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求生手冊!
在顏良到達房山的一天之後,礦場作亂的事後處置已經完畢,秩序已經恢複,生產重新開始,而跟隨在後的胡鐵匠一家也終於來到。
由於山裡條件太差,顏良特意吩咐陳正在靈壽縣城裡為胡鐵匠的家人安了家,在安頓好家小之後,胡鐵匠父子被帶到了房山腳下的礦場。
初來常山之時,胡鐵匠還以為顏良找他是要打造一些精良的兵器和甲胄用以裝備精銳部隊,規模不會太大。
不過來到礦場之後,卻讓他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有一個鐵礦便能源源不斷地生產礦石,進而煉化為生鐵、熟鐵,為鐵官無限的原料。
當年東平陵等一係列泰山周邊的鐵官,便是依托附近的幾個鐵礦才得以興盛,讓齊魯刀劍的名聲傳遍中州。
當然,胡鐵匠也看到了礦場之內有毀壞、焚燒的痕跡,既然顏良不說,他便也很配合地不去問。
來到常山的這段時間裡,顏良對胡鐵匠一家的照料十分妥帖,且常山國內呈現出其他郡國所沒有的欣欣向榮態勢,讓胡鐵匠更堅定了在此地紮根的念頭。
故而他在人前不再刻意掩藏自己的來曆,與辛儒、田燦等人閒聊之間偶有提及自己的師承,這些話自然輾轉傳入了顏良的耳中。
據胡鐵匠而言,其師任粲乃是濟南國陽丘人,陽丘人自古以來都以擅鑄冶聞名,任粲的鑄劍技法更是傳自戰國時期齊國薛邑人燭庸子一脈。
先孝順皇帝登基時,任粲的祖父曾受命參與鑄“安漢”劍以慶賀天子嗣統。
到了當今天子建寧三年時,又招募天下著名鑄劍師鑄劍,任粲因先人之名聲與自身之技藝被濟南國薦舉入朝鑄劍。
在任粲等人的主持之下,曆時三個月,鑄出四口寶劍,被當今天子命名為“中興”劍。
任粲因鑄劍有功,被朝廷特署為東平陵鐵官丞。
東平陵因其地產鐵,故設大鐵官,長吏為鐵官令,秩千石,下設鐵官丞,秩三百石。
任粲從一介布衣一躍而升為四百石的鐵官丞,足可見其於鑄冶一道的造詣非同凡響。
胡其不但傳承了其師的技藝,還娶得任粲之女為妻,後來因為一些糾葛之事,離開了東平陵鐵官隱居在濟北盧縣。
顏良知曉胡其的來曆之後,對胡氏父子更為重視,他也不疑有他,畢竟什麼燭庸子、安漢劍、中興劍也非是等閒人可以胡編亂造出來,且胡氏父子的技藝是有張郃做背書的。
顏良道“原本是想讓胡大匠師一家在元氏過完年再來此地,可因為一些事情需要我親自處置,便冒昧讓大匠師一家隨我奔波了。”
胡其的姿態放得極低,揖禮道“在明府麵前小人怎堪稱匠師,明府但呼小人之名可也。且小人一家來到常山之後,多受明府照應,理當為明府效命分憂。”
顏良親自托起胡其道“達者為師,在鑄冶一道上,大匠師足為此處所有人之師,這一聲大匠師完全當得。”
士農工商的概念最早出自《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這句話按照正常理解是士人農民工匠商人為社會人員構成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不過曆代統治階級為了抬高自身,故意曲解這句話,把人分了個上下尊卑,士居首,農次之,工匠商人再次之。
故而這年頭工匠商人的身份相對比較卑賤,素來為人所輕視,如胡其這般手藝精湛者也是如此。
顏良對胡其如此禮遇,又如此推崇,讓胡其怎不感懷。
胡其再度長揖道“既然明府如此看重小人,小人自當為明府儘心儘力,不敢有所怠慢。”
顏良笑道“哈哈哈!好!既然大匠師如此說,我便也不虛套了,我意署大匠師為房山鐵官丞,主理鑄冶之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