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猷,闕於中典。
道有所鬱堙,是用虛衷訪賢,側席前殿,緘密以獻,閱自朕躬,切弼予違,無所回忌。
是以用中書令,昌樂郡公李義琰為開元四年,戊子科科舉主考。
求賢良方正,揚於正朝,堪定科舉,為國選材。
吏部,雍州府,左右金吾衛,左右千牛衛相輔,不得有誤。
欽此!”
李義琰,雲弘胤,來敬業,秦善道,李大誌等人齊齊站出拱手:“臣等領旨。”
李絢嚴肅的目光落在李義琰身上。
今年科舉,最大的變數便是糊名之事。
雖然說是李絢在後麵布局,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王隱客,李昭德等人內外操盤,但如何讓天下人心敬服,這就是李義琰的事情了。
甚至一旦不慎,那麼最後站出來承擔責任的,也是李義琰。
“平身吧!”李絢微微抬手,諸臣這才站了起來。
……
歐陽通抬頭,看了李誌昭一眼,然後從他的手上再度接過一封聖旨。
歐陽通轉身,麵對群臣,高聲道:“惟開元四年,歲次戊子,正月甲寅,朔初一丁醜日,皇帝若曰:
於戲!
維城道峻,理恢於邑壤。
分社寄隆,義先於榮秩。
岐王誌明,瑤坡挺禎,璿源發彩,令聞彰於《詩》、《禮》,英徽表於岐嶷。戎章之寵,宜允於具瞻;膏腴之恩,式遵於故事。
可改封雍王,加實封一千戶,諸餘如製。
欽此!”
八歲的雍王李誌明立刻站出,然後沉沉的叩首在地:“兒臣謝父皇隆恩,父皇萬壽無疆。”
李絢目光打量著自己的次子,相比於沉穩的太子李誌昭,雍王李誌明神態更加的儒雅。
也好。
李絢輕輕點頭:“如今封了雍王,二郎,你要記住,多向你阿兄學習,諸事多為你阿兄分擔,明白嗎?平身吧。”
“兒臣明白。”李誌明神色恭敬的叩首。
這個年紀的他,還沒有那麼多的心思。
李絢目光輕輕一閃,如今大唐朝局穩固,也就沒有必要讓他的那些兒子們出宮去開府。
緩上兩年,或許更好。
這樣以推遲成年為借口,或許能夠讓太子的位置更加穩固。
李絢笑笑,他什麼時候也開始操心這些事情了。
李絢微微抬手:“平身吧。”
“喏!”李誌明這才拱手退出。
朝中群臣神色平靜的看著這一幕,隻有諸王一時間才神色複雜。
皇帝改封岐王為雍王,自然是因為前任雍王李重俊徹底殞命在了大海之上。
雖然說也有很多謠言,說李重俊是死在了李絢手上,但這麼多年下來,不知道多少人調查,但什麼結果也沒有查出來。
以至於在昨日,太子李誌昭,帶期望李誌明,祭告諸陵。
今日,岐王便正式改封雍王。
如此,高宗一脈僅留的一點痕跡,也徹底的消失不見了。
……
侍中承奏,皇帝宣製,群臣恭賀,千牛舞慶,諸州獻瑞,諸蕃進貢。
大朝的禮儀,繼續一項項的進行。
終於,歐陽通再度上前,跪倒在大殿中央,手捧記章,郎聲道:“啟奏陛下,賀獻瑞訖,大禮已畢!”
李絢輕輕點頭,今年是諸下州刺史,還有李絢欽點的幾個上州刺史回京麵聖。
其他各州縣都有賀表和年禮送往宮中。
同時內外諸番也都有禮品,祝賀大唐皇帝新年安康。
來自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倭國,琉球、安南、真臘、爪哇、回紇、康國,石國,安國等共四十餘國國使,無一有漏。
開元三年,諸事已過。
開元四年,再度起行。
“平身!”李絢微微抬手,歐陽通立刻站起,躬身退回了眾臣之中。
李絢看向群臣,平靜的說道:“諸卿,開元三年,諸卿辛勞,朕感懷倍至,故在太極殿準備了美酒佳肴,笙歌宴舞,朕與諸卿共享,不醉不歸!”
“臣等多謝陛下,願與陛下共享盛宴,不醉不歸!”群臣齊齊持笏拱手。
“退朝!”李絢聲音落下,蕤賓之鐘同時奏響,演太和之樂,天下吉祥。
“朝訖,聖人出,太極宮大宴群臣。”內侍省典儀的聲音中,李絢和劉瑾瑜站起,然後朝著太極殿東廂房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