使曲珍,為秦鳳路兵馬總管。
等章楶遷環慶路的時候,曲珍也跟著他到了環慶路。
曲珍,可是沿邊的宿老名將!
資曆深的可怕——他的父祖,在元昊入寇時,就自己武裝起來,和入寇的西賊廝殺,殺到西賊不敢侵其桑梓。
德順曲氏,因此以勇武聞名於沿邊。
他本人,更是打滿了從熙寧至今的所有宋夏戰爭。
還抽空參加了熙寧南征,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今天的沿邊各路,論資曆隻有熙河的姚兕、種誼、種樸等能與之相提並論。
尤其是在環慶路、鄜延路,有著巨大的威望。
這些地方的將官,都是他的小輩,其父祖不是曲珍的同袍,就是他的舊部,好多人甚至欠著曲珍的命。
正是靠著曲珍的支持,章楶才能在短短幾個月內,掌握整個環慶路,並壓著那些軍頭,按照他的部署做事。
如今,更是委任曲珍來大順城親自坐鎮,指揮、彈壓、監督諸將。
在曲珍的威壓下,整個白虎節堂內的將官,這才轟然應諾“諾!末將等謹從太尉將令!”
曲珍掃了一眼這些家夥。
他很清楚,這些混賬,如今看著西賊被章相公的妙計困住,恐怕心中都有了想法。
若不跟他們說清楚,恐怕,將來的戰場上遲早要出亂子!
於是,曲珍抬了抬手,看著這些家夥的臉,道“老夫受章相公將令,節製爾等,全權指揮此番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