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騰、吳瑕、燕千羽三人下了車。
梁騰這才發現,“99共享”網絡公司租用的總部,恰恰便是一套“四合院”。
因為圍著圍牆,看不到院子內部的情景。
但從門口看起來,非常狹窄,毫不起眼。
為了迎接梁騰這位即將“誕生”的新晉最大股東,“99共享”網絡服務公司的全體股東們,此刻都聚集在總部門外,恭候著梁騰一行的“大駕光臨”。
說是全體股東到場,其實,也隻有寥寥幾個人。
梁騰如果不是後世親眼見證了“99共享”網站的輝煌,實在不敢相信眼前這樣一個瀕臨倒閉的網絡公司,在短短幾年之後,就可以崛起成為一個市值百億的、服務信息類彆排名第一的網站。
估計,“99共享”網站現在欠缺的不是創意點子,網站努力的“方向”也完全沒有問題,之所以創建兩年多以來,一直經營得毫無起色,最關鍵的仍然是沒有大資本的注入啊。
本來,一個項目想要迅速的“占領”市場,前期就得砸錢。
沒有錢,點子跟方向都完全正確,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最終導致項目的失敗。
投資“99共享”網絡服務有限公司的具體金額,之前已經擬好。梁騰按照“出資比例”所占的公司股份,也早就敲定。
甚至就連合同文本的逐條內容,雙方也早就通過郵件往來,予以了確認。
現在雙方進行的,隻是一個簡單的合同簽約儀式。
合同裡麵最為關鍵的幾點內容,除了明確梁騰的出資金額及占股份額。還有就是,確保了網絡公司現在的管理團隊在新協議“生效”後15年內,仍然可以保留權利,由他們負責經營“99共享”網站。
吳瑕對於梁騰花費那麼多錢,購買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虧損嚴重的網絡公司,本來就非常不理解。
像這樣的網絡公司,它還剩下什麼拿得出手的“資產”,值得梁騰砸錢收購呢?想來想去,根本就是“負資產”了的(居然連破破的辦公場所都是租來的)。
梁騰卻不僅砸巨資收購了這個網絡公司,甚至還把“經營管理”的權限,依然交由原來的團隊去操盤。
這一點,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網站,如果是個創意及前景都挺好的網站,那它連年虧損,問題多半應該就出在了“管理團隊”身上了。
為何梁騰仍然對網站的原班人馬,那樣寬容遷就呢?
吳瑕覺得,就應該把網站的原班人馬統統開掉。另起爐灶,再聘請有成功經驗的高水平管理人員,來發展“99共享”網站。以達到“大破然後大立”的效果。
擔心“原班人馬”因為徹底失去權限,就不出售“99共享”網站了嗎?
那好吧,梁騰之前投資的那麼多錢,吳瑕覺得重新“從零開始”,那也輕而易舉。
誰怕誰呢?
但梁騰就是不按照牌理出牌,不僅僅投巨資,還交出了起碼15年的的管理權限,而他得到的僅僅是最大股東的名頭。還有“99共享”網站贏利之際,按照出資比例來“分紅”。
但問題是,吳瑕看不出在原班人馬的管理下,網站能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搞不好啊,直接把你的巨額投資都虧個一乾二淨。畢竟人家團隊有15年時間,慢慢來虧你投資的這個網站咧。
總之,想來想去,這樣的投資就是一筆“呆壞賬”。
吳瑕哪裡知道,梁騰神奇的投資成功案例,向來都不理會合不合乎邏輯。也用不著去分析各種主客觀的因素……可以說,他完全就是“憑記憶”來投資。
隻要記憶中能夠大賺特賺的項目,梁騰有機會遇上的話,就會去投資。
為了避免他已經鎖定的“投資項目”,因為各式各樣的未知因素的乾擾,中途產生巨變。梁騰甚至刻意要維持項目的“原貌”。儘可能的不去改變它。
比如說,像這個“99共享”網站,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梁騰當然有必要進行一場“大換血”的行動,把兩年多時間都無法讓“99共享”網站“大翻身”的原班人馬,來一次徹徹底底大清理。
但梁騰不僅不那麼做。甚至還在股份出售合同中,明確的列出了一個條款,就是保留原來的“管理團隊”的經營管理的權限。
梁騰認為自己做的這一切,都非常合理。是在儘最大的努力,去維護“99共享”網站最大的盈利前景。
在他的這一係列舉動,看在吳瑕和燕千羽眼裡,就感覺非常古怪,難以理解。
但梁騰有過之前一連串的怪異卻成功的投資案例,吳瑕和燕千羽一次又一次見證過他創造的“奇跡”,因此雖然心裡感覺極度不合常理。但她倆也不敢質疑梁騰是水平失常。更不可能譏諷梁騰,商業奇才在投資領域出了昏招。
吳瑕和燕千羽心裡都暗暗的認為梁騰應該是在“99共享”網站中,看到了常人無法發現的巨大的“隱藏商機”,這才矢誌不移的鎖定“99共享”。
現在“99共享”所有的新老股東都在現場,吳瑕和燕千羽就算有一肚子的疑問,想要問梁騰。但這種場合不合適,便識趣的選擇沉默。
梁騰也沒意識到,自己堅持投資“99共享”網絡服務公司的舉動,會招致二女的各種猜疑。
簽訂了正式合同,按照約定,向對方指定的公司帳戶上打了款後,梁騰算是完成了一項成功的投資。心情挺不錯。
他開始有著閒情逸致,細細的欣賞起現在走進的“99共享”公司的總部。
其實是在暗暗欣賞這所“帝都”的“四合院”。
他一路上,跟吳瑕商量過購買“四合院”的事兒嗎?現在,這麼快就親身來到了一處“四合院”,梁騰當然要細細的欣賞一番。
但隻看了片刻,梁騰就忍不住暗暗在心裡吐槽起來這“四合院”也太破舊了吧。簡直就像一個不折不扣的舊民房。難怪人們常說,這一帶在舊時候,屬於“帝都”的“貧民窟”啊。
眼前這座“四合院”,估計跟民國時的大文豪“魯樹人”購置的那一座,麵積大小差不多。
當時魯大文豪花800塊大洋買下的“四合院”,已經殘破無法住人,得花錢重新修整過。
而眼前這“四合院”,估計上一次建成後,至今未修整過,才顯得如此破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