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四年,正月初一,天下大朝。
太極殿中,一身紫袍的歐陽通,神色肅然的拱手道;“臣,侍中,歐陽通啟奏:
開元三年,政通人和,百姓安樂。
戶部共收繳稅糧約一千四百萬貫,吏部罷黜不良,不能,不賢,不廉官員一百二十四人,有年邁致仕者五百二十六人,貶……”
坐在禦榻之上,身前的冕旒輕輕晃動,李絢神色依舊平靜。
官方文章,風調雨順不成,便改為政通人和,到了李絢這裡,開元三年的年度工作報告,依舊做的花團錦簇。
話雖然如此,但開元三年,一年洪水之下,天下稅糧的征收,依舊在快速的恢複當中。
哪怕有多地被免稅,多地調稅糧支援,整個大唐朝廷,歲入比開元二年依舊多了一百萬貫。
到達了一千四百萬貫。
這讓李絢,還有更多知曉今年可能有旱災的群臣,著實鬆了一口氣。
另外,去年因年邁致仕的官員,比去年多了一百人。
可不嘛,一整個夏秋,都在水裡來水裡去的,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當然,這也會讓更多的人進入官員體係當中,蔭官,流外轉流內,還有科舉……
“……開元三年科舉,共錄取新科進士二十七人,另有各級蔭官五十三人,從兵部調轉官員五十九人,流外轉流內,三百八十餘人。”歐陽通幾句話,將去年新任官員的來曆說清清楚楚。
李絢微微點頭,天下之大,流外官轉流內官,是最主要的。
然而這些流外轉流內,依舊有不少是蔭官,其他多是地方的各級胥吏,這些胥吏大多又是地方豪強。
如今一級一級升遷輪轉,天下所有人全都掌握在了李絢手中。
至於說蔭官,其實便是整個朝中,也隻有五品官的子女,才會被蔭為九品散官。
吏部蔭官試的時候,依舊會降職一等,授流外一等,三省令史,九寺謁者,五監錄事、各署典書等等。
隻不過在流外轉流內的時候,身上有散官的,都會在第一序列列入考量。
“……開元三年,刑部理案兩千八百件;工部整修道路橋梁堤壩二十五萬米;禮部掌天下禮樂,運行順當;兵部出兵六千,前往安南,平定叛亂。”
歐陽通合上奏本,高舉道:“開元三年,百業順暢,天下安定,臣以天下臣民,啟祝陛下萬壽無疆。”
……
“平身吧。”李絢稍微抬手。
“謝陛下!”歐陽通這才起身,退到一旁。
今年天下大水,就連刑部的案子都少了許多。
同時,今年一年,天下休兵。
如果不是安南叛亂,那麼兵部會有一個天下無戰,四夷賓服的讚語。
但可惜……
不過天下無戰也不是好事,時間長了,那麼天下戰力會一步步的被侵蝕。
將來一旦有戰,必定會措手不及。
這也是李絢要出兵新羅的原因之一。
李絢目光平靜看向兩側群臣,然後開口道:“開元三年,天下大水,然在諸卿的努力治理之下,大水得過,百姓安康,朕在這裡,代天下萬民,謝過諸卿了。”
“不敢,此為臣等本職。”群臣立刻肅然躬身。
李絢微微點頭,然後看向群臣當中,繼續開口道:“天下大水,治理妥當,當總結經驗教訓,然後頒行天下,日後好照此治理,城陽縣公,此事當由你處理。”
劉景先立刻站出,肅然拱手道:“臣領旨。”
李絢繼續道:“秘書省,工部,將作監,都水監,還有其他各司,所涉及者當竭力配合。”
“臣等領旨。”群臣肅然躬身。
……
麵前的冕旒輕輕晃動,李絢看向側畔,點頭道:“太子!”
腰掛黑色刀鞘的李誌昭肅然拱手,從一旁的徐祿捧著的托盤裡取下聖旨,走下丹陛,捧遞送到歐陽通的手裡。
歐陽通對著李誌昭輕輕躬身,雙手接過聖旨,麵向群臣,高聲道:“有製!”
殿中所有群臣,全部跪拜在地,高聲道:“臣等恭聆聖訓!”
歐陽通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醜日,皇帝若曰:
於戲!
今夕歲首,時會四海升平之運,八方寧靖,功德賢均,內外恩並……
天有曆數,鐘我皇朝;威恩並隆,遠人賓服;今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
群臣齊齊叩首道:“履新之慶,與陛下同之,恭祝陛下萬壽無疆,祈願大唐萬壽無疆。”
轟然的聲音在整個太極宮響起,在整個長安道上空回蕩。
李絢抬起頭,神色肅然,然後輕輕抬手。
一側的內侍省典儀立刻上前一步,高聲道:“興!”
“多謝陛下!”群臣這才起身,持笏站立。
歐陽通抬頭,從李誌昭手裡接過聖旨,麵向群臣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醜日,皇帝若曰:
於戲!
天下多務,壅於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