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可興!
袁術召紀靈回師的命令,紀靈尚未收到,牽招便已得知。
壽春對牽招、蔣壹而言,就是個篩子。
袁嗣、秦翊府上,多有人被蔣壹細作發展成內應。
袁術的一舉一動,牽招了如指掌,一清二楚。
聽了袁術的反應,牽招對賈詡道“袁公路倒是有些小狡,既不東進,也不南走,反欲向北。若是不加防備,確實容易被其脫身。”
賈詡道“江淮一線戰線極長,以我等區區五軍人馬防守,漏洞必然存在。必須主動出擊,將袁術留在壽春,方可將其一網成擒。”
牽招讚同。
他率領蔣欽軍和輜重輔兵,大張旗鼓,向壽春高歌猛進,暗中已派馮鼎、應舉率戰兵輕裝急進,斜趨全椒,與太史慈一起,阻擊紀靈。
牽招在行動的同時也將方略急報劉備。
劉備命張飛率振威軍北上,調趙雲再次南下。
振威軍騎兵為重騎,更適合在平原作戰。
趙雲折衝軍騎兵為輕騎,機動力更強,所以調往南方。
為穩固後方,配合度田,劉備又命抽調豫、徐諸郡兵精銳組建清平軍,征剿二州境內叛亂。
免去荀衍沛相之職,任命為中郎將,領清平軍。
在抵禦張勳、孫策入侵中,荀衍在軍事上表現突出,因此劉備將他從監軍校尉上提拔為中郎將。
雖隻統領清平一軍,然該軍不同於尋常野戰部隊,相當於原來的州兵,下轄六部,士兵近萬人。
荀衍忠謹自持,不謀私利,亦不拉幫結派,大獲劉備信重。
盧辟逃入呂梁山穀中後,劉猛入山作戰,殺得叛軍潰不成軍,但尚未捉到匪首盧辟。
這項工作移交荀衍負責。
荀衍卸任沛相,沛國乃是一個大郡,治下二十一城,世亂之前人口過百萬,新任守相不可不慎。
劉備問崔琰可有人選。
崔琰道“泰山太守應仲璦,在郡五年,政通人和,可調任沛國。”
劉備想了一會,點頭同意。
應劭擔任泰山太守時間過長,他出身貴族,與袁紹少年相交,為免萬一之事,還是調任為宜。
這樣泰山太守一職又空缺出來。劉備問濟北相孫邵政績如何。
孫邵原為濟北國長史,國相空置,劉備將曹操趕出兗州後,便升孫邵為國相。
孫邵是當日北海相孔融發掘的人才。孔融任用了不少奸佞小人,將北海弄得亂七八糟。滄海遺珠,還是淘出幾個英才,王修,是儀,孫邵,是其中佼佼者,在劉備麾下都已官至郡守。
崔琰道“濟北初遭黃巾肆虐,郡內殘破,民生凋敝。
孫長緒為政寬和,細而不苛,繁而不冗,士民賴之,流民歸之者甚多。
濟北僅有六城,乃是小郡,田租戶調,不讓中郡。
以單城論,可列諸郡守之三甲。”
濟北本有五城,劉備得濟北後,又在肥城建城設縣,增至六縣。
劉備遂下令調孫邵為泰山太守,任命彭城縣令董昭為濟北相。
董昭在曆史上有佞臣之名,其才能確實出眾。在他治理下,短短幾月,彭城縣煥然一新。彭城作為一個劉備統治中樞,縣令頭上壓著中樞各位大佬,縛手縛腳,並不好做。董昭大才,倒是不必在此虛擲時光,正該大用。
安頓好內部後,劉備親率典韋、劉猛、許褚三軍南下,巡視沛國。
沛國長史薛悌迎接。
薛悌原在曹操治下,任兗州從事,劉備奪兗州,俘薛悌。
薛悌初始不降,後聞劉備獲封左將軍,都督青豫二州事,方才投降。
初為守下邳令,政績斐然。
劉備北征期間,批準吏司拔擢薛悌為沛國長史之請。
劉備牽著薛悌之手,道“孝威,如今正是濟民救世之時,君乾練機敏,可儘展才能,勿憂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