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帝王心思_瀟瀟雨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武俠修真 > 瀟瀟雨歇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帝王心思

第三百一十四章 帝王心思(1 / 1)

瀟瀟雨歇!

李道玄的死讓舉國陷入驚懼中,本應該壓住陣腳的齊王李元吉卻是勒兵不動,表現出了十分懼怕劉黑闥的樣子,這下子在河北進行征伐的唐軍更是陷入了慌亂之中。

相比之下,長安城的恐慌沒多少,悲傷卻很多。對於一直跟隨自己征戰四方的小弟弟,李世民尤其悲慟,甚至將李道玄的死因歸罪在自己身上,說,李道玄就是學了他,身先士卒衝擊敵陣,才會戰死在沙場上,如果他當初在這方麵多教育一下李道玄,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

自然,沒人會和李世民是一樣的看法,李世民自己身先士卒多少次了,彆說戰死戰敗,就是受傷都無,這其中固然有個人能力的因素,然也有被人迷信的神祗保佑之類的說法。但,秦王府一樣陷入深深的悲傷中,李道玄的死,讓秦王府在外麵的領軍親王中,又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臂膀。

東宮也一樣在悲傷中渡過了幾天。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鬥漸漸白熱化,但李建成在親情上還是那個敦厚的大哥,對於李道玄的死,也是很悲痛的,雖然他知道李道玄在感情上更傾向李世民,但,隻要他是太子,他是皇上,一個有能力的族弟還是比外人更值得重用。再說,李道玄感情上崇拜李世民,但也從不討厭他這個大哥。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悲傷還有一點不同,他的悲傷中也帶了一點驚懼,這點驚懼源於李道玄身邊的副將史萬寶。史萬寶和李建成的關係比李世民要親厚一些,李建成當初在老家暗中發展李家勢力時,得到過史萬寶的幫助。這次史萬寶能作為李道玄的副手出征河北,他也有一點點推薦在其中。眼下李道玄死了,史萬寶隻身逃回了長安,不是知道他的父皇會不會……

李淵也很悲傷,他對李道玄這個族侄非常看重,作為五十八歲的老人,本來就會對後人的逝去更傷感一些,還不用說,李道玄是他看好的河北總管人選。而作為一個帝王,原本培養人才的打算變成了一場空,這股子難受勁也難以言表。李淵很快就從悲傷中擺脫出來,李家人才濟濟,死了一個李道玄,還有很多出色的後輩,李孝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李道玄死訊傳到長安時,李孝恭也剛剛從巴陵回到長安。

如果說李世民是唐軍將領心目中的神,那麼,李孝恭就是征南唐軍將領心目中的神,大唐初期,李世民在北方橫掃一切敵對諸王,李孝恭則在南方橫掃一切反抗勢力,大唐能在短短幾年之內結束隋末的混亂局麵,李孝恭絕對是功不可沒的人物之一。更何況,李孝恭除了征討南方反抗勢力的同時,也在暗中為大唐的軍神保航護駕,若沒有李孝恭的鼎力支持,李靖,這個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軍神,其命運可就難說了。

李孝恭也在悲哀李道玄的死,同為這一時代的年輕佼佼者,他和李道玄雖然不是親兄弟,但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人,看著眼前這位兩鬢有了一點點灰白色的長輩負手望著遠處的天空,他的心情很不好。但,李淵不說話,他也不會出聲,和李道玄的儒雅與開朗不一樣,才二十六歲的李孝恭早就以沉穩睿智而著稱了。

“孝恭呀,你比道玄大八歲吧?”把思緒從河北戰場上拉回來,李淵招呼著李孝恭一起走到涼亭內坐下,才親切地問道。

“回陛下,是。”

李淵歎口氣“自晉陽起兵一來,朕全靠了你們這些李家的兒郎們在外衝鋒陷陣,才有了大唐今日的光景,朕原本想著,等天下一統太平了,朕一定要讓你們過上最富貴的生活,沒想到……道玄才十九歲呀!”

望著唏噓有聲的李淵,李孝恭適時地低下頭抹去眼角的一滴淚。他清楚皇帝的暗示,也清楚皇帝的心思,但,李淵的確是個好皇帝,很有親情味的皇帝,在這些方麵,李孝恭絕對找不出理由來不相信李淵的承諾。

“唉,不說了,人老了,總是喜歡想著以前的事。”李淵也適可而止地收住悲傷,雖然悲傷也是真,但他相信,自己表示出來的意思,李孝恭很明白。

“陛下對後輩一向寄予了很多希望,我等也應該竭儘心力為我大唐打造出盛世年華來。”李孝恭畢恭畢敬地向李淵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李淵很滿意,他最喜歡李孝恭這種很有分寸很懂事的恭敬態度,他相信李孝恭說的都是心裡話,這也是他重用李孝恭的主要原因“孝恭,朕想問問你,李靖……他的忠絕對可靠嗎?”

李孝恭心裡咯噔一下。當年李靖上平蜀策略時,皇帝就流露過一些不信任,更是差點以一次小小的失敗而殺了李靖,如果不是他一力承擔了責任和頻頻上書為李靖解釋,李靖的人頭早掉了。想起那些李靖和皇上之間的過往舊怨,李孝恭暗自歎氣,看來,皇帝對李靖是否忠誠,還是不太確定呀。

“回陛下,李靖可靠。”李孝恭再次以十分確定的口氣為李靖擔保。

李淵在意的卻是李靖實際的表現,而不是一句話的說明“唔,講講。”

“是。”李孝恭整理一下頭緒,才緩緩道“巴蜀之戰,彆人以為是侄臣的功勞,可陛下和侄臣都知道,那都是李靖的功勞。實話說與陛下,自從他跟了侄臣後,侄臣其實對他是言聽計從,侄臣看到了他豐富多變的軍事才乾和治理能力,就有意放手讓他去做。同時,侄臣也暗中觀察他,是否因此而驕傲自大,若因此有驕狂之心,此人也不可用。然,據侄臣的觀察,李靖從無驕傲之處,每次做事都兢兢業業,更是從不爭功,也從不自傲。此人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處事理念很特彆。”

“哦?有何特彆?”李淵越發關注起來。

“他對名利都不太在乎,唯一在乎的是他本人的才能能否得到施展。侄臣每每請教與他時,他都是精神煥發,從不藏私。但在平時,卻是默默無語,甚為低調。每每談起陛下,李靖都眼露感激,流露出陛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那種感激。而每每談起下一步作戰計劃,他總是會說,隻有這樣做,才會減少我們的損失,減輕朝廷的負擔,才是陛下要求的最好結果。”

李淵捋胡須了,有些得意“是呀,他空有一身才乾,卻沒得到楊廣的重用,朕卻敢用他……嗬嗬,這人也算知恩圖報嘛!”

李孝恭欠欠身,一語雙關地回道“是。陛下,古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說法,有陛下這樣的善用賢臣的明君,一定就會有無數肯為陛下效死的有誌之士。”

“嗬嗬,有你們在朕左右,朕是深感慰籍。”李淵是老狐狸一隻,立刻回敬了對方,自然也從對方眼裡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敬仰之情。

“孝恭,朕得到一些密保,江南那邊,輔公佑好像有些不服管,你在長安住一段時間,和家人好好團聚一下。那邊嘛,就暫時讓李靖負責一下。過兩個月,你還是回去,江南一旦有變,還是你們兩個聯手,給朕狠狠地打壓下去。”

李孝恭這才明白皇帝為什麼這麼看重李靖的忠心了。有仗可打,對他來說也是好事“是,侄臣遵旨。”

李淵滿意地點點頭“孝恭,在太子和秦王之間,你更親近誰?”

李淵突然的發問讓李孝恭愣住了,這個問題他從來就沒想過,故此,他愣愣地看著李淵,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李淵沒有逼李孝恭表態,隻是微微一笑“朕知道,你和朕的這幾個兒子關係都很好,平時的來往雖然不多,但之間應該有書信往來吧?”

李孝恭小心翼翼地回答“是。太子、秦王、齊王等,和侄臣都有書信上的往來。侄臣常年在外,家裡人更是得到了太子和秦王的諸多照顧,侄臣也是感激不儘。”

李淵伸手輕輕拍了拍李孝恭的肩膀“你不用多想,朕隻是想知道在你們這些兄弟之間,是怎麼看待太子和秦王的,你據實說就是。”

“是。”李孝恭穩穩心神,想了想,在心裡措詞想的差不多了,才小心回答“太子對侄臣一直如長兄般親切,侄臣也一直是以兄侍之;秦王與侄臣在軍事上多有相同見解,我們之間談論最多的也是戰役的打法,似乎……惺惺相惜更多一些。”

“一個是兄,一個是知己……”李淵苦笑了,怎麼想怎麼不是滋味,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太出色,雖然各自出色的地方不一樣。唉,這也是一件大難事。

李孝恭是個很聰明的人,李淵的突然發難也隻讓他驚愕了一小會兒,他很快就從中清醒過來,一旦清醒過來,李孝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跑,離開長安。開什麼玩笑呀,跟敵人打仗拚命是人生一大快事,攪合到儲位之爭裡可就是人生最大糊塗事了。不過,暗地裡想了想,李孝恭突然發現,他似乎更親善打出來的秦王,而不太願意靠近那位溫文爾雅的太子……

李淵仰頭看看蒼穹,帝位最考驗人,如何抉擇,真是太難了。不過有一點李淵很清楚,大唐初立,政務上的事沒有軍事上的事重要,因而,立下軍功的將領也會被人高看一眼,而帶領這些將領的李世民,在軍中,在民眾的心目中,地位真的超過李建成了。看來,有些事真的不能再來回思慮了。

隻是,李建成這些年在自己身邊兢兢業業,上安群臣,下撫百姓,做的也很出色,不能因為沒有軍功,就對這些功勞視而不見。再說,治理天下不是打仗,打仗的能耐用在治理天下上,反而會適得其反。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閱讀!(未完待續)


最新小说: 我的戰神女婿 兩歲奶娃把霸總渣爹治服了 混賬徒兒,你敢覬覦為師 官場狂飆,從和女書記搭班子開始 修仙:我的天賦有億點強 全城都在幫我找屍體 穿成癲庶子後我靠魂力值養空間 九洲神紋 我在神捕司當差的那些年 半神的武林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