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中,百官分坐。
一身赤黃色袞龍袍的李絢和一身黑底金絲鳳袍的劉瑾瑜一起坐在禦榻之上。
冕旒和鳳冠已經去下。
丹陛之下,福昌公主,太子李誌昭,雍州李誌明,各自坐在左側。
對於福昌公主超越太子之事,群臣早就見怪不怪了。
從高宗皇帝時,福昌公主就特彆受帝後寵愛。
要知道,那個時候,皇帝是高宗,皇後是武後。
李絢那時不過是嗣王,女兒就已經是郡主了,當然,兒子也是郡王。
不過很多人都在說,那是沾了福昌郡主的光,不然,即便是李絢有滅國之功,金昌郡公無論如何也不至於封為金昌郡王。
當然,那都是過去的事情。
現在,福昌公主已經十二歲了,眉目明豔,神色飛揚。
不知道多少朝臣已經在心裡暗自算計。
不過皇帝的態度很明顯,要過他這一關,諸子必須有才,有武,有謀,有略,家世必須要好,最後還要願意為公主犧牲前途,這樣的子嗣,諸家也不是那麼容易放出來的。
當然,李絢自己也不著急,他也不需要著急。
李絢自己心中定的,女兒訂婚要在十六歲,成婚要在十七歲,將來生子,至少也要在十八歲。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想起生子兩個字,李絢心中隱隱就有些不安。
生子,便如同在鬼門關上走一遭。
即便是這些年,他發明了產鉗,還有諸多能夠協助女子生產的法子,但一想到自己的女兒要在鬼門關上走一遭,而且有三成的可能過不去,他的心裡就忍不住惴惴不安。
……
“咦”的一聲,突然打斷了李絢的思緒。
李絢下意識的抬頭,然後就看到李元嘉,李元軌,還有陸元方,王德真等一眾老臣,全都滿眼好奇的看著自己酒樽當中略帶黃綠色的酒液體,同樣他們也下意識的看向了李絢。
今日是正旦大宴,為他們準備酒食的是皇帝。
大家同時也發現,除了殿中的老臣以外,其他諸臣喝的都是正常的清冽甘液。
李絢笑笑,微微抬手,看向李元嘉,還有陸元方等人,說道:“這些都是朕為諸卿準備的藥酒,用了人參,甘草,靈芝,等十幾味草藥,功效就是舒緩身體,去病延年。”
一聽“去病延年”這四個字,群臣不由得看向了一旁的酒壇。
“沒有那麼神奇。”李絢不由得笑了起來,擺手說道:“不過是增補元氣的藥方而已,可以用作藥膳藥酒,諸卿一會兒多帶幾壇酒,還有藥方也帶回去,算是朕的一份心思,諸卿身體安康,朕的天下就會平穩安寧,若有機會,朕還想與諸卿一起封禪泰山呢。”
封禪泰山雖然是個陷阱,但這不代表,李絢不能用它來勾引人心。
李絢今日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還是受到蔣儼逝世的影響。
他沒有哪一刻比那個時候,更加擔心他麾下的群臣,尤其是這些宰相會出事。
雖然說,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李昭德,王隱客這些人已經逐漸的成長起來,更彆說還有裴居道,王方翼,藺仁基這些人,但一旦現在的這些宰相出事,對李絢統治天下絕對是個巨大的影響。
不要說沒有靠山,你怎麼在朝中混,但實際上,皇帝就是通過朝中宰相,還有六部尚書,九寺寺卿在天下的關係來維持天下穩定的。
皇帝有親信,也可以通過吏部正常考核和監察官員,但實際上,在如今天下交通有限的情況下,即便是李絢做皇帝,真正能隨時掌控的,也就是西到沙州,昌州,南到劍南,荊湘贛閩,東到揚州齊魯,北到幽州營州,雲中,這些地方。
至於說漠北,安東,廣州安南,西域,甚至於蕃州,李絢都有些鞭長莫及。
所以才需要用種種關係來進行製衡。
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甚至都不和皇帝接近,隻一心用自己認定的“公理”去治理天下的人,皇帝是放心不了的。
這樣的人,多數之後是留在朝中任禦史,其他的,也不是哪個皇帝都能放心任用的。
尤其是越靠邊境,州縣長官手裡的軍權就越重。
所以,李絢用人,除了他自己看中,信任和提拔以外,很多的關鍵位置都交給宰相和吏部去任用。
這樣難免會有些弊病,但大體而言,天下還是穩定的。
尤其他用的宰相多是清正的人物,他們提拔的,多數也以為主。
剩下的,就是禦史台和密衛監控的事情了。
不過現在,這些老臣,李絢還需要他們位置多效力幾年,所以才有了這補酒之事。
……
“臣等多謝陛下隆恩。”三十多位三品以上的朝臣,諸王,還有大將軍齊齊起身,肅然行禮。
皇帝的信重之情溢於言表,他們都能清晰的看到。
李絢微微擺手,然後笑著說道:“都坐下吧,今年的事務依舊不少,所以諸卿在勞累的同時,也要注意將一些事情交給年輕人去做,好讓自己多撐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