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咒!
第十六章青燈
一個燈籠能把我這個當過兵的大男人嚇的屁股滾尿流,聽上去似乎很滑稽。
可關鍵問題是我不光當過兵,我還是個廚子,是一個和老班長學過正統中國廚藝的廚子。
這燈籠上的規矩,我懂一點兒。
什麼規矩呢?其實也很簡單,如果我們仔細回想一下的話,就會發現,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除了賣燈籠的,似乎隻有餐飲業最愛掛燈籠吧,特彆是紅燈籠!
進一步稍加留意,我們還會發現,但凡是稍微上些講究的中餐管子,至少會在門頭上掛兩個燈籠。而且飯店掛燈籠的習慣還很特殊,彆的行當最多是逢年過節掛出來,可飯店往往是隻要開張就開始掛著,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沒學藝之前,我隻以為這種愛掛燈籠的習慣是圖個吉利,為了醒目。
可是當了廚子之後我卻知道,這其中的原由沒那麼簡單。
當年,我的老班長還給我詳細的講過這飯店掛燈籠的“講究”。
那是在我即將退伍的日子裡……
當時,我們師改編裁軍的消息已經傳開了,但是誰走誰留,沒有一個定論。我們這些當兵的在忐忑中難免說些玩笑話,都愛吹牛說自己早不想在部隊乾了,退伍之後想乾點啥啥啥的,總之,大家是牛逼哄哄,好像全都在軍營裡屈才了一般。
其實現在想想,當時的話,更多的是對自己內心忐忑不安的掩蓋。真到我們退伍的時候,可沒有一個人說這些亂七八糟的話,也沒有一個人舍得離開自己流過血汗的訓練場。
我甚至還記得,當年全連撤編的命令下發時,整個連隊在操場上那嗡鳴的哭泣聲,以及戰友們拚命昂起的頭顱,那是作為一個軍人最後的尊嚴!
就在連隊解散的前半個月,我問過我的老班長一個問題,說你退役之後,想乾些什麼呢?
老班長當時愣了,他似乎從來沒考慮過要離開部隊的事情。被我這麼一問,反倒是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考慮了許久之後,老班長才慢吞吞,卻又精神緊張的告訴我說“我以後要開一個魯菜管,掛兩個紅燈籠的那種。”
當時我就笑了,為了緩和老班長緊張的情緒,我調侃他說他是師裡炊事班的老大,不會讓他提前退伍的。而且你開個菜館為啥非掛倆紅燈籠呢?現在的年輕人愛標新立異,你不如掛幾個南瓜燈,掛幾個蝙蝠燈,這樣可以招攬客源,與時代接軌……
我的話,讓老班長有奈無奈的笑著。
隨後,老班長揮手打斷了我的調侃。
他告訴我說,廚師行當過去有個規矩,燈籠可不是能夠亂掛出來的東西,在過去,它的作用甚至比飯店的招牌還要大。是萬萬不能隨便更改的“標誌”!
我一聽這話,當即來了興致,於是又像老班長請教起這飯店掛燈籠的規矩來。
老班長告訴我說,這燈籠在過去叫“明燈”,屬火德。是至陽之物。古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重大節日的夜晚掛起花燈,為了就是利用它的火德來驅趕黑夜裡的汙穢之物。是吉祥的象征。
而燈籠在飯店行業中,它還有特殊的隱喻。從某種程度上說,它代替著“門神”的作用。
在過去,人們家家戶戶貼門神,是為了防鬼鎮凶,但是唯獨飲食行當不能貼這個門神。
因為按照老迷信,門神不光能檔鬼,還能擋人。擋什麼人呢?自然是小人,惡人,壞人。
可飯店的掌櫃卻認為,“擋住人”,卻不是個好的兆頭。
那個時候的人很迷信,廚子行當普遍認為,飯店酒樓是開店吃‘客官飯’的,自然客人就是財路,是衣食父母,不管什麼人等,都不能擋。把人擋住了算怎麼回事呢,也讓來客心裡膈應呀!?所以不但不能貼門神,還得常年開著門,以表示“開門納吉”。
再後來,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誰人想出來的折中主意,在飯店裡,門神的地位就被燈籠替代了。因為燈籠屬火,既能擋住鬼魅,也能給夜裡打尖的客人照亮明路,一舉兩得。
也因此,飯店門口掛燈籠的習俗漸漸流傳開來,隨著地域和飲食文化的不同,這門口掛的燈籠也都不儘相同。
懂行的人,甚至不用進店,僅僅看著燈籠,就知道這飯館裡經營的是什麼彩色,對應的什麼人等。
一般來說,掛一個白紙燈籠的是野店小攤,小本經營,那一盞小燈叫“暖心閣子”。掛紅燈籠的則多是麵向工薪的大路菜館,那兩盞紅燈預示著“紅火熱辣”。掛八麵宮燈的多為南方菜館和私房菜色,意欲著“八麵來財,製作精細”!
說道這裡,老班長打開了話匣子,他還告訴我“除此之外,燈籠上描繪的內容也有許多講究。”
比如,燈上繪製著龍鳳圖形的飯店多有宮廷背景,祖師爺多半是禦廚出身,燈籠上寫著字號的則是百年老店,至少也得是三代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