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沒興趣與兒子討論這種事,因為他根本就沒有遇到過什麼仙人。
天知道啊?
朱元璋父子兩個已經習慣了坐在一塊巨大的顯示屏麵前看後世子孫。
前麵一直都是看皇帝的操作,今天突出看的是臣子的操作。
“黨爭”兩個字完全顯露出來。
其實朱元璋心裡是有些期待的,瞧瞧大明後來的黨爭到底有幾分厲害。
明初的黨爭完全就是他朱元璋一手操辦出來的。
緊接著在嘉靖朝黨爭就已然出現,從根本上並非是臣子們主觀上有強烈的**,而是嘉靖的馭人之術,是他一手挑撥和掌控的結果。
看到這一開頭文字,朱元璋很滿意。
果然後世子孫還是懂得給他這個老祖宗臉上貼金的,並沒有把浙東以及淮西集團的黨爭真正原因如實的寫在史書上。
反倒是把黨爭事件的開始算在了嘉靖的頭上。
朱元璋這裡是覺得後世子孫給他臉上貼金,可實在是明初的黨爭根本就沒有什麼太高的難度。
浙東黨派根本就不是淮西黨派的對手,朱元璋他讓浙東黨派的人作對,都沒有人願意。
不得不說老朱在控製黨爭這方麵,還是挺差勁的。
門戶意識既開,遂演變成為一種政治模式,以及官場套路,後麵的人,很容易就走到這種思路裡頭。
既是政治經營的策略,亦是做大官的要訣。
到萬曆中期以後,伴隨若乾重大問題的爭論——從“國本”之議、礦稅之爭,到“憂危竑議(妖書案)”、“續憂危竑議”、“福王之國”、“梃擊案”。
“爹,萬曆期間竟然出了這麼多的事情啊!”
朱標指著那些標題,眼裡是濃濃的震驚之色。
朱元璋也隻是了解其中的一丁點,但是他覺得這些事情都是從爭國本往後的政治鬥爭。
“且先看著。”
朝臣之間,派係林立,鹹以彼此攻訐為能事。
而政見分歧之外,一些人情世故也漸漸羼入其中。
師門、宗姓、鄉黨……終於形成了齊黨、楚黨、浙黨、東林黨這四大政治勢力。
但是這個時候的“黨”,既無組織,亦無章程、綱領。
他們自己內部未見得有“結為同誌”的意識。
而是自外人、尤其相敵對的政治勢力眼中,這些人沆瀣一氣,勾結在一起,於是拿“黨”這樣一個明顯帶有醜化意味的詞來形容政敵。
但是自嘉靖以後的結黨,那些人的段位實在是過低。
在因為擁護太子朱常洛的行為當中,觸怒了萬曆,他把不少人革除。
於是這些人回到老家江南開辦講學。
朱元璋聽著他們這些江南人士說著什麼惠商恤民、減輕賦稅、興修水利,以及加強在遼東的軍事力量,防備女真人。
“哈哈哈,真是笑死朕了。”
朱元璋忍不住指著巨幕道:“這幫人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是隻會喊空大的口號,治理國家的真本事都沒有。
讓他們去乾上麵所說的那些事,他們一百個人裡有一個人能乾成,朕就覺得他們不都是酒囊飯袋了,至少出個有本事的人。
一群隻會讀書的書呆子,懂他娘的什麼治國!”
朱標當然明白他爹的意思。
皇帝所需要的都是技術性官僚,如此才能更好的治理國家。
比如王布犁那樣的,真有本事能乾活,還能乾好的,少之又少。
可是那些科舉選拔出來的進士們,乾出來的政績,還不如一個縣衙小吏咧。
以至於現在大明的科舉暫停,讓眾人都重新學點本事傍身,仿效唐朝那種科舉,也算是一種進步。
要不然四書五經才那麼一點,總是考來考去,非常容易把題都出乾淨的。
八股文的定式還是在弘治左右確定下來的呢。
尤其是朱標認為那些算學題可以出的很多都不帶重樣的,還有大明律也能通過案件分析以及律條默寫等等五花八門。
“還正義跟道德,嘖嘖嘖。”
朱元璋忍不住吐槽道:“真是叫朕十分的不屑,正義和道德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衣服穿啊?
元韃子可不會跟你講這個,一刀劈死你。
更不可能因為這兩樣東西掌控朝廷,標兒,你記住江南這批人沒有一個心向咱大明的,就要狠狠的收稅,壓榨他們!”
因為老朱發現這幫子文人偏愛行政改革的空想。
對,就是空想。
比他還不如的空想!
所以朱元璋是打心眼裡就看不上這幫文人,但又沒有什麼辦法,隻能捏著鼻子驅使這幫高級牛馬去治理許多百姓。
當官不識字,很多事情都沒法處理。
“爹,我記住了。”
朱標其實從平日裡的公文裡也發現了,他爹執政以來對於江南的過分苛刻。
當然了他爹說的也都是事實,這幫人在元朝沒有達到掌控朝廷的目的,妄圖在大明達成這個目的,可他爹如何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雙方本就是與虎謀皮,如今隻不過是朱元璋的拳頭更大一些,砸的他們不敢叫喚,可也在暗中積蓄力量。
比如利用師生關係吸納一些有“才華”的學子,利用科舉大肆占便宜,進士榜單上十之**全都是南人。
“真以為他們是為了朝廷啊?”
朱元璋不屑的指著畫麵當中那些慷慨激昂的東林黨人:
“彆看他們如今被皇帝以及其他黨派打壓,隻要他們得了權,屁股一定是為江南這幫人考慮的,定然會想法子降低江南地區的稅收,以至於朝廷收不上稅來,朕都知道了。”
畢竟崇禎年間南方的操作,茶稅什麼的一年就六兩著實是驚到朱元璋了。
此時朝廷對於江南的掌控已經極其低下,導致朝廷當中到處都是江南士人,收不上稅來。
所以朱元璋目前對於江南士紳的打壓絲毫沒有手軟。
隻不過因為王布犁溫和的手段讓這幫人主動交錢買專項國債,搞得朱元璋一時半會找不到什麼借口去乾他們。
朱元璋看著巨幕寫著東林黨竟然得勢了,瞧著他們的手段就是講道德,然後說你不道德。
他們認為通過抽象的道德勸勉,比依靠所有層次上的查賬,更能符合大明的利益。
這幫東林黨們大抵就是拋開事實不談,主要談你道德有問題,通過這個點來攻擊你。
尤其是張居正這種嚴苛的考成法,更不應該推行下去。
隻要大家道德高尚,那大明什麼問題都能解決。
關鍵是喊出口號的這幫東林黨人,自己道德也並不高尚。
於是在東林黨的不懈努力之下,齊、浙、楚等多個黨派終於拋棄了之前的成見,團結一致跟東林黨死磕了。
因為東林黨太他媽的能惡心人了。
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之下,直到萬曆統治時期結束,沒有與東林書院有聯係的主要人物曾經重新進入官府。
終於這場黨爭到了萬曆死沒有停歇,依舊很好的延續下去。
反倒是東林黨人通過移宮案,獲取了新皇的信任。
於是他們在新皇登基之後,積極打擊其他黨派。
奈何魏忠賢站了出來。
世上哪有什麼閹黨啊?
不過是一幫被打擊的臣子,諸如齊楚浙等黨派很自然的就投入到了魏忠賢麾下,避免自己受到東林黨的政治打擊。
“他娘的。”朱元璋拍了拍一旁的扶手:
“咱忘了,嘉靖手中有沒有獨屬於自己的一支軍隊,但是咱可以肯定萬曆手中沒有,這如何能行?”
一旦皇帝手裡沒有屬於自己的嫡係軍隊,那說出去的話算個屁啊!
朱元璋總算是明白過來,這幫文臣們為什麼總是膽敢在朝廷之上大放其詞,原來是把皇帝的權力給限製住了。
“身為天子,手中連一支信得過的軍隊都沒有,這如何能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