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婆的紅火日子!
這楊大郎去了楊大柱夫婦麵前、自然是再嘮叨了一遍大道理,楊大柱也認為魚兒先學女紅比較好,而劉氏則壓根就不想逼魚兒這麼早學這些物事,再說這農家小戶的小娘子也實在沒飽讀詩書的必要……所以最終楊大柱夫婦二人都沒有多說,十分隨意的應了楊大郎請求不要讓魚兒本末倒置的提議。
魚兒知道了後自然是小小的鬱悶了一把,也知道以其去改變楊大柱夫婦那“農家小戶的小娘子沒飽讀詩書的必要”的觀念,還不如去改變楊大郎的觀念,畢竟楊大郎還是讚成魚兒讀書識字的,隻是不願她本末倒置先讀書識字而已。
所以魚兒很快就重新燃起了“鬥誌”———魚兒不信自己真不能把楊大郎給說服!若是連這麼一個小事,魚兒都說服不了楊大郎,那還提什麼時時提點、潛移默化的改變楊大郎迂腐的性子?
於是魚兒開始耍起了小心思,每每楊大郎放學歸來魚兒邊緊緊的跟在他屁股後麵,楊大郎複習功課,魚兒便趴在一旁、撐著小腦袋瓜全神貫注的看他複習,且魚兒還打定主意隻看不說、一點吵楊大郎的意思都沒有。
也正是魚兒隻乖乖的呆在一旁看,讓楊大郎不好把她趕走,隻能在魚兒的注視下、渾身不舒服的做自己的事兒……可魚兒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楊大郎,他怎麼能專心致誌的複習功課呢?
於是幾天後,楊大郎終於“繳械投降”了,當某一天魚兒依舊趴在桌上、全神貫注的看著他寫字時,他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阿妹,你天天跟在大哥身邊也不去彆處玩,難道你就真的這麼想讀書識字?”
楊大郎一問、魚兒立馬使勁的點頭,並帶著崇拜的神情、拿好聽哄楊大郎開心“魚兒覺得大哥的字寫得好漂亮,魚兒也想寫,大哥你就教魚兒好不好?”
魚兒的要求讓楊大郎十分為難,搖頭說道“阿妹你怎就不聽大哥的話呢?你若真想學,就跟著阿母學針線活去吧!等你再大些,大哥再教你寫自個兒的名字……這樣可好?”
“不嘛!魚兒現在就想學,魚兒知道大哥最疼魚兒了,您就答應了魚兒嘛!”
魚兒先是使出渾身解數衝著楊大郎撒了一番嬌,隨後不等他再推脫就振振有詞的說道“大哥不讓魚兒讀書識字,乃是怕魚兒耽誤了學女紅的功夫,可若是魚兒不能先把耐性磨練好,那隻會花更多、更長的功夫去學女紅……”
“指不定到最後還學不好呢!倒不如在跟著阿母學女紅前,先認幾個字兒、再寫寫大字,把性子練穩了今後才能仔細的把阿母教的活計記在心裡,這樣一來不就能事半功倍了嗎?指不定到頭來還能學得比較快呢!”
魚兒一張小嘴兒、就伶俐的說了一大堆話兒,這些話兒很快就把楊大郎忽悠得暈頭轉向,下意識的說了句“阿妹這話說得好像也有點道理,有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魚兒一見楊大郎被自己忽悠過去了,立馬一臉狡黠的接了句“大哥說的後半句話兒魚兒聽不懂,不過前半句魚兒卻是明白了———大哥這前半句的意思就是答應魚兒了,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識字?大哥先從一些簡單的字兒開始教魚兒好不好?”
“這……”
楊大郎才說了個“這”字,魚兒就撲到他懷裡,可憐兮兮的搖著他的胳膊撒嬌道“好不好嘛?大哥你就教教魚兒嘛!魚兒真的很想學……”
楊大郎最受不得魚兒衝他撒嬌,加上魚兒剛剛那番話已微微打動了他,所以他最終也就一臉無奈的答應了魚兒所求之事。
這楊大郎雖然性子古板,不過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子,讓他成為一個一旦承諾了、就會一心一意的履行的老實人,決定楊大郎當下就做出了決定———以後每天從學堂回來後,都抽出半個時辰來教魚兒識字,等魚兒識得字了再教她寫字。於是魚兒就這樣正式開始了讀書識字之路。
不過楊大郎雖然答應魚兒,但卻還是不忘嘮叨了幾句、讓魚兒練一段時間大字後,就得跟著劉氏學針線活,邊練邊學才不會把小娘子該學的物事落下,魚兒自然是一臉乖巧的統統應下了,還在楊大郎麵前表演了一會“穿針”,表示自己還是有跟著劉氏學了一些的……
於是從第二天開始,楊大郎一下學歸來、魚兒就掛著甜甜的笑容迎了上去,而楊大郎放下書籠、喝了口茶水後,就會抱著小魚兒下船坐在沙灘上,伴著夕陽和海風,翻著一本《三字經》教魚兒識字。待魚兒識上一小段時日的字後,楊大郎就開始教魚兒把這些字兒串起來,一小段、一小段的念。
這魚兒剛剛開始自然要裝得笨拙一些了,那才是小孩子初學識字該有的樣子。魚兒以前看穿越小說,裡頭的主角大多一穿越、很快就能適應那個時代的繁體字,似乎一點閱讀障礙都沒有……
直到魚兒親身體會了一把,才發現寫習慣、看習慣簡體字的現代人,初始看古繁體字有時候真的要認上大半天,轉幾個彎彎才能認出那字來,還會遇到一些和現代簡體字完全不同寫法的繁體字,所以魚兒倒不用怎麼刻意裝笨也學得很慢。
但當魚兒適應了北宋的古繁體字後,很快就把字都看懂了,於是慢慢的、楊大郎不教她也能把一整本《三字經》都看下來了。看懂後魚兒再用心的跟著楊大郎讀了幾遍,也就習慣了古人咬文嚼字、搖頭晃腦的發音,慢慢的自個兒一人便可把一本《三字經》從頭到尾念下來。
這楊大郎也沒讓魚兒把整本《三字經》背下來,這一點讓魚兒感到十分慶幸,在她看來能夠看得懂、理解書上的意思就行,整篇背下來隻會讓魚兒覺得那是吃飽了撐著沒事乾,況且古文魚兒還真是背得不利索……
楊大郎帶著魚兒通讀了一遍《三字經》後,便撿了兩根樹枝、和魚兒一人一枝,就這樣一筆一劃的在沙灘上教魚兒寫字。這沙灘有著整整一大片,魚兒想把字寫多大就寫多大、寫錯了還能抹掉重寫,倒也讓她能夠大膽的練習寫那些筆畫繁複的繁體字……
楊家的幾兄弟最初開始認字時,也是以這樣的法子來節省筆墨紙,可以說窮人家自有窮人家省紙省墨的法子。
和楊大郎無拘無束的坐在沙灘上讀書識字的時光過得很快,轉眼魚兒就能歪歪扭扭的寫出好多字了,最初接觸的那本《三字經》魚兒眼下不但能讀會寫、還能把書裡的意思說個八九不離十。
這樣出色的成果讓楊大郎忍不住逢人就誇魚兒是個小神童,引得一村子裡好多人一到傍晚就都圍到沙灘邊,欲一睹小神童魚兒是如何讀書識字的,惹得魚兒有好幾天都羞得不敢出門、拉著楊大郎在船上教她。
這魚兒沒穿越前,其實並沒有細細的讀過《三字經》,完全是楊大郎教她後,她憑著自己前世積累下來的知識自行理解,而有了前世的知識做基礎、魚兒理解起來自然也就快了一些,不過魚兒之所以沒有故意放慢速度、乃是因為楊家有一個真正的神童擋在她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