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中,諸相因為避嫌而不至,隻有幾名殿中侍禦史在來回的走動監察。
李絢平靜從韓素的身後輕輕走過,然後走向下一名進士。
隻有在陸象先的身後,李絢停的腳步比韓素稍長一些。
陸象先的文章,宏觀大策偏多,而韓素則完全不同,他更擅長從細節方麵敘述政策的落實對地方的影響。
這或許與兩人的家境不同有關。
陸象先的父親陸元方是當朝宰相,而韓素的父親韓仁泰則是曹州長史。
能看得出來,兩人受父親影響很深。
韓仁泰,李絢記下來這個名字,然後朝著前方走去。
……
兩儀殿中,李絢翻動著手裡的三份策論,抬頭看向諸位宰相道“便如此吧,明日放榜,狀元為陸象先,榜眼為韓素,探花為崔湜,此三人授秘書省校書郎,東宮修《漢書》,讓他們參與進去,看看能力如何!”
“喏!”群臣肅然拱手。
陸象先為狀元,這是眾人早有準備的,崔湜是博陵崔氏子弟,父親崔挹是汾州刺史,是整個崔家剩餘不多的三品官。
隻有韓素眾人不太了解,不過聽過介紹之後也就沒有太在意。
韓素,昌黎韓氏,父為曹州司馬,祖父是雅州刺史,曾祖父是北魏將領,高祖是征南大將軍、太子少師韓茂。
甚至遠祖是東漢司空韓棱。
雖然家世逐漸的沒落,但依舊還是世家門第。
“另外,從今日起,禦史大夫王及善卸任禦史大夫職位,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禮部尚書魏玄同,任禦史大夫,授金紫光祿大夫,如今禮部尚書空缺,諸卿回去都想一想,何人替代為可。”李絢輕輕擺手,諸相驚訝拱手的同時,也都退了出去。
王及善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始履行門下省的職責。
他雖然為相,但依舊是政事堂最後一位。
這無關緊要,真正緊要的,是魏玄同轉任禦史大夫之後,空缺出來的禮部尚書的位置。
其實這種事情,李絢可以一言而定,隻要他能夠說服其他眾人就可以。
但如今,他沒有一言而定,如同陸元方一樣的人物,早就已經看出李絢要提的這個人物,並不是那麼容易說服諸相的。
所以他才要讓諸相各自提名人選,最後大家相互亂鬥,幾人對比,李絢提出來的人選能夠在眾人當中最強便已經足夠了。
天下不是皇帝的一人堂。
即便是皇帝,也要和宰相商議妥協,高宗皇帝,太宗皇帝,無一不是如此。
便是強硬如武後,在最一開始的時候,也需要和世家妥協。
近百餘年內,唯一沒妥協的,便是楊廣。
……
韓素站在玉階之下,看向上麵無數的金吾衛,還有宏偉的太極殿。
站在韓素麵前的是陸象先,站在韓素後麵的是崔湜。
韓素到現在依舊有些發暈。
科舉吏部試的時候,他排名第十一位,殿試之後,他就到第二了。
雖然說排名第十一位,讓韓素有些不甘心,但第二名,榜眼之位,就屬實有些讓他震驚了。
他,榜眼。
他,韓素,是榜眼。
韓素從來也不覺得自己有榜眼的能力,能夠有個二甲第一名便已經足夠了。
大唐朝製,狀元授正九品上,榜眼和探花授正九品下,二甲授從九品上,乃至於三甲授從九品下。
而且越往後,立刻授官的可能都就越小。
甚至很多人,蹉跎多年,才考取製科,最後得一個從九品下的國子監四門博士。
現在他得了榜眼,就是正九品下的官職,如此起碼是下縣丞、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就比如旁邊的武功縣尉。
“傳,新科諸進士進殿。”洪亮的聲音從上方傳來。
陸象先這才和韓素,崔湜等人一步步的上前走入到了太極殿中,然後沉沉的叩首在地“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李絢坐在禦榻上,平靜的看著足足四十九位進士,微微點頭。
這一屆的科舉,有三十人是世家子弟,小姓十人,真正的寒門子弟隻有九人,但這九人在殿試時普遍名次靠前。
這還是李絢殿試糊名的結果。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絢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考,天下世家能將家中優秀子弟派來,基本上都能看得起他們的態度,給幾個官就給幾個官吧。
反正這些官都是從他們這些世家身上薅出來的。
李絢微微抬手道“眾位愛卿平身吧。”
“謝陛下。”一眾進士這才起身。
李絢平靜的看向左側,歐陽通立刻上前,手持聖旨道“惟開元二年,三月初十日。
皇帝若曰
籲戲!
朕自君臨寰海,半載於茲,夢寐英賢,物色岩野,思名實相符之士,藝文具美之人,用立於朝,庶裨於理。
今有進士四十九人,學貫典墳,詞窮教化,升賢良之籍,登俊造之科。
特授丙戌科科考第一名狀元郎陸象先為秘書省校書郎,第二名榜眼韓素為秘書省正字,第三名探花崔湜為秘書省正字……”
隨著歐陽通一個個名字叫出,一名名進士全部跪倒在大殿之上。
直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出現在眾人耳邊。
“第十名,趙麒為武功縣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