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曹錕雖然主戰但不願親自出馬。北京政府在6月2o日特派曹錕為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吳佩孚為援粵軍副司令。7月31日皖係倪嗣衝在督軍團會議上建議副總統位留給對南作戰有功人員實際上是把副總統位給張作霖。曹錕的副總統夢再次落空。
8月7日吳佩孚在曹錕支持下致電江蘇督軍李純痛斥“武力統一”指責安福國會。21日又致電馮國璋要他頒罷戰令。與他相配合曹錕則接連不斷地向北京政府催索欠餉。28日段祺瑞召集主戰派密議對付曹、吳辦法決定催派奉係、皖係的軍隊前進維持張敬堯的湘督地位。
之後吳佩孚連停戰通電博得一片讚揚聲。為壯大反段聲勢9月26日表由吳佩孚起草有南北雙方將領簽名的通電要馮國璋頒停戰命令。
1o月1o日馮國璋代總統職期滿徐世昌當上了大總統。而曹錕因研究係、舊交通係議員的抵製仍沒當上副總統。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此間吳佩孚接連通電“支持”學生鬥爭反對政府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主張取消中日密約表示願負重任移師對外。從此吳佩孚成為北洋軍閥中的風雲人物還獲得了所謂“愛國將軍”的稱號。1919年秋冬之際在曹錕串聯下直係的河北、江蘇、湖北、江西四督和奉係的東三省結成反皖同盟。12月28日馮國璋病死曹錕成了直係領。吳佩孚因打下的地盤被皖係張敬堯所奪乃決定罷戰主和並與南軍通款攜手。是年11月28日吳佩孚與6榮廷、莫榮新、譚浩明、譚延闓等在衡陽會議上組織所謂“救國同盟軍”。
192o年1月17日吳佩孚以前方經濟困窮官兵思歸為由要求撤防北歸。以後又多次電措詞也越來越激烈。段祺瑞為阻止吳佩孚軍北撤強行撤換河南督軍趙倜改派其妻弟吳光新。吳佩孚通電反對。他不管北京政府批準與否在3月上旬派人將7oo餘名直軍家屬送回北方並電請張敬堯來接收直軍防地。5月25日吳佩孚率軍全部北撤31日到達漢口。6月7日吳佩孚到達鄭州將部隊主力布置在京漢路沿線。13日吳佩孚又電反皖的八省督軍建議召開國民大會解決一切問題。奉軍為策應直軍也將部隊零星開進關內。
7月1日曹錕在保定表《直軍將士告邊防軍、西北邊防軍將士書》指責徐樹錚和安福國會禍國殃民。同日又布《直軍全體將士宣布徐樹錚六大罪狀檄》號召全民起來聲討。段祺瑞決不允許直係用“清君側”的手法來削弱他自己的力量乃決定起兵討伐曹錕、吳佩孚。9日曹錕在保定組成“討逆軍”自任總司令吳佩孚為前敵總司令。12日曹錕、張作霖表《聲討段祺瑞出動邊防軍進攻直軍通電》吳佩孚等人也表《宣布段徐罪狀通電》對段祺瑞宣戰。
7月14日直皖戰爭爆。15日兩軍在涿州、固安一線激戰。19日皖係的邊防軍全線崩潰段祺瑞辭職下台皖係政客紛紛逃離北京。23日直奉軍進入北苑、南苑辦理近畿軍事善後。
在直奉係控製下的北京政府7月28日下令免去段祺瑞本兼各職裁撤督辦邊防事務處。此後皖係軍隊除浙江督軍盧永祥所部外全被直奉兩手收編或潰散。
直皖戰爭結束直奉之間矛盾開始尖銳起來。
7月29日曹錕、張作霖、靳雲鵬及各省代表在天津舉行會議決定國會自行解散靳雲鵬重新組閣取消上海和平會議等。而同一天吳佩孚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拋出《召開國民大會、解決國是的具體意見書》。8月1日吳佩孚又通電全國建議召開國民大會。吳佩孚的主張沒有得到曹錕支持反引起張作霖的不滿。吳佩孚隻好率領第三師回洛陽。
8月2o日徐世昌任命曹錕為直魯豫巡閱使。21日下令裁撤曹錕川粵湘贛四省經略使。9月2日徐世昌又任命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副使。
1921年6月湖北生兵變湖南督軍趙恒惕圖謀打著援鄂旗號擴大地盤旋派兵向湖北挺進。7月25日曹錕、吳佩孚決定援鄂。28日湘鄂戰爭爆。8月9日徐世昌任命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當即吳率第三師進入湖北。28日攻占湖南嶽州。9月1日吳佩孚與趙恒惕簽訂停戰條約趙恒惕讓出嶽州湖北完全為吳佩孚所控製。14日吳又趕赴宜昌對川軍作戰。1o月下旬吳與劉湘簽訂《川鄂停戰分防條約》。至此吳佩孚的“援鄂”戰爭告一段落。
1921年12月梁士詒內閣剛組建就同日本勾結將膠濟路改為中日合辦還赦免遭直係通緝的皖係政客。吳佩孚抓住這兩件事指責梁士詒對日妥協並把矛頭直對梁內閣的後台張作霖。
1922年4月24日張作霖令奉軍入關。28日對曹錕宣戰。直軍由吳佩孚任總司令司令部設在涿州。5月5日奉軍西線作戰失利部隊向天津方向退卻。2o日奉軍全部退出關。第一次直奉戰爭以直係勝利而告終。從此北京政府完全控製在直係手中。徐世昌因遭直係反對而辭職。黎元洪複任大總統。
直奉戰爭使吳佩孚名聲大振眾人稱其為“大帥”成為直係軍閥的要人物。1922年8月吳反對唐紹儀組閣支持王寵惠組閣。吳佩孚操縱內閣與曹錕產生了矛盾。11月23日曹錕利用王內閣財政總長羅文乾在訂立奧國借款展期合同時的受賄行為出麵公布王寵惠內閣五條罪狀。之後各省直係軍閥也紛起大罵羅文乾並警告吳佩孚如果包庇就以賣國罪進行製裁。在強大壓力下吳佩孚隻得認錯。25日表聲明服從曹錕對“羅案”不再堅持己見。王寵惠內閣倒台。
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舉行成立大會。吳佩孚對工人運動極力進行破壞。當天下午總工會會所被軍警搗毀。工人為了爭自由反對軍閥壓迫決定在4日舉行京漢路總同盟罷工吳下令鎮壓。7日對罷工工人進行大屠殺有5o多名工人被殺重傷者近百人被開除流亡者1ooo多人。對工人的血腥屠殺徹底撕下了吳佩孚“愛人”、“進步軍人”的假麵具。
3月吳佩孚在洛陽召開軍事會議公開提出“武力統一”的主張聯合直、魯、豫、晉、陝、甘、蘇、皖、贛、鄂1o省以圖鞏固北方統一全國。
1923年6月上旬曹錕隨著權力和財富的增加積極準備自己出任總統。利用流氓組織“公民團”在集會要黎元洪下台;唆使馮玉祥、王懷慶率中級軍官3oo人到黎元洪住處索餉。6月13日黎元洪出走天津14日交出印信辭職。曹錕政變成功。但國會兩院因不足法定人數不能開會而曹錕又急於要當總統於是采取了高價收買和脅迫議員出席會議的手段。在9月1o日的預選會上曹錕以5ooo至1oooo元不等票價收買議員5oo多人。以4o萬元的高價收買了國會議長吳景濂。1o月5日總統選舉會正式召開。當天曹錕派出大批軍警憲兵進行嚴密監視以48o票“當選”總統。1o月1o日就職。同日公布《中華民國憲法》。據報導此次賄選費用高達135o萬元。為了換取帝國主義的支持和承認曹錕還進行了種種媚外活動。
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4日張作霖通電支持浙江督軍盧永祥並向曹錕、吳佩孚起挑戰。17日曹錕下令討伐張作霖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並催促吳到北京主持軍務。18日吳佩孚在北京中南海召集軍事會議作軍事部署將前方兵分東、中、西三路分彆以彭壽莘、王懷慶、馮玉祥為司令。
第二次直奉戰爭從9月17日開始。雙方共出動了5o萬大軍海6一起參戰。兩軍正在山海關一帶激戰時1o月23日馮玉祥由熱河前線回師北京動政變囚禁了曹錕。奉軍趁機進逼。11月3日吳佩孚率殘部南逃。第二次直奉戰爭以奉係勝利而結束。
11月15日吳佩孚抵南京與江蘇督軍齊燮元商談欲拉攏直係勢力組織軍政府以“護憲”但遭拒絕。吳隻好避居河南但又遭馮玉祥國民軍與陝西憨玉琨師的追擊。逃到湖北又受約束。吳佩孚正在被圍捉之時忽得湖南軍閥趙恒惕電邀乃於1925年3月2日率殘部赴嶽陽托庇於趙意圖卷土重來。
1925年1o月馮玉祥、孫傳芳聯合抗奉為吳佩孚“出山”了機會。19日吳通電宣稱應孫傳芳等電邀將赴漢口共商反奉事宜。2o日吳自嶽陽乘艦赴漢口。21日於漢口通電就任1o省討賊聯軍總司令。22日表外交宣言稱尊重過去所訂的各種條約。年底為消滅人民革命勢力和馮玉祥的國民軍乃與奉係軍閥再次聯合商定關外地盤由張作霖主持中央政府和陝、甘、豫地盤讓吳佩孚主持。
1926年1月2o日吳佩孚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分三路進攻河南。3月2日進占鄭州。5日占洛陽。吳在豫北得手接著兵分三路向直隸進軍。4月9日國民軍鹿鐘麟部為緩和與直係的矛盾釋放曹錕請吳佩孚入京主持一切。但吳不為所動堅持要國民軍全部退出北京方可議和。2o日段祺瑞下台國民軍退往西北。這樣北方各省陷入奉直軍閥控製的局麵。5月1日曹錕表辭職宣言。6月6日曹赴保定9月3o日奔鄭州翌年2月寓居天津英租界。
1926年6月28日吳佩孚、張作霖在北京會麵商定直奉聯合攻下北京南口後吳佩孚向南進攻廣東;張作霖向北進攻北方的國民軍。雙方企圖南北齊下共分天下。
1926年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北伐。北伐軍勢如破竹連連得勝。1o月1o日攻下武昌城。吳佩孚逃往河南信陽。1927年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第二次北伐。吳佩孚在國民軍和北伐軍的夾擊下徹底失敗率殘部逃往四川托庇於楊森。後因蔣介石的追逼1931年5月22日在劉湘“保護”下出四川年底到北平。
抗日戰爭爆日本特務機關選擇吳佩孚為傀儡建立全國性偽政權被吳佩孚拒絕。
1938年5月16日曹錕在天津病故。因他不願為日本帝國主義辦事重慶國民政府在6月14日追贈曹錕為6軍一級上將。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牙病而死。重慶國民政府追贈吳佩孚為6軍一級上將。
第二十章段祺瑞段祺瑞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1865年3月6日(清同治四年二月初九)生。父早死1872年隨祖父段佩在宿遷軍營讀書至1879年段佩死。
1881年投靠堂叔到山東威海軍營當一名軍官。1885年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炮科。1887年畢業分配到旅順監修炮台。1888年被選送德國深造並到克虜伯兵工廠實習。189o年回國任北洋軍械局委員。次年赴威海隨營武備學堂任教習。
1896年調任新建6軍炮隊統帶並任隨營學堂監督兼代理總教習。從此成為袁世凱的親信和北洋建軍的骨乾。1899年隨袁世凱移駐山東濟南。19o1年因袁世凱推薦段以三品知府銜兼任武衛右軍各學堂的總辦負責訓練北洋常備軍。19o2年升為二品候補道賞戴花翎。19o3年任北京練兵處軍令司正使負責軍事計劃、測繪、軍需事宜。19o4年6月6軍第三鎮成立段祺瑞任該鎮翼長。19o5年2月調任第四鎮統製9月轉任第六鎮統製。19o6年1月複任第三鎮統製兼北洋武備學堂監督和軍官學堂總辦。3月任北洋6軍成學堂督辦。19o8年1o月任會考6軍留學畢業生主試大臣。19o9年1o月複任第六鎮統製。191o年底調任江蘇江北提督負責當地治安。1911年辛亥革命爆段祺瑞被召回北京任第二軍軍統。袁世凱控製清廷後於11月18日令段祺瑞南下署理湖廣總督並任第一軍軍統兼領湖北前線各軍。1912年1月26日由段祺瑞領銜聯合4o多名北洋將領根據袁世凱的旨意致電清朝廷要清帝遜位改國體為共和。2月5日段祺瑞又聯合王占元、何豐林等8名將領再通電要求變更國體否則就要率領全軍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隨即將司令部從湖北孝感遷到河北保定作出進京逼宮的姿態。段祺瑞的電報配合了袁世凱緊逼清皇朝的策略迫使清帝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
1912年3月1o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段被委任為6軍總長積極參與袁世凱打擊責任內閣與革命黨人的活動。8月16日段以6軍總長身份副署使袁世凱、黎元洪殺害武昌義元勳張振武的陰謀得以實現。
1913年3月1o日段祺瑞與德國捷成洋行簽訂2o4878283億兩借款合同用於購買軍火鎮壓革命。5至7月代理國務總理積極參與鎮壓孫中山動的“二次革命”。12月段祺瑞奉袁世凱之命到武漢逼迫黎元洪離開湖北赴京任副總統使湖北地盤落入北洋派之手。
1914年2至3月間赴河南指揮鎮壓白朗農民起義。由於段祺瑞長期在內閣中任6軍總長擁有訓練、調遣軍隊和提拔軍官的權力使北洋軍中許多年輕軍官視段為恩主。袁世凱為削弱段的力量將6軍部的權力收歸己有乃在5月8日設立“6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為政府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將6軍總長降為辦事處的一個辦事員。段對此極為不滿經常借故缺席會議公務也交次長徐樹錚去處理。袁世凱為了安撫段祺瑞6月3o日專門任命他為“建威上將軍”兼管理將軍府事務。但段與袁的矛盾並不因封官而有所緩和。
1915年5月內閣討論日方關於要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時段祺瑞獨持異議主張動員軍隊對日采取強硬態度。31日段稱病辭職未準。當時袁世凱正準備恢複帝製文武官員紛紛請願、勸進擁戴袁世凱當皇帝。對此段表示反對稱病不出進行消極抵製。8月29日袁將其免職並軟禁。
袁世凱稱帝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取消帝製。為了加緊對南方用兵他隻好啟用段祺瑞。4月22日袁世凱任命段祺瑞為國務卿兼6軍總長。5月8日撤銷政事堂恢複國務院和總理名稱段為國務總理。但袁對段並不放心對段提出的國務院秘書長人選及裁撤總統府機要局、統率辦事處、軍政執法處三機關的建議不但不采納反而暗囑梁士詒以掣其肘。這更加深了段的怨恨對當時軍事政局的變化也不儘心去辦。5月12日段下令中國、交通兩行停止兌付現金促使人們對袁更加不滿。袁在內外交困中於6月6日病死。
袁世凱一死段祺瑞即以現任國務總理掌握國家實權。就在袁死後幾時段表他與徐世昌擬定的《袁大總統遺令》宣告依據《中華民國約法》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命令一公布當即遭到南方各黨派的反對他們認為《中華民國約法》是袁世凱私造的約法不應執行;黎元洪應照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繼任”大總統根本不是“代行”的問題。南北雙方展開了新舊約法之爭拉開了護法運動的序幕。正當南北雙方爭執陷於僵持狀態時海軍突然宣布獨立段祺瑞不能不有所戒懼於6月29日接受南方條件遵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新舊約法之爭告一段落。黎元洪繼任大總統舊國會繼續開會段祺瑞重新被任命為國務總理。緊接著頒布一係列法令改各省督理軍務的將軍為督軍督辦民政的巡按使改稱省長。並宣布懲辦帝製禍釋放政治犯等。
不久段祺瑞和總統黎元洪生爭執。最初主要表現在總統府和國務院的權限問題上。1916年8月下旬總統府提出《府院辦事手續草案》規定總統得隨時出席國務會議總統對國務院議決的事及任免官吏可以退回再議。段祺瑞不能容忍黎元洪插足國務院乃以辭職相威脅最後府院雙方議定了幾條折衷辦法總統不出席國務會議但國務會議議事日程先期呈閱國務會議記錄隨時呈閱;總統對國務會議議決的案件如有不同意見可讓總理及有關領導明情況如明後總統再不滿意可交回複議一次。此後黎段矛盾有所緩和。雙方的矛盾還表現在關於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問題上。1917年2月美國政府因德國派潛艇封鎖公海影響到它的對外投資宣布對德絕交。4日照會中國政府拉攏黎元洪希望與美國步調一致並表示願借款給中國作參戰軍費以擺脫日本的控製。當時段祺瑞也想對德宣戰企圖利用參戰勾結日本借款練軍擴充實力。日本也表示支持中國對德宣戰。後美國現中國對德宣戰將有助於日本擴張在華勢力乃又轉而指使黎元洪抵製中國參戰。黎元洪也怕段祺瑞在參戰名義下壯大實力對己不利於是接受美國要求反對對德絕交宣戰。黎元洪、段祺瑞各自的態度反映了美、日帝國主義的不同要求。3月3日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操縱內閣通過對德絕交案。4日段率內閣成員到總統府要黎元洪在對德絕交谘文上蓋印交國會通過並電令駐協約國公使向駐在國政府磋商對德絕交後的條件。黎元洪接受美國要求拒絕簽。當晚段祺瑞上書辭職出走天津以示反抗。後經馮國璋“調停”約定今後內閣確定的外交方針總統不再反對。由於黎元洪讓步段祺瑞在3月6日複職。接著段密電各省及駐外公使明黎元洪已同意內閣的對德外交方針。不久眾參兩院分彆通過對德絕交案。
對德絕交案公布後段祺瑞積極準備對德宣戰以乘機擴充武力。對此全國各方麵人士紛紛通電反對。但段一意孤行召集各省督軍到北京開會組織“督軍團”明參戰的目的在於取得日本的借款與軍械以加強北洋派實力。段的外交方針獲得督軍們的支持。5月1日國務會議通過對德宣戰案。7日對德宣戰案提交國會。1o日國會開會審議參戰案。段祺瑞為迫使國會通過參戰案采取偽造民意的辦法用錢雇來北京城內的軍人、警察、乞丐、扛夫和失業遊民3ooo人組成各種名目的“請願團”在6軍部人員的指揮下手執旗散傳單包圍國會達1o時之久當場毆打議員打傷2o多人脅迫議員立即通過宣戰案。議員們十分氣憤宣布停止開會。段的目的沒有達到便決定解散國會改製憲法。國會則呈請黎元洪免去段的國務總理職務。黎元洪利用人民反段的要求在美國支持下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兼6軍總長職。段以總統令無總理副署為由不予承認並赴天津策動督軍團解散國會。同時派代表去江蘇徐州與張勳聯係“合作”驅黎。
5月29日安徽、河南通電宣告獨立。隨後浙江、山東、山西、福建、陝西等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研究係議員對黎元洪罷免段祺瑞采抵製態度。31日湯化龍辭去國會眾議院議長。在北洋各省督軍和研究係政客的抵製下黎元洪於6月1日召張勳入京“共商國是”。張勳則以解散國會為進京條件。12日黎元洪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北京。7月1日張勳擁清廢帝溥儀複辟。2日黎元洪躲進日本使館同時電請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務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段祺瑞陰謀促使張勳解散國會、待推翻黎元洪的目的達到後又搖身一變打起了反複辟的旗號。7月3日段在天津馬廠舉兵討伐張勳自任“討逆軍”總司令。4日段又聯合曹錕通電宣布張勳八大罪狀。5日段祺瑞就任總理。12日“討逆軍”分三路攻入北京。張勳複辟失敗。段借反複辟撈到了“再造共和”的政治資本。
7月14日段祺瑞入京黎元洪通電去職。8月1日馮國璋入京代理總統。4日國務會議通過對德宣戰案。14日布《大總統布告》正式宣布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奧宣戰並聲明廢除與德、奧兩國所訂的一切條約。對德宣戰後段為壯大自己實力公開進行賣國活動。8月1o日成立了以親日派6宗輿為總裁的中日合辦中華彙業銀行作為日本向中國投資的機關。自1917年8月至1918年9月段先後以善後借款、銀行借款、鐵路借款、軍械借款等名義共借款16次總額在3億日元以上。其中8次借款由日本相寺內正毅的私人代表西原龜三同段祺瑞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經手合計145億日元。這次借款史稱“西原借款”。“西原借款”所附的山東密約即山東問題換文規定日本軍隊除濟南留一部分外全部均調集於青島;膠濟鐵路歸中日兩國合辦經營。日本通過各種借款加強了對中國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控製還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段祺瑞自恃有日本作靠山在重新組閣後把推翻《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武力統一”作為施政重甚至公開聲明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統。1918年3月1日成立了參戰督辦處規定參戰督辦處隸屬於大總統綜理國際參戰事務。段的親信靳雲鵬任參戰處參謀處長兼參謀長。不久又建立參戰軍成為皖係軍閥統治的一大支柱。
段祺瑞的賣國行徑、不要《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不恢複舊國會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1917年9月1o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海6軍大元帥組織軍政府領導反對段祺瑞的“護法運動”。段為了消滅孫中山領導的武裝力量削平西南地區正在崛起的地方勢力動了“武力統一”全國的戰爭。
1917年11月14日湖南前線的直係將領王汝賢因沒有得到湖南督軍的位子而擅自行動通電全國要求停戰。隨之直、鄂、贛、蘇四督軍聯名通電響應。段祺瑞武力統一計劃受阻於11月16日通電提出辭呈。對段的辭職馮國璋在22日予以批準。12月18日馮任命段為參戰督軍。1918年1月18日馮國璋布討伐令派兵進攻湖南。3月1o日南北戰事重起。19日曹錕等27人聯名致電馮國璋和段祺瑞請段出山。23日馮國璋表段祺瑞組閣令。26日段召開國務會議決定大舉向湖南用兵。此時段對外繼續實行賣國政策。5月16、19日先後與日本簽訂了《中日6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中日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根據這些“協定”日本“合法”地“邁出了使中隊隸屬化的第一步並且為已在策劃中的出兵西伯利亞確保了在中國境內調動軍隊的權利”。14月2o日段祺瑞離京南下漢口召集軍事會議目的是要消除主戰派內部裂痕製定對南方的作戰方針。但段的“南巡”沒有解決問題。8月間吳佩孚接連通電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進行了猛烈抨擊。
1918年大總統任期將滿應當改選為了排斥馮國璋操縱新國會選舉段祺瑞指揮手下政客王揖唐籌人組織安福俱樂部(因會址在北京西單安福胡同而得名)。安福俱樂部以金錢賄賂收買政客操縱選舉獲得新國會384個議席占國會兩院全部議席的8136史稱這屆國會為“安福國會”。
1918年8月12日國會開幕。9月4日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馮國璋與段祺瑞相約同時下野。1o月9日段辭職1o日獲準。段雖不當總理但仍任參戰督辦手中掌握著幾個師的參戰軍。同時他還掌握著國會內閣中又有他的親信。實際上段對全國行政仍起控製作用。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和平統一。北京政府鑒於國內外形勢派代表於1919年2月到上海與南方代表進行和談。由於段祺瑞的作梗南北和談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世界大戰結束協約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會。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但在會上中國不僅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權益反要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讓給日本。中國在山東問題上交涉失敗激起全國人民特彆是青年學生的強烈抗議爆了五四愛國運動。而段祺瑞卻在5月14日徐世昌召開的特彆會上鼓吹中國應依賴日本必須無隔閡地與日本保持協調一致的行動中國應在和約上簽字。24日段又通電各省主張放棄山東主權無條件簽署對德和約1。因全國人民反對中國政府代表拒簽和約。
1919年7月2o日徐世昌下令裁撤督辦參戰事務處改設督辦邊防事務處由段祺瑞來督辦邊防事務。8月5日又改“參戰軍”為“邊防軍”令段祺瑞將督理參戰軍訓練事宜改稱為督理邊防軍訓練事宜。這時段控製1[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287頁。轉引自黃征等著《段祺瑞與皖係軍閥》河南人民出版社199o年版第1o2頁。
1章伯鋒主編《北洋軍閥1912—1928》第3卷武漢出版社199o年版第1o7o—1o71頁。的邊防軍有3個師4個混成旅。徐世昌又命段的親信徐樹錚以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督辦外蒙古善後一切事宜。皖係獲得控製西北各省區的權利其聲勢淩駕於其他派係之上成為直奉聯合反皖的原因。
1919年秋冬之間直係的直、蘇、鄂、贛四省和奉係東北三省組成七省反皖聯盟用“清君側”的策略反段身邊的徐樹錚。192o年初吳佩孚提出撤防北歸。為阻止吳部北上段祺瑞采取安插親信步步設防的措施結果得罪豫督趙倜使趙參加反皖聯盟。
192o年4月9日曹錕在保定召開八省反皖聯盟會議商定軍隊撤回原防地解散安福國會。5月22日吳佩孚率第三師自衡陽撤防北返奉軍也借口進關。7月4日徐世昌下令解除徐樹錚西北籌邊使及西北邊防軍總司令職。5日段祺瑞以邊防督辦名義命令邊防軍緊急動員。8日段又召集軍政會議決定起兵討伐曹錕、吳佩孚。9日段在北京團河組織定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14日直皖戰爭爆。戰區分東西兩路西路是雙方的主戰場在京漢路的涿州、琉璃河、高碑店一帶;東路在京奉路楊村一帶。戰爭曆時5天皖軍全線潰敗徐樹錚遁逃。19日段引咎辭職。皖係勢力從此衰落。段祺瑞全家移居天津。
直皖戰爭結束直奉之間的矛盾很快尖銳起來。1921年下半年段祺瑞利用張作霖對曹錕、吳佩孚的不滿和張作霖聯手商討合力倒直計劃。同時又派密使南下和孫中山接洽合作討伐直係。
1924年1o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23日馮玉祥動“北京政變”。26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嶽請段祺瑞出山。11月1o日馮玉祥到天津與段會晤並推戴段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1924年11月22日段祺瑞入京。24日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同日公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製》規定臨時執政總攬軍務政務統率海6軍取消總統府、國務院使臨時執政兼有兩者的權力。
段祺瑞上台後為取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12月7日對日本記者表示過去的條約均遵守不變。18日又通過臨時政府閣議聲明以前所訂條約“概當履行”。1段祺瑞為使自己的統治合法化決定召開善後會議於1924年12月24日公布了《善後會議條例》規定參加會議的人員必須是有“大勳勞於國家者”;“討伐賄選及製止內戰各軍最高領”;“各省區及蒙、藏、青海軍民長官”;“有特殊之資望、學術、經驗由臨時執政聘請或派充者”1。這些人實際是一群官僚、政客、軍閥、買辦、遺老和禦用學者理應受到全國人民反對。但段祺瑞仍強行在1925年2月1日召開善後會議通過《軍事善後委員會條例》、《國民代表會議條例》、《財政善後委員會條例》。4月21日會議結束。
與此同時段祺瑞為使海關二五加稅與收回被比、意、西、法四國扣了兩年多的1ooo多萬元以解臨時執政府各項軍政費用之急需竟通過“金佛郎案”。結果使中國憑空多付給法國庚子賠款約8ooo多萬元多付給比利時、意大利等國7ooo多萬元。1925年5月28日段祺瑞寫信給日本相田中義一附信寄去《秘密意見書》乞求日本給予經濟援助。1o月16日十三1《民國日報》1924年12月19日。
1費保彥《善後會議史》北京寰宇印刷局1925年版第25—26頁。國關稅特彆會議在北京召開。段祺瑞表示要謀求關稅自主。會議通過了《議決中國關稅自主的條文》。但由於帝國主義國家在關稅問題上采取延宕態度直至段祺瑞下台也未作出具體決定。
1926年1月12日十二國法權會議在北京召開。段祺瑞意欲通過此會取消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後因帝國主義國家阻撓而沒有達到目的。
1926年初在日、英帝國主義策劃下張作霖與吳佩孚以“反赤”為號召聯合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3月12日奉係軍艦4艘尾隨日本驅逐艦衝進大沽口與國民軍生衝突。日本聯合《辛醜條約》締約國向段祺瑞提出最後通牒威逼國民軍撤退並限於3月18日解決否則就要動武。北京學生得到消息8o多所大中學校師生及6o多個團體約5ooo人於18日在廣場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國民大會”會後舉行遊行。當隊伍到達臨時執政府門前遭到段祺瑞衛隊槍殺47人死亡132人受傷4o人失蹤。段祺瑞一手製造的三一八慘案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當直奉軍閥勢力逐漸逼近北京時段祺瑞準備勾結張作霖驅趕國民軍出北京。4月9日段的陰謀敗露國民軍將領鹿鐘麟先製人率兵包圍了臨時執政府段逃到東交民巷。國民軍退出北京段複職。這時他派人與張作霖聯係張對他不屑一顧吳佩孚又派兵對其進行監視。這樣段祺瑞隻好結束“執政”4月2o日宣布下野回到天津過寓公生活。
段祺瑞到天津後自稱“正道居士”每天吃齋、禮佛。但他一直沒有停止過爭取重新上台的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生後日本帝國主義曾請段祺瑞出山成立傀儡政權被他拒絕。1933年1月移居上海。1936年11月2日因病去世。
第二十一章張作霖張作霖字雨亭1875年(清光緒元年)生於遼寧省海城縣。其父張有財經營商鋪常出入賭場負債累累家境敗落。張作霖14歲喪父在私塾讀書僅數月便輟學後浪跡江湖曾學習獸醫粗通門徑。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張作霖投入毅軍因“機警過人”被提升為騎兵哨長(排長)1。戰後他解甲還鄉在大高坎鎮開設獸醫莊娶黑山南趙家廟地主趙占元次女為妻。19o1年趙氏生長子張學良。
本世紀初遼河流域戰亂頻繁散兵遊勇與失業流民落草聚眾紛紛豎起綠林旗號(俗稱“馬胡子”)。地方紳商也組織鄉團“抽餉養兵名曰保險”2。這些地方武裝大多亦兵亦匪在管轄地域內維持治安但往往越過轄區勒索搶劫。張作霖在嶽父的協助下自建“保險隊”。其後湯玉麟、張作相、張景惠相繼率眾歸順他其聲勢日大。
19o2年張作霖率部數百人委托八角台等地方紳商具保推薦由新民知府增韞呈請盛京將軍增祺批準收編被任命為巡防馬步遊擊隊管帶(營長)。
19o4至19o5年日本與俄國為爭奪殖民權益在我國東北動大規模戰爭。張作霖利用戰爭擴展實力。起初他暗助俄國從中漁利其後又見風轉舵“為日本軍效力”。1日俄戰爭後為維持社會治安東北當局整編地方軍隊張作霖經營有術官運亨通。19o6年張作霖所部擴編為馬步五營張任五營統帶(團長)。張作霖被招撫後奉命剿匪屢屢建功相繼消滅田玉本計擒杜立三遼西地區土匪基本掃平。19o7年張作霖被提升為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19o8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調張作霖所部到鄭家屯(今遼寧雙遼縣)、洮南一帶追剿為沙俄收買的蒙古叛匪。張作霖率軍奔馳在漠北荒原“炎沙寒雪、艱苦備嘗”2苦戰數年終將叛匪敉平。
1911年武昌起義爆東北革命黨人張溶與藍天蔚等新軍將領策動響應。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采納谘議局副議長袁金鎧的建議急調駐防遼源巡防營舊軍入衛。張作霖聞訊密令所部從洮南日夜兼程直奔奉天(今沈陽)。在張作霖的武力協助下趙爾巽強製新舊軍將領通過“保境安民”的方針策動谘議局成立“奉天國民保安會”“公舉”趙為會長、張兼任軍政部副部長以遏製革命形勢的展。隨後趙爾巽又指示張作霖剝奪藍天蔚的軍權逼迫其離奉南下並設計誘殺張溶將其家產洗劫一空3。接著全城展開大搜捕許多革命誌士遇難。張作霖因絞殺革命得力被任命為巡防營務處總辦。
1912年春北洋軍閥領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張作霖由“勤王保皇”者變為效忠袁世凱的乾將。同年9月張作霖被任命為6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成為奉天省(今遼寧省)最重要的實力派軍閥。
1《黑山縣誌》上卷《人物誌·張作霖》。
2《黑山縣誌》上卷《建置誌》。
1東亞同文會編、胡錫年譯《對華回憶錄》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第275頁。2徐世昌《東三省政略》宣統三年刊本第148—149頁。
3《關於張作霖的專題檔案》案卷號二十一遼寧省檔案館藏。
1913年3月袁世凱策劃對南方革命黨動戰爭為免除後顧之憂特召見張作霖加以慰勉。隨著張的羽毛日益豐滿袁唯恐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曾於1914年8月企圖以“護軍使”之銜將其調往內蒙古。張聞訊鼓動奉天紳商上書挽留迫使袁打消原意。
1915年8月袁世凱為箝製張作霖委任親信段芝貴為奉天督軍並兼節製吉黑兩省軍務張隻得佯示歡迎。此時袁世凱正在圖謀複辟帝製張密電勸進聲言“關外敢有異議者以身當之”1。袁“登極”時論功行賞段芝貴封公爵張封子爵。張大失所望即日遞呈請假。1916年春在全國一片討袁聲中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製。張作霖與馮德麟合謀將段逐出奉天。陷於四麵楚歌的袁世凱被迫任命張為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馮為幫辦。張終於實現執掌奉天軍政大權的宿願。6月袁憂憤斃命黎元洪與段祺瑞掌握的北京政府任命張為奉天督軍兼省長。
張作霖掌握奉天軍政大權後重用地方人材任命留日軍事專家楊宇霆為軍署參謀長迅擢升政績卓著的王永江為財政廳長兼代奉天省長。王永江精吏治、善理財全省財政麵貌一新。奉係悍將湯玉麟目無法紀與王生激烈衝突張作霖堅決支持王整肅法紀不惜與湯決裂。
1917年初北京政府在對德絕交與參戰問題上生“院府之爭”。張作霖支持親日的國務總理段祺瑞派代表出席徐州督軍團會議通電要求解散國會一度宣布奉天“獨立”向總統黎元洪示威。在“獨立”期間他乘機擴充軍隊組建第二十九師任命吳俊升為師長。同年6月張勳策劃複辟活動時張作霖起初騎牆觀望複辟失敗後張乘馮德麟因參與逆行被捕之機吞並其二十八師。至此奉天成為張作霖的一統天下。
同年夏張作霖借黑龍江內部政爭的機會保薦其兒女親家鮑貴卿為黑省督軍將勢力擴展到黑龍江。隨後張又設法謀取吉林因吉林督軍孟恩遠的抵製未能得手。
複辟失利後北京政府由馮國璋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直、皖兩係分掌大權。其時國內政局除南北對峙(南方成立護法軍政府)外北洋軍閥內部直係與皖係之間的明爭暗鬥日益激烈。在對南方的政策上皖段推行“武力統一”而直馮則主張羈靡製約。1918年2月皖係乾將徐樹錚策動奉係在秦皇島“截領”直係軍械1鼓動張作霖入關問鼎中原。3月奉軍奉命挺進張作霖以支持對南方用兵之名欲謀取更大的權力。9月皖係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特任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總攬了東北三省兵馬大權。同年秋一戰結束英美等國為與支持皖係的日本抗衡策動南北和談日本被迫加入“五國勸告和平”。年底奉軍撤出關外。
1919年7月張作霖在日本侵華勢力的協助下以武力迫使吉林督軍孟恩遠解除職務由北京政府下令調鮑貴卿為吉林督軍任命奉軍第二十七師師長孫烈臣為黑龍江督軍。至此張作霖將東三省納入其統治範圍。從此奉係軍閥取得與直、皖兩係鼎足而立的地位。
張作霖在東三省崛起之時日本帝國主義在我國東北已攫取了重大的權益長春以北已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張作霖為實現“東北王”的統治野心不惜卑躬屈膝向日本表示親善。張作霖成為奉天督軍後日本統治階層將1《盛京時報》1916年4月8日。
1杜春和等編《北洋軍閥史料選輯》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8—49頁。扶植和利用張定為其擴大侵華的方針之一。1916年6月日本為支持張作霖整理全省財政通過朝鮮銀行奉天支行向奉天政府貸款3oo萬。其後張作霖向吉林和黑龍江擴張勢力都得到日本的支持與協助。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震動全國。張作霖在東北對愛國民眾運動“嚴加取締”1得到日本當局的讚許。日本關東廳長官林權助派駐奉總領事向張麵謝。192o年1o月東北延邊地區爆民眾舉義抵抗日本擴張的“琿春事件”。奉天當局配合日本侵略勢力將愛國運動鎮壓下去。張作霖不僅與日本軍政界交往密切而且同日本財團也有聯係。日本財閥大倉喜八郎與張作霖為莫逆之交雙方合資成立“興公司”聯合開內蒙古東部資源推動了日本向東北投資的迅展。張作霖在東北地區奉行親日政策主要目的是“互相利用交換利益”。1張作霖割據東三省後野心日益膨脹極力向關內擴張勢力。
192o年7月直皖戰爭爆。此前張作霖鑒於皖係掌握的邊防軍勢力日大成為奉係向蒙疆擴張的障礙改變對皖係的支持暗中加入直係策劃的反皖八省聯盟。戰爭一爆張立即率軍入關助直倒皖。皖係大敗直係與奉係軍閥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徐世昌繼續擔任傀儡總統。同年9月張作霖以出征外蒙古為名迫使北京政府任命奉軍將領張景惠為察哈爾都統。1921年5月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被特派兼任蒙疆經略使。1o月奉軍向熱河推進張作霖又脅迫北京政府批準奉係將領汲金純為熱河都統。綏遠都統馬福祥也“望塵景附”2。這樣張作霖不但君臨東北三省而且兼轄熱河、察哈爾、綏遠三特區儼然成為“滿蒙”之王。
直皖戰爭後張作霖與直係新領曹錕商議決定聯合支持靳雲鵬組閣。但其後直奉雙方在分割地盤、任用官吏上迭生矛盾。張作霖為對抗直係暗中與皖係重修舊好並利用交通係要員梁士詒、葉恭綽等扳倒靳閣。1921年12月張作霖入京支持親日官僚梁士詒組閣引起直係第二號領吳佩孚的不滿。其時在“華盛頓會議”上中日代表對於山東問題展開激烈舌戰。梁士詒電令中國代表接受日方提出的借日款贖回膠濟鐵路、改為中日合辦等條件。吳佩孚抓住這一題目接連電責梁士詒親日賣國並攻擊梁的後台張作霖。吳電聲明“如有敢以梁士詒借日款及共管鐵路為是者即其人甘為梁士詒之謀主即為全國人民之公敵。”1於是直奉關係日趨緊張。1922年4月初奉軍大舉入關。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在直隸境內爆。前線奉軍多為綠林兵將素質較差指揮接連失誤僅一星期西路、東路相繼潰敗直軍乘勝追擊奉軍損失慘重。第二梯隊張學良、郭鬆齡指揮的奉係新軍作戰英勇堅守榆關直軍被拒山海關之外。
奉軍戰敗後直係軍閥控製的北京政府下令免除張作霖本兼各職聽候查辦。但張作霖在東北的統治根基穩固非大總統的一紙公文所能動搖。6月上旬東三省議會通電宣布“聯省自治”推舉張作霖為保安總司令。東北“自治”後張作霖為向直係複仇廣招人材整軍練武。7月奉軍設立6軍整理處實行精兵主義汰弱留強統一整編為“鎮威軍”1《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o年版第862—863頁。1[日]園田一龜著、胡毓錚譯《怪傑張作霖》1921年版第22o頁。2《張大元帥哀挽錄》行狀部分1928年刊本。
1《吳佩孚通電》(1922年2月1o日)《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檔案》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藏。總計兵力約25萬。全軍強化軍訓擴建6軍東北講武堂改革軍需製度。同時建立海軍擴建空軍投巨資改建奉天兵工廠。僅兩年左右奉軍由綠林式的烏合之眾躍為訓練有素的勁旅。為廣泛培養各種人材1923年春東北當局不顧日本的“抗議”2建立東北大學由王永江任校長。
當張作霖銳意整軍備戰之際直係軍閥把持中樞倒行逆施怨聲載道。曹錕賄買議員竊據總統之位穢聲四起;吳佩孚色驕誌矜濫用武力。因此各地反直浪潮不斷興起。張作霖與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和退居天津的皖係腦段祺瑞及浙督盧永祥聯係結為反直三角聯盟。同時張作霖秘密拉攏直係將領馮玉祥分化對手。
1924年9月直皖江浙戰爭爆。張作霖立即響應浙盧通電討直。13日張親率六路大軍向關內挺進。吳佩孚率三軍迎擊。雙方主力激戰於山海關奉軍攻破石門寨直軍戰局危急。1o月23日馮玉祥倒戈率軍急返京占領要地囚禁曹錕動“北京政變”將所部改編為國民軍派兵迎戰直軍主力。直軍腹背受敵全軍一片混亂奉軍以破竹之勢長驅直入。吳佩孚倉皇出逃直軍迅潰敗奉軍大獲全勝。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與馮玉祥共同推舉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總執政”。雖然張、段緊隨馮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但隨著曹、吳倒台奉、皖、粵三角聯盟已經瓦解。此時皖係實力所存無幾段祺瑞為平衡張與馮之間的關係煞費苦心。1925年春馮玉祥被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國民軍占據西北地區及京漢線北段。同時張作霖被任命為東北邊防督辦奉軍沿津浦線向南擴張。5月奉軍以援皖為名舉兵南下僅三個月便占據了山東、江蘇、安徽並將勢力伸展到上海。
奉係向東南擴張使浙督孫傳芳深感威脅。1o月15日孫聯合閩、贛、蘇、皖等省的直係舊部號稱五省聯軍通電反奉。奉軍腳跟未穩一敗塗地。11月孫軍攻占徐州奉軍撤回山東。正當孫軍乘勝推進之際吳佩孚在武漢東山再起自稱十四省聯軍總司令兵鋒指向河南的國民軍。而馮玉祥則暗中與孫傳芳建立聯係南北呼應威脅奉軍。
浙奉戰爭之後奉係內部郭鬆齡倒戈爆反奉戰爭。事前郭派人與馮玉祥密結反奉聯盟。11月24日郭鬆齡在灤州誓師通電譴責張作霖窮兵黷武並率軍出關。郭軍迅攻占錦州、新民等地直逼沈陽。危在旦夕的張作霖準備逃往大連。日本關東軍趁機提出擴大滿蒙侵略權益的要求作為“援助”條件張立即表示接受以換取日本的武力乾涉1。12月23日巨流河決戰郭軍失利。12月25日郭鬆齡夫婦從容就義。
1926年初張作霖以討伐郭軍殘部魏益三為名再次向關內進兵與進援郭軍殘部的國民軍隔灤河對峙。奉天省代省長王永江勸諫張“拋棄曆來偏重武力的思想不再向關內染指”削減軍費展實業振興教育等建議2遭張拒絕王憤然辭職翌年病逝。王下野後隨著軍費的惡性膨脹奉省金融日趨混亂奉票急劇貶值。
為進攻已占據直隸的國民軍張作霖與吳佩孚棄嫌修好簽訂反馮盟約。3月奉直聯合起進攻。敵視國民軍的列強也公然以武力威逼國民軍2吳相湘《張作霖與日本關係微妙》《傳記文學》第44卷第6期。1羅靖寰《我所知道的張作霖的對日外交》《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第26—3o頁。2(日)田島富穗《王永江》第54—55頁。
被迫接連放棄大沽、天津、北京。段祺瑞政府垮台張、吳北京會晤但同床異夢。
正當奉吳聯合進攻國民軍之際廣東革命政府於1926年6月舉兵北伐。
國共合作北伐軍所向披靡1o月初攻克武昌吳佩孚敗退河南。奉魯軍乘人之危以索餉為名迫使以吳為背景的杜錫珪攝政內閣辭職。在奉係的默許下由外交總長顧維鈞兼攝內閣總理。同時張作霖命奉魯軍沿京漢路南下進占吳軍控製的保定、大名。
11月初繼吳敗北之後孫傳芳軍在江西戰場也遭北伐軍重創。奉係遂成為北洋軍閥中最大的實力派。張作霖在天津召開“蔡園會議”商議對策。孫傳芳微服北上親自向奉係輸誠求援與張宗昌等聯袂以十五省名義推舉張作霖為安總司令。12月1日張作霖宣誓就職登上北洋軍閥盟主的寶座。隨後張作霖率眾入京。奉係繼續支持顧維鈞改組內閣蟬聯執政。1927年2月張作霖以援鄂為名下令奉魯軍分兵兩路進軍河南。3月中旬張學良率奉係精銳三、四軍團與吳軍決戰攻克鄭州吳佩孚殘餘勢力敗亡。4月6日在“南北妥協聯合反赤”的逆流中張作霖密令北京軍警搜查蘇聯大使館逮捕並殘酷地絞殺了領袖李大釗等革命誌士。
同年春夏之交北伐之師繼續推進。5月底馮玉祥率國民軍出潼關與武漢唐生智軍隊會師威逼奉軍嫡係軍團。6月初南京北伐軍攻克徐州直魯軍與孫傳芳殘部潰退。此時見風轉舵的閻錫山立即宣布易職加入北伐行列。奉軍被迫由戰略進攻轉入防禦三、四軍團放棄鄭州退守黃河北岸。麵對敗局奉係極力推行“和國聯閻討馮”的策略企圖分化北伐勢力。
為取得與南方對等議和的政治勢力6月17日北洋軍閥各派勢力聯合推舉張作霖為海6軍大元帥組建安政府。18日張作霖在懷仁堂宣布就職同時布《中華民政府組織令》。該令規定大元帥統率6海軍並“代表中華民國行使行政權”1。在軍政府之上不設任何民眾參議機構。2o日張作霖任命潘複為內閣總理閣員幾乎為清一色的奉係人物。此時列強已將外交重心轉向南方對安政府的組建反映十分冷淡。25日張作霖布“和平息爭令”並通電聲稱“作霖與中山為多年老友”其所作所為“實以繼中山之誌並非有政見之殊”隻是要“問罪興討”“甘心赤化者”1。其目的仍在聯合蔣、閻抗拒馮、唐。
1927年夏秋之際南方國民黨各派係矛盾日趨激烈北伐軍事陷於停頓。張作霖見寧、漢、粵、桂等派勢力爭權奪勢越演越烈便重整旗鼓動反攻。8月25日孫傳芳部曾一度奪取徐州攻占浦口渡過長江而進軍龍潭。奉軍嫡係於1o月向京漢線和京綏線之間的閻錫山部動進攻。當奉、晉兩軍相持不下時馮玉祥部在隴海線向張宗昌都展開猛攻。12月馮部與南京北伐之師聯合重新奪取徐州。1928年1月蔣介石再度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將國民黨各派軍隊編為一、二、三、四集團軍重新動北伐攻勢。山東戰場上張宗昌部節節敗退4月底放棄濟南偕孫傳芳殘部潰逃。蔣、馮、閻、桂四個集團軍聯合進軍奉軍四麵受敵瀕於全線崩潰。1《政府公報》第4oo8號1927年6月19日。
1《北洋政府檔案》一o三九·14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藏。
張作霖見大勢已去於5月9日通電停戰息爭決定撤軍出關。不料橫禍飛來其禍根源於日本侵華政策的不斷升級。
1927年6月日本政府召開“東方會議”決定對華政策采取強硬方針擴大其在滿蒙地區的侵略特權。會後日本駐華使節對奉方展開外交攻勢“抗議”東北當局集資修建打通線等鐵路。日方認為奉方自建與南滿鐵路平行的交通乾線將嚴重影響日本在“滿蒙的權益”對其在東北的“經濟展實大有損害”蠻橫要求獲取新的滿蒙鐵路修築權1。日方的高壓強索政策激起東北民眾的愛國義憤奉天、長春等地爆聲勢浩大的反日運動。“滿蒙交涉”一度被迫中斷。東北當局一麵在外交上敷衍日方一麵日夜兼程搶修鐵路。是年夏秋打通線等路提前竣工東北當局所轄各路相繼實行聯運“工商業大為振興”2。
為突破日奉談判的僵局日本相派遣滿鐵社長山本條太郎為代表於1o月抵達北京與張作霖舉行秘密談判。日方以預付數百萬元現金為誘餌要求與奉方立即簽訂在滿蒙地區承建五條鐵路的契約。奉方屢屢更換談判代表交涉一再拖延直到1928年5月濟南事變之後才匆匆草簽敦化至圖們江圖、長春至大賚等四路契約。至於日方再三逼迫奉方履行鎮壓郭鬆齡反奉時所承諾的密約張作霖見事過境遷以推委拖延的策略不肯實踐前言。5月17日日公使芳澤向張作霖遞交日本政府照會聲稱北伐戰爭即將擴展至京津地區如果“戰亂波及滿洲”日本政府將以武力乾涉維護其侵略利益3。芳澤一麵警告張作霖必須迅撤軍出關一麵乘機逼索日奉密約所承諾侵略特權。張作霖對芳澤的威逼恫嚇勃然大怒嚴詞拒絕。25日北京政府照會日方聲明“東三省及京津地方均為中國領土主權所在不容漠視”。15月3o日張作霖召開緊急會議采納張學良、楊宇霆的建議下達總退卻令。6月3日張作霖乘專列出京。次日淩晨五時專列行至奉天城西郊皇姑屯車站穿過京奉路與南滿路交叉處的鐵路橋洞時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指揮啟動爆炸裝置一聲巨響張作霖所乘的鐵甲車被炸毀。張作霖身受重傷被送回大帥府數時後身亡。事後日方偽造現場極力掩蓋真相並四處挑釁企圖乘機動用武力擴張殖民統治。
麵對危局奉天當局處置鎮靜直至張學良微服返奉後才宣布喪。
張學良子承父業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他繼任後集國難家仇於一身以文件被毀為由拒絕履行張作霖生前草簽的滿蒙鐵路條約遏製日本的侵略擴張。
張作霖生前娶有六房妻妾。原配趙氏早年跟隨左右1898年生女芳19o1年生長子學良19o4年生子學銘1912年病逝於新民縣。繼配盧壽萱趙氏死後扶為正室19o7年生女懷英1911年生女懷卿1974年卒於天津。三太太戴氏(亦有陶氏、憲氏等稱法不一)婚後鬱鬱寡歡無子女後入佛門。四太太許澍暘家境貧寒因貌美被強娶為妾19o9年生女懷曈1《日本外務省檔案膠卷》57·v·23第94o頁。
2《參與國際聯合會調查委員會報告代表處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版第235頁。3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與主要文書》下卷東京1978年版第116頁。1《北京政府外交部致日駐華公使照會》(1928年5月25日)《國聞周報》第5卷第2o期1928年5月27日出版。
1911年生子學曾1913年生女懷曦1916年生子學思1976年病故於北京。五太太張壽懿最受寵幸192o年生子學森1922年生子學浚1924年生子學英1925年生子學銓1966年病故於台灣。六太太馬月清原為五太太貼身侍女1924年生女懷敏。1975年病逝於台灣。
第二十二章孫傳芳孫傳芳字馨遠山東曆城人生於1885年4月17日(清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一)。19o4年從保定北洋6軍成學堂選送到日本6軍士官學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o8年冬畢業。19o9年3月回國。經清廷6軍部考試合格賞步兵科舉人分配到北洋第二鎮第三協第五標任教官。
辛亥革命後第二鎮改為第二師。孫傳芳隨王占元第二師駐防湖北曆任第二師輜重第二營營長、第二師第六團團長。1916年又任第二師第三旅旅長不久升任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長。1917年任湖北暫編第一師師長。
1921年湘鄂戰爭爆湖北督軍王占元辭職湖北為吳佩孚控製。在吳佩孚的推薦下8月9日孫傳芳任長江上遊總司令28日又任6軍第二師師長從此成為直係將領。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直係控製了中央政府。為選曹錕當總統直係將領在保定會議提出先恢複法統統一全國。5月15日孫傳芳通電提出鞏固民國宜先統一法統召開舊國會請黎元洪複位。28日又致電廣東護法軍政府要孫中山同徐世昌同時下野。孫傳芳的通電是為直係起投石問路的作用。
1922年1o月福建生驅逐閩督李厚基戰爭。孫傳芳奉曹錕、吳佩孚之命率軍從湖北經江西入閩。1923年3月19日任福建軍務督理。
1924年3月孫傳芳和第十二師師長周蔭人合作以突然襲擊手段將掌實權的福建幫辦王永泉趕下台。5月13日孫傳芳為閩粵邊防督辦。曹錕要他進攻廣東但孫傳芳想向浙江展。6月16日孫傳芳致電曹錕、吳佩孚一方麵大談進攻廣東的戰略一方麵伸手要軍餉3oo萬元、槍彈5oo萬。由於曹錕、吳佩孚一下子拿不出軍餉、槍彈進攻廣東的計劃隻能作罷。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孫傳芳率軍越過仙霞嶺進攻浙軍側背。由於浙軍第二師生內訌盧永祥被迫放棄浙江將浙滬聯軍總司令部移駐上海龍華。9月17日孫傳芳為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由於浙軍作戰不力孫傳芳軍得以長驅直入9月25日占領浙江嘉興。1o月12日占領上海龍華。盧永祥宣布下野江浙戰爭結束。這一仗孫傳芳不僅獲得了物產豐富的浙江地盤還收編了4個師1個混成旅成為一個有軍事實力有地盤的大軍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以直係失敗告終。段祺瑞入京成立臨時執政府。
孫傳芳當即致電表示擁護段政府。
1924年12月11日段祺瑞下令免去直係齊燮元江蘇督軍職又密令陳樂山赴鬆江複任第四師師長職於是引起孫傳芳的疑慮認為這不利於他在浙江的統治乃於1925年1月2日率軍攻占鬆江逼近上海。1月5日和6日又接連通電反對奉軍南下並與齊燮元組織江浙聯軍孫傳芳任聯軍第二路總司令。11日兩路軍隊夾擊占領上海。13日又占領蘇州。
1925年1月14日孫傳芳、齊燮元聯名通電願意撤退上海地域內所有兩省駐軍廢除護軍使及鎮守使名目反對以後再設此類軍職。15日段祺瑞下令裁撤淞滬護軍使以上海為永不駐軍及設置軍事機關地區。16日任命孫傳芳督辦浙江軍務善後事宜。
1925年1月17日奉軍占領鎮江不久克無錫、上海。28日齊燮元通電下野逃往日本其部隊為孫傳芳接收。2月3日孫、奉雙方簽訂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約。5日孫軍全部撤出上海但奉軍根本沒有撤軍誠意故上海為奉軍所掌握。
1925年5月3o日上海生五卅慘案。為鎮壓人民革命運動奉軍源源不斷開來。此時孫傳芳也派第四師謝鴻勳部回駐鬆江。江浙形勢再次緊張。1925年1o月8日孫傳芳在杭州召開有安徽、江西、江蘇、福建、浙江五省代表參加的會議討論出兵討奉任務。決定成立浙閩蘇皖贛聯軍建立五省聯盟孫傳芳自任總司令。1o月1o日孫傳芳以國慶閱兵為名向江蘇鬆江、長興集中。
1o月16日浙奉戰爭爆。孫傳芳出其不意先製人動猛攻奉軍楊宇霆部急忙撤退。孫傳芳奪得鬆江、上海後才與夏、周蔭人聯名表通電以奉係在上海駐兵為借口出兵討奉。奉係沒有料到孫軍進攻神害怕分散被圍乃決定保全實力放棄江蘇、安徽兩省將奉軍集結於徐州伺機反撲。
1o月17日孫傳芳抵達上海。鄂、皖、贛三省直係軍閥和地方軍閥紛紛通電響應孫傳芳討奉並電請吳佩孚、孫傳芳共同主持討奉大計。
奉軍退據徐州分三路防守孫傳芳的聯軍亦分三路進攻。1o月3o日孫傳芳下令向徐州起總攻。11月2日兩軍激戰於安徽蚌埠以北的固鎮。孫軍先敗後勝殺張宗昌的白俄兵3oo多人奉軍前敵總指揮、濟南鎮守使施從濱亦被俘槍決。11月5日孫傳芳下令向徐州動第二次總攻奉軍為保存實力退走山東。8日孫傳芳在徐州召開慶功大會意態驕盈不可一世。
11月25日段祺瑞任命孫傳芳為江蘇督辦鄧如琢為安徽督辦。但孫傳芳根本不承認段的任命反以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名義任命陳調元為安徽總司令王普為安徽省長陳陶遺為江蘇省長。這是孫傳芳軍閥生涯最得意的時期。
1926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吳佩孚在兩湖戰場連連敗退多次電請孫傳芳派兵支援但孫按兵不動。直到吳佩孚敗退河南孫傳芳才出兵迎戰。
9月3日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部向贛州起攻擊第二軍亦自南雄攻入江西開辟北伐第二戰場。此時孫傳芳約有16萬兵力分為6個方麵軍。6日北伐軍攻克贛州孫傳芳卻要北伐軍撤。7日孫傳芳又致電蔣介石限北伐軍24時內全部撤回廣東。當時孫傳芳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江西的南昌、九江、南潯路等重要地司令部設在九江江麵的輪船上。11月2日北伐軍在南潯路起總攻。4日占領九江。8日攻占南昌。孫傳芳部潰不成軍孫本人於7日狼狽逃回南京。
南昌失利後孫傳芳見北伐軍勢不可擋乃於11月18日改名化裝乘普通客車由南京抵天津拜見張作霖向張乞授認錯表示東南大局靜聽張作霖主持。孫傳芳還與張學良拜盟認張作霖為義父。張作霖大喜過望表示不計前仇並邀孫傳芳參加正在召開的軍事會議。孫傳芳在會上建議組織討赤軍統率辦事處推張作霖為全國討赤總司令。會議決定讓張宗昌率直魯聯軍援孫孫傳芳讓出江蘇、安徽的北部給直魯聯軍。
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蔡園就任安總司令。8日孫傳芳任安副司令。
孫傳芳南返指揮部隊回浙江摧垮了國民黨人蔡元培等人搞的“浙江自治”。12月23日下令取締江蘇、浙江、安徽三省聯合會緝拿蔡元培等7o餘人。
1927年1月25日蔣介石在南昌召開軍事會議確定長江下遊作戰方案決定先取杭州、上海消滅孫傳芳主力會師南京。2月18日北伐軍入杭州3月4日孫傳芳在安徽的駐軍倒向北伐軍。14日北京政府海軍總司令楊樹莊宣布歸附國民政府就任國民革命軍海軍總司令派三艦駛離九江會攻南京。18日孫傳芳從南京逃到揚州。東南五省割據局麵宣告結束。1927年5月22日孫傳芳受南京國民革命軍第一路何應欽軍的進擊棄揚州退到海州。6月11日孫傳芳和張宗昌聯袂到北京參加張作霖召集的軍事會議提請張作霖就任安大元帥自己取消“五省聯軍”稱號。7月15日孫就任安第一軍軍團長。
8月13日孫傳芳乘國民黨內部寧漢對峙乃集中兵力大舉反攻占領淮陰、淮安、蚌埠、菏澤。17日尾隨南京國民黨的敗兵進到浦口江邊並炮擊南京城。23日孫傳芳軍開始進攻南京。26日孫部三個師強渡長江占領棲霞山、龍潭車站斷絕南京、上海間交通。29日孫又調兵5萬到龍潭同南京國民黨軍激戰。31日孫軍在龍潭慘敗被俘士兵3萬餘人、師旅長以上高級軍官數十人傷亡無數槍支損失4萬餘枝。孫本人則化裝成士兵逃到揚州。
9月15日奉係將領舉行軍事會議決定孫傳芳負責津浦路防禦特許孫傳芳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以與該地區馮玉祥軍對峙。
1928年2月12日張作霖任命孫傳芳為山東督辦。4月南京國民政府再次動北伐孫軍節節敗退。4月3o日晚孫傳芳渡黃河北逃。6月3日孫通電辭職。此時他的部隊僅剩兩個師退守天津。15日孫傳芳的部隊不願出關而向閻錫山投誠。孫傳芳的武力至此蕩然無存。
孫傳芳逃到沈陽後寄於張學良門下任毫無實權的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1929年1月隱居於大連。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遷居天津。1934年4月孫在天津組織佛教居士林自任理事長。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被施從濱之女施劍翹開槍打死終年51歲。
第二十三章閻錫山閻錫山字伯川乳名萬喜子。1883年1o月8日(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1。父閻書堂營商為生。母曲月清大家閨秀。閻錫山6歲喪母寄居外祖父家由外祖母撫養成人。9歲入本村私塾讀四書五經。17歲再入本村義學讀經史子書並對程、朱、6、王之學深加研讀。青少年時代受儒學影響較深特彆是朱6之對閻以後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和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閻16歲隨父到五台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昌錢鋪學商。19oo年閻書堂參與金融投機破產閻隨父躲債逃往太原曾在太原柳巷裕盛店(客棧)當夥計。流浪生活的痛苦以及八國聯軍侵華引起的國破家危促使閻棄商從軍開始了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轉折。
19o2年閻考入山西武備學堂2從此投身軍界。由於學習成績優異19o4年被清政府選送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日語和近代科學知識後入6軍士官學校第6期學習。留日期間結識了孫中山、李烈鈞、朱綬光等革命黨人受到反清革命思想的影響19o5年1o月加入中國同盟會後又成為“鐵血丈夫團”成員之一積極從事革命活動。19o9年初閻從士官學校畢業後途經朝鮮。當時朝鮮已成日本的殖民地閻看到朝鮮大臣卑躬畏縮的樣子深感亡國之苦曾出“亡國之民不如喪家之犬”的感歎並由此萌了“救國要在國未亡之前努力”的思想。3月回到北京後他為打開局麵又專程拜見了當時山西新軍協統姚鴻之父姚錫光得到姚的賞識。回省後閻任山西6軍學堂教官不久在北京參加6軍部舉辦的各省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會試名列上等清廷賞給閻6軍步兵科舉人並授協軍校。接著被任命為新軍第四十三混成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191o年升任標統。任職期間秘密參與同盟會的反清活動積極進行軍隊改造為太原辛亥起義的動作了必要的準備。
辛亥武昌起義後各省紛紛響應。1911年1o月28日以閻錫山為主的太原同盟會核心成員集體作出在太原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翌晨駐防太原城外的新軍八十五標在管帶姚以價的帶領下宣布起義接著閻率領駐城內的八十六標參加。起義軍英勇奮戰3個時內光複太原城占領巡撫衙門擊斃巡撫6鐘琦。當天起義軍成立山西軍政府閻錫山被舉為都督。山西軍政府的成立標誌著清朝在山西反動統治的垮台。
太原起義勝利的消息傳到北京清政府急派北洋軍第六鎮第十二協開往石家莊鎮壓山西革命。而第六鎮統製吳祿貞早已秘密參加革命所以吳到石家莊後邀閻在娘子關會晤吳、閻商定組織“燕晉革命聯軍”吳任大都督兼總司令閻任副都督兼副總司令準備直搗北京推翻清廷。不料袁世凱收買吳的部屬暗殺了吳燕晉聯軍功敗垂成。11月15日袁世凱急任張錫鑾為山西巡撫統率北洋精銳第三鎮曹錕部進攻山西。山西民軍分南北撤退閻率部向北1912年1月12日進占包頭。
南北議和時由於孫中山的努力袁世凱未敢公開免去閻錫山的都督職務。1912年3月15日袁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閻重返太原。閻返太原1河邊村舊屬五台縣今歸定襄縣。
2《辛醜條約》後清政府在山西建立的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
後也曾一度設想聯合革命省份阻袁集權但考慮到山西處於袁世凱勢力包圍之中懾於北洋權勢他非但沒有反袁行動反而在袁世凱正式就任大總統下令解散國民黨後執行袁的命令將山西全省的國民黨組織一律解散本人也聲明脫離國民黨。1914年6月袁改各省都督為將軍任閻為同武將軍督理山西軍務。二次革命時閻沒有出麵支持金永1禍晉他不敢反對但卻派兵鎮壓了洪漢軍。
為保全自己的權位閻錫山還支持袁世凱稱帝。1915年4月他向袁密奏所謂“國本大計”倡議“廢共和而行帝製以帝製而行憲政”。給反動的籌安會撥款6萬元作為其活動經費並連續電給袁表示支持稱帝。1915年12月21日袁賞封他為一等侯。護國運動時閻致電國務院指責護“破壞大局不顧國家”。
袁死後閻為保全自己的勢力開始追隨段祺瑞。1916年7月各省將軍改稱督軍閻改稱山西督軍次年9月兼任山西省長。1917年9月護法戰爭爆閻在段的指使下派兵入湖南參戰反對護法戰爭。
閻錫山在追隨段祺瑞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集山西軍政大權於一身並著手經營山西增強實力。先他利用人民要求和平環境的心理和山西優越的地理條件提出“保境安民”的口號強調要服從中央命令保衛地方治安。他在“保境安民”的旗號下進行第一次擴軍將原來的兩個混成旅和警備隊擴編成4個混成旅總兵力約2萬人奠定了晉軍的基礎;其次他提倡“用民政治”建立行政網編定村製一村之中有村長;25戶為閭有閭長;5戶為鄰有鄰長使他們代行警察職務加強對人民的控製;最後為達到“用民”的目的極力推行“六政三事”1成立“六政考核處”、“政治實察所”等機構來督導其政策的擴展和實施。閻錫山實行的一係列加強自己統治和與其他軍閥抗衡的退保政策客觀上使山西能夠得以擺脫南北之爭暫時出現社會安定、生產展的局麵加之某些社會“名流”、政客的吹捧北洋政府曾授予山西“模範省”的稱號。
五四運動時閻錫山用軟硬兼施的辦法對付山西學生的愛國行動。懾於思想的廣泛傳播192o年閻召開“進山會議”2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炮製所謂的“公平製度”3從“理論”上來反對。為了防止人民革命1922年他提出實行“村本政治”的主張強調以村為政治本位選舉地主豪紳分任村長、村副設立村公所、息訟會、人民會議等機構對販賣和吸食毒品、窩娼、聚賭、偷盜、鬥毆、遊手好閒、忤逆不孝等壞人進行感化教育;成立保衛團對青壯年進行訓練。同時他建立型軍火工業對晉軍進行第二次擴充充實、增補十個步兵旅的編製新添了師的編製新建了一個步兵旅、一個手擲彈旅等使軍隊比以前增加一倍之多。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閻錫山左右逢源。1924年1o月23日馮玉祥動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閻認為段祺瑞掌權對自己有利於1o月下1金永清末有名的酷吏袁世凱派到山西任巡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