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繼續靜聽。
這宦官倒像是心裡有事。
他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張安世。
方才慢悠悠地道:“又聞張安世學業有成,頗有建樹,擅治《春秋》……”
張安世聽到這裡,心裡樂開了花。
宦官接著道:“朕心中甚慰,敕張安世為國子學博士,欽哉。”
博士?國子學老師?
張安世這回是真的有點懵了。
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於是又詢問了宦官一次。
這宦官道:“準不會錯,奴婢聽的真切。”
張安世於是叉手,笑了:“哈哈,這一下好了,我張安世嫉惡如仇,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旨意下給的不隻是張安世,還有京城三凶,這三人都敕為助教。
博士正五品,助教從六品。
國子學的博士掌教的,乃是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
也就是說,照例所有三品以上武臣,還有勳臣的子孫,都是入學國子學,張安世教授他們讀書。
可另一邊,卻有人急眼了。
國子監祭酒胡儼大驚,匆匆趕去了見駕。
要知道,國子監之下,設了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館等學堂,如果說國子學是高級貴族們的子弟讀書的地方,那麼太學則是五品官員的子孫讀書的地方,至於其他如廣文館、四門館則允許平民子弟入學。
國子監是國子學的上級機構,都是歸胡儼管理的。
胡儼這個人,平時不惹事是非,成日混日子,狀元出身,卻對功名並不熱衷。
可今日,他終究是急了,還很急。
這還了得?他要臉啊!
於是隻能匆匆去見駕。
此時,朱棣正帶著魏國公和淇國公還在羽林右衛試射火炮呢!
那火藥包炸開,發出山崩地裂一般的響動。
朱棣很滿意,得意洋洋地看著剛剛恢複了公爵,同時擔任了中軍都督府都督的徐輝祖,道:“徐卿家,你看這火藥如何,厲害吧。”
徐輝祖也被震撼了,他解開了心結,既然建文還在,而且已經心灰意冷,他終究沒有繼續彆扭下去的必要。
不過他對朱棣不甚熱情。
甚至在見了火藥之威後,口中喃喃自語:“若當初有此等火藥,必不教北軍入南京。”
朱棣聽罷,臉陰沉下來,所謂的北軍,不就是當初他靖難的軍馬嗎?
你這吃裡扒外的家夥,現在還心心念念著你的南軍,想護著建文?
朱棣頓時怒了,惱恨道:“區區火藥,便想阻擋朕,你未免也太小瞧朕了。朕念你無知,不和你爭執,現在問你,朕的這大寶貝厲害不厲害。”
徐輝祖實話道:“驚天動地。”
“這是你那未來女婿張安世獻上的。”
徐輝祖有些吃驚。
朱棣很滿意徐輝祖的反應,於是又得意洋洋地接著道:“現在曉得朕對你們徐家如何了吧,那張安世可不是尋常的少年,他允文允武,武能操此火藥,文呢……朕剛剛任用了他為國子學的博士,你想想看,國子學的博士,豈不是學富五車?”
“哼,等再過兩年,朕再敕他到禮部鍛煉一二,這禮也就學會了,德才兼備,能文能武,這樣的好少年,打著燈籠也找不著。”
見徐輝祖頗為震驚,朱棣火上澆油:“朕再告訴你,此等好女婿,是朕費儘苦心撮合的,朕心裡有你,有靜怡啊,歸根結底,是朕重親情,不似某些薄情寡義的亡國之君。”
徐輝祖頷首:“以臣觀之,張安世確實與眾不同。”
朱棣道:“這是當然的,這是朕千裡挑一出來的俊傑,還能有差嗎?實話告訴你,這張安世搶手得很,誰不想招他做乘龍快婿?不說其他人,單說淇國公,他就每日到朕麵前念叨,希望朕恩準將他的女兒嫁給張安世……朕不準,他都要哭出來了,恨不能天天給朕磕十個八個響頭,招那張安世為婿……“
淇國公丘福站在朱棣身後頭,一聽,眼珠子都要掉出來,嘴唇哆嗦著,剛想說我不是、我沒有……
可這句話,終是吞了回去,爛在了肚子裡。
隻見朱棣眉飛色舞地繼續道:”可朕思來想去,不成,朕委屈了誰,都不能委屈了靜怡,不能委屈了你啊!你看,你現在還生不生朕的氣?你難道就不覺得自己慚愧嗎?”
徐輝祖道:“臣慚愧。”
朱棣曉得他說慚愧不是真心的。
不過無所謂,來日方長,朕遲早駕馭這一頭老倔驢不可。
於是也很配合地大笑道:“知道慚愧便好。”
等回到了武樓,朱棣又命人將姚廣孝找了來。
而姚廣孝前腳剛到,後腳胡儼便來了。
“陛下,何以以張安世這樣的人為博士,以朱勇等人為助教?陛下啊……國朝的諸學,無不以大儒或進士出身的講官為博士、助教,今日竟如此情狀,豈不令人貽笑大方?”
朱棣看著胡儼氣咻咻的樣子,居然氣定神閒,微笑道:“不對吧。”
胡儼讀不懂朱棣這話裡的意思,便道:“哪裡不對?”
朱棣道:“自皇考以來,便有征辟大儒為博士的常例,這張安世幾人,不正是大儒嗎?”
胡儼這下氣得牙根都要咬斷了:“此豎子也……”
“放屁!”朱棣突然大怒:“難道胡卿家忘了?當初你四處對人言,說此四人已學富五車,滿腹經綸,連胡卿家都沒有什麼學問可以教授他們的了嗎?”
胡儼:“……”
胡儼張大了眼睛,卻是一句話吐不出了。
隻見朱棣拍案而起,繼續怒道:“這是不是你說的,要不要朕命緹騎去徹查?”
胡儼:“……”
顯然,他是記得這些話的確是他說過的。
朱棣道:“胡卿家乃是本朝狀元,學貫古今,連胡卿家都教授不了的人,那還不是大儒?胡卿家,你不要謙虛了,朕信得過你的學問。”
胡儼:“……”
朱棣道:“正是因為胡卿家的舉薦,朕才痛定思痛,下此旨意,為的就是此四大儒能光大國子學,往後胡卿家若還有什麼人才,但可舉薦到朕麵前,朕也定當一並任用,切莫辜負了大才。好啦,胡卿家還有什麼話想說的嗎?”
胡儼道:“臣……臣……”
朱棣虎目一瞪:“胡卿家說話不要總是吞吞吐吐,朕是講道理的。”
胡儼道:“臣沒什麼可說的了。”
朱棣終於露出了笑容,道:“胡卿為國家舉賢,此大功,朕要賜胡卿一萬錢。”
鬨了半天,最後胡儼怏怏去了。
他覺得自己好像有毛病,出殿之後,給了自己一個耳光。
啪,這一巴掌很清脆。
朱棣的心情顯然很好,拉著姚廣孝道:“姚師傅是高人啊。”
姚廣孝苦笑道:“這是以毒攻毒,國子學那些三品以上子弟,一個個荒唐無比,尋常博士和助教都管不住,貧僧思來想去,放了這張安世和京城三凶,怕他們就曉厲害了。再者說了,張安世幾個……平日裡遊手好閒也不成,可如今讓他們為師,或許能夠為人師表,也未嘗可知。”
朱棣大喜道:“朕也是如此作想,一箭雙雕!反正這些混賬,朕管不了啦,教他們自己折騰去吧。”
姚廣孝道:“陛下聖明。”
…………
文淵閣裡。
幾個大學士和文淵閣行走的舍人各忙公務。
此時,解縉看了一份即將要頒發的旨意,不由皺眉起來,喚道:“胡公,楊公……”
文淵閣大學士胡廣與楊榮聞言離座上前。
解縉將這即將頒發的旨意給楊榮和胡廣看。
二人看了,都是大驚。
胡廣道:“自建文伊始,朝廷已許多年沒有征辟文臣了,何況……這征辟的竟是……”
說到這裡,胡廣苦笑。
楊榮看了旨意,也覺得不得要領。
“博士者,掌書籍文典、通曉史事之鴻儒是也,此等人為博士,豈不可笑?是不是聖意錯了?”
解縉道:“來人。”
一個舍人上前。
解縉指著這聖旨道:“這聖旨有何分教?”
舍人回答道:“聽說……是國子監祭酒胡儼公舉薦,說此四人,學貫古今,是非常人,陛下於是欣然敕命他們為國子學博士、助教。”
三人臉色驟變。
楊榮愁眉不展,道:“胡儼公曆來淡泊,何以如此呢?”
胡廣氣咻咻地道:“我看,是因為張安世乃太子妻弟,這是要討好東宮。沒想到他竟是這樣的人,真是錯看了他。”
楊榮則是帶著狐疑的神色道:“可是胡儼公一向清正,如何會與這樣的人同流合汙?”
解縉沉吟不語,卻在這時,突然道:“我看哪,這位胡儼公,也很不甘寂寞哪。”
說著,露出意味深長之色。
這句話,的確是意味深長!
胡儼乃是狀元出身,從出身來看,文淵閣三個大學士,都沒有他好,可如今,三個進士入閣,胡儼卻屈居於國子監祭酒,平日裡他好似怡然自得的樣子,可現在思量來,這老匹夫……隻怕也想入閣,過過官癮。
胡廣便搖頭歎息道:“真沒想到……此等高士,竟至於此。”
倒是楊榮若有所思,他覺得胡儼可能不是這樣的人,隻是事實就在眼前,隻勉強道:“可惜,可惜了。”
解縉目光深邃,淡淡一笑。
…………
張安世終究還是沒有想到,陛下和胡儼會這樣看得起自己。
他高高興興地帶著三個兄弟去宮裡謝恩,可宮裡沒準他們進。
皇帝大致就一個意思……給朕滾,彆礙眼。
於是張安世當著午門宦官的麵,對三凶不由感慨:“陛下加恩於人,卻又不肯接受我等當麵致謝,所謂深藏功與名,事了拂衣去,即是如此。”
說著,深怕那宦官記不住,又道:“此句出自李白的《俠客行》。“
宦官木然點頭。
張安世便與三凶又往國子監,去拜謁國子監祭酒胡儼。
胡儼猶如吃了蒼蠅一般,捏著鼻子見張安世四人。
張安世感激地道:”恩師言傳身教,還舉薦我們四人入國子學為師,學生感激涕零。”
三凶也有樣學樣:“俺也一樣。”
胡儼:“……”
“恩師,你咋不說話?”
胡儼嘴唇蠕動,歎了口氣,道:“你我如今乃同僚,就不必以師生相稱了。”
張安世詫異道:“可一日為師,終身……”
胡儼急了,忙擺手:“要避嫌,避嫌。”
張安世明白了:“我懂,恩師舉賢不避親,讓人欽佩,可也怕有人誤會。以為我們隻是不學無術的草包,是因為恩師與我們親厚,這才舉薦我們。”
胡儼木著臉道:“你說是便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