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總共是按照不同的比例做出了六塊不同重量的豆腐,壓在他們上麵的石頭重量也是不一樣的。
這個壓製過濾的時間大概是四個小時左右,時間也算是比較久的了。
所以兩人需要耐心等待。
趁著這個時間,兩人又去書房查看了相關的文件。
林裕吳認識的人多,於是他直接打電話谘詢了相關領域的大佬。33??q??.????
陳飛雖然有他們的聯係方式,但是因為才剛剛認識不久,所以陳飛也不太好意思打擾他們,所以這個艱難的任務就交給了林裕吳。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了,很快的,馬上就到了,下午將近500左右。
陳飛看了一眼掛在書房裡麵的時鐘。
然後跟林裕吳說:“時間已經差不多了,我們該過去準備一下了。”
他們也谘詢了好幾位這個領域的大佬,雖然給出的說法不同,但是兩人仍然有一種被點醒的意思,但最終的成果還是要看他們做出來的豆腐裡麵的水分到底是怎麼樣的。
於是兩人急忙的去把那六塊豆腐給打開。
到第五塊的時候,兩人一直擰緊了,眉終於舒展開來。
陳飛有些驚喜的開口:“就是這樣,裡麵的水量不多不少剛剛好,完全是達到了我心目中的預期!”
陳飛簡直有些太驚喜了,想不到他們第一次嘗試,居然直接成功了。
雖然他們前麵已經報廢了四塊豆腐,但是如果能得到他們滿意的豆腐,完全是在意料之外。
畢竟他們以為要多做好幾次實驗,才能得到意料中的豆腐呢。
於是兩人趕緊把這第五塊豆腐的數據記錄下來。要是不知道的人,以為兩人還是在做什麼精密性的研究呢,想不到人家也隻是在做一塊簡簡單單的豆腐而已。
第六塊豆腐他們也看了,雖然跟第五塊差不了多少,但是仍然是差了一點,隻有第五塊是最完美的。
陳飛剛把第五塊豆腐的數據全部記錄下來。
突然腦海裡麵叮的一聲。
想起了係統久違的聲音。
“叮,恭喜宿主解鎖古法豆腐的做法,古法豆腐的來源其實已經非常的悠久了,從古時候人們發現第一棵黃豆開始,慢慢的演變成後麵需要黃豆做成的美食,比如說豆腐之類的,豆製品已經以傲然的姿態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之中,這其中的美食自然是不可缺少豆製品的。”
“豆腐是由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喜好煉丹,某天端著豆漿看煉丹入了迷不慎將豆漿灑在了丹爐旁的石膏上,豆漿與石膏融合,形成了第一塊豆腐。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古法豆腐有以下步驟,請宿主注意查缺補漏,古法豆腐的第一步驟……”
係統的聲音來的快,去的也快。
於是現實生活中陳飛,呆愣了幾分鐘之後。
已經徹底把係統給的古法豆腐的步驟,仔仔細細的看了好幾遍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