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能網紅!
說來“鐘家大兒”的婚姻之路,也著實坎坷。
他在大學讀“碩士研究生”之時,其實就談了一位女朋友。
“鐘家大兒”那女友屬於比較外向的類型。這一對挺聊得來的。並且女方當時對“鐘家”的家庭條件還算滿意的。
其中最滿意的一點,就是男方的父母都是擁有固定職業和高薪收入的人群,從這點可以預見結婚後的“負擔”會大為減輕。
而要說最不滿意的一點,則是男方家裡的“住房條件”太差。
如果說“鐘家大兒”是獨生子的話,他父母在報社內有一套4房2廳,那也足夠了。畢竟父母百年以後,房子肯定就是“鐘家大兒”的。畢竟隻得他一個兒子嘛。不留給他留給誰呢?又不是對待父母惡劣之極的不孝子。
偏偏“鐘家大兒”還有一個弟弟。
父母在這“二線城市”報社大院內的房子,肯定最後是由鐘家兄弟倆來平分的。一個兄弟隻分得60平方不算,還不是“單門獨戶”的。感覺兩家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相當不方便。
當時就因為“鐘家大兒”家裡的住房條件一直“未改善”,導致女友一直在猶豫,沒最後下定決心嫁給他。
要知道,那位女友條件也是不差。長相中上水平,但性格外向,待人熱情大方,給人的感覺非常好。
再加上她是“鐘家大兒”的大學同學,當然也是拿了“碩士”學位出來的。
她不像“鐘家大兒”那樣,混了個學高曆了,卻放著,自己去做生意。她擁有了高學曆後,就考入了當地的信用社去了。“二線城市”的信用社,福利跟幾大行也差不多。因此,女友領著一份穩定的高薪。
這種情況下,追求她的男士也不在少數。
女友因為自幼家境貧窮的緣故,倒也挺世故現實的。在大學時就挑了“鐘家大兒”這位男友,不看他的學曆和其它,就是覺得憑“鐘家大兒”的家庭背景,畢業以後肯定可以混得非常出色。算是一支超級“潛力股”吧。
誰知“鐘家大兒”畢業後就選擇了自主創業。
這倒也罷。如果他的創業,也就是開辦那家“合資廣告公司”可以成功運營下去,每年賺取高額回報,估計也可以更快速的解決掉在“二線城市”的住房問題。
銀行女友覺得自己要求並不高,在房價節節上漲的這“二線城市”,可以擁有100平方左右的“三房一廳”,她也滿足了。這算是她嫁給“鐘家大兒”的最後一個條件吧。
看“鐘家大兒”開辦“廣告公司”的那一年多時間,出入都開得起“進口”的高檔小汽車了,似乎,購置房產對他而言,已經近在隻咫。
但感覺就像幾乎隻一夜之間,風雲突變。“鐘家大兒”名下的進口小車摔成了“廢鐵一堆”,廣告公司也迅速的“散夥”,隨之破產。“鐘家大兒”還躺在三甲醫院的“手術室”裡搶救……最終是救回了一條性命了。但後續的治療費用,在“銀行女友”看來,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
遠遠不是她所能承擔得起的。
總之,在那段艱難的時期,本來就挺現實的“銀行女友”,意誌力能堅定到哪裡去?或者換句話說,她對“鐘家大兒”的所謂“感情”,遠沒有深到可以“生死相隨”的程度啊。
於是就和平的分手了。
帶著些許的內疚,更多的帶著一種“解脫”,“銀行女友”在追求她的男士隊伍中,挑選了一位同在“信用社”工作的男同事,當“接盤俠”。
這位男同事沒有像“鐘任”那麼給力的老爸,算是背景一般般。但他進“信用社”比較早,算是信用社的老員工了。在“信用社”仍在福利分房的那個年代,男同事就積極的申請下來了一套85平方左右的大二室福利房。
“銀行女友”最後選擇了跟男同事結婚,歸納起來原因有四一是對方算是她的追求者中,最舍得給她花錢的。看起來當然就是最為熱情者。
二是對方沒“鐘家大兒”那麼倒黴。也就是說,沒遭遇意外車禍,不必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
三是對方有住房。在“二線城市”擁有一套完全屬於自己的住房,這本身就是一筆優質的固定資產。而“銀行女友”對於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安穩的小家,那是期盼太多年了。
四是既然對方同在“銀行係列”工作,那收入情況,“銀行女友”也算是知根知底的。那樣的收入狀況確實挺不錯的。最關鍵的,勝在一個“穩定”。
總之,正是覺得嫁給男同事,有著種種的好處,“重傷之後的鐘家大兒”,輕而易舉就被對方的條件給比了下來了。“銀行女友”跟“鐘家大兒”談了n年的戀愛,最終卻“閃電”般迅速下嫁給男同事,其實也不足為怪。
就是那樣的一樁婚姻,對“鐘家大兒”有種“雪上加霜”的味道。
但人生就是如此。有時候,並不是自己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眼睜睜看著談了n年的對象,最後選擇了彆的男人,“鐘家大兒”也顧不得了。當時他已經被傷痛及債務壓得有點喘不過氣。“戶籍”都被他轉移到了鄉下老家的親戚家。
為的就是不讓追債人拿著法院的判決書,一而再、再而三的跑到報社裡去討債。影響他的父母。
如果仍在同一個“戶口本”,那算是一家人吧。分戶以後,追債人也不好意思因為“兒子的債務”,就要求“老爸來幫還”的道理啊。
從某種角度來看,“鐘家大兒”其實也是個孝子。哪怕多年來“時運不濟”,他仍然願意替父母著想。
甚至,他也稱得上一位“好男友”的。哪怕女友在他身陷人生困境裡,毅然離他而去,他也能理解。沒有太多的“惡言”相向。
像“鐘家大兒”這種情況,鐘任不放棄他,他自己也不自棄,努力要從人生的“穀底”爬出來。
過了幾年時間,在“鐘家大兒”的人生正式步入了“不惑”之年時,他的生活逐漸改善了。起碼不再在“穀底”徘徊了。
這才有了父母再一次積極的敦促他解決人生的“婚姻大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