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_大魏春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大魏春 > 第三三九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

第三三九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2 / 2)

光是一個昭陽宮外,竟足足守了上千禁衛。

也不隻是值守這般簡單,而是除皇帝有詔外,任何嬪妃、內官、太監、禁衛、宮娥等不得離開屬宮。

等於皇帝不但禁斷了內外,連內宮諸司、諸監、諸殿、諸宮之間也隔絕了。

畢竟皇宮內出了刺客,皇後差點一命嗚呼,如此戒備倒也不奇怪。

李承誌覺的怪異的是皇帝把他這個外臣禁在宮中算是怎麼回事,而且還是皇後宮中?

若查不清刺殺案,宮禁定是不會開的,等於他得宿在昭陽宮中好幾日?

皇帝就不怕有人多嘴,最後傳成風言風語?

這般多的禁衛、女官、宮娥等,李承誌便是有孫悟空的本事也絕然乾不出點什麼來。

李承誌就是覺的皇帝這個舉動太奇怪了,好像故意把他鎖在宮裡似的……

一陣猜疑,高文君便換好了藥。李承誌照例說了一句“勞煩了!”

若按往常,以二人相敬如賓的默契,高文君定是會回一句“郎君客氣”,但今日等來的,卻是一聲冷哼和好大一個白眼。

不,好似是昨日皇後遇刺後,高文君就猛的轉變了態度。

每次冷哼,那欲說還休、似嗔似怨、似羞似惱的表情,分明就是因為什麼吃了醋,恨不得咬李承誌一口。

李承誌一頭霧水我乾什麼了?

感覺關係突然就近了好大的一步。也就是在宮裡,地方不合適,但凡換個地方,李承誌說不定就動手動腳了……

女人心,海底針!

心裡腹誹著,李承誌也隨高文君出了偏房,準備到皇後房中再看一眼。

破傷風沒那麼好治,除了防治持續感染,痙攣的症狀也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好在有蔓陀羅花,安定效果奇佳。但凡發病就給灌上一口,就算皇後身體繃的跟鐵一般,至多一分鐘就能鬆弛下來。

就是副作用有些大,每次皇後都忍的好不辛苦。有兩次,李承誌甚至聽到皇後發出過若有若無的呻吟……

真是罪過!

剛出了偏房,又有女官來喚他,說是潁川王有召。李承誌給高文君交待兩句,讓她先看著些。然後又向禁衛報備,才出了昭陽宮。

宮禁便是如此無皇帝詔令,每一座殿,每一座宮中,皆是外人不得入,內人不得出。

便是有詔,不論至何處,身側都有禁衛與黃門共同監守,以防裡竄外聯。

就如此時,便是元雍與於忠,隻要入宮,不論見的是誰,身後必跟著三四位。且與人說過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會記錄在案。

感覺皇帝就跟驚弓之鳥似的,看誰都像刺客……

“這針是否被人調換過?”

李承誌拿著那針,狐疑的看著元雍,“殿下莫不是懷疑,是下官換的吧?”

從皇後傷口裡取出來之後,經手過的也就隻有他和高文君。元雍這樣問,意思已是直白到不能再直白了。

元雍也沒否認,冷聲笑道“便是孤都有嫌疑,何況你?少囉嗦,孤就問你王顯、徐謇都稱此針無毒,獨有你,為何稱此是‘毒’針?”

原來是想通過這枚針調查刺客的來路,

但查之前必須要確認,這枚是不是從皇後體內取出的那枚……

彆說,確實是一條思路。

雕磨的這般精致,這針明顯不是一兩日就能製好的。而那女官一直在昭陽宮當值,日夜都有同值的女官在側,定是沒這般功夫的。

查她左近何日出過宮,或是與宮裡的何人接觸過,自然就能鎖定大致範圍。

心裡想著,李承誌隨口回道“此針確實未浸過毒!”

元雍眼睛一瞪“那殿下如何中的毒?”

“是鐵鏽!鐵鏽好似無毒,但入血中,卻堪稱巨毒,就如軍中所用箭矢,有時會浸金汁。

若是金汁經口而入,至多也就是腹泄幾日。但若浸入血肉,必是九死一生……鐵鏽也是這般道理……”

這兩個都領軍打過仗,自是知道金汁是什麼東西,浸入體內會是什麼後果。此時皆是一臉錯愕“竟是如此,但一眾侍禦(太醫)為何不知此理?”

“術業有專攻。侍禦所醫,皆為身嬌體貴之人,怎可會有金汁、鐵鏽入肉之疾?殿下該去軍中尋問底層醫卒才對……包括這針!”

李承誌指著上麵的倒刺沉吟道,“二位不覺得,這針若是放大數十倍,豈不就是有破甲之效的狼舌箭……”

“你給孤噤聲……”

元雍駭的頭發都要立起來了,恨不得捂住他的嘴。

李承誌分明在說這針十之八九,就出自軍中能征善戰之輩之手。

被刺客誣陷的罪名、及監督禁軍不力的罪責都還沒洗清,這又扯上了軍中?

但凡被皇帝知道這個消息,他這個太尉怕是當到頭了。

看元雍嚇的臉色發白,李承誌有些無語,隱誨的提醒著他“此物如此獨特,莫說領軍之人,便是常人稍一琢磨,也能聯想到箭上……”

意思是你不要把皇帝當傻子糊弄,便是此時未想到,遲早也會想到的。

一個個的,都這般機靈做什麼,笨一些不好麼?

元雍心裡罵著娘,也不知是在罵李承誌,還是在罵皇帝。

他恨恨的問道“還有呢?”

“遇刺的是殿下,刺客又出自宮中,一旦事敗絕對是夷九罪的重罪,故而不會假手於人。雕磨此針者,十之八九也是主謀之一。

不出意外,知鐵鏽有毒者,定是擅戰之輩,且應常年領軍於一線,不然此針也不會製的如此精致且陰毒……下官覺的,自女官平時接觸之人,親近之輩中甄彆,當能查出可疑之人……”

稍一停頓,李承誌又道“那刺客出自烏支李氏,與下官可稱血海深仇,故而臨時反誣下官。

但她為何要誣殿下,且呼過‘楊公’,想來指的便是楊侍中(楊播)、楊刺史(楊椿)等人。

下官便想,刺客臨終反誣,想來不是臨時起意。便是那女官與與殿下及弘農楊氏無仇,也應是背後之人與之有仇……”

於忠聽的眼睛一亮。

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

他們怎可能想不到清查能與女官時常接觸之人?

但皇宮這麼大,光是嬪妃、內官、閹人、宮娥等就足有三四千。間接轉上兩三人,估計個個都能與刺客接觸到。

但若說與軍中有關,且與穎川王、弘農楊氏有仇的,怕是百中都不足一。

本是將李承誌當嫌疑來審,卻不想隻是三言兩語,竟就解決了這般大的難題?

還真不負奇才之名……



最新小说: 重生嫡女步步驚心 蠟筆小新之新之助 【ABO】在A校裝A的日子 頂流大明星 山村傻子神醫 蓋世風流小神醫 龍俏俏顧與 反向錦鯉在線開大 我撿到了女超人 聖者:一刀鎮壓十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