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吃過了飯。
楊榮便領著微醉的胡廣,離開了糧站。
胡廣晃了晃腦袋,讓自己稍稍醒酒,口裡道:“現在就回去複命?”
楊榮搖了搖頭道:“還早呢,我們去下頭走一走。”
胡廣狐疑地看了楊榮一眼道:“楊公,你又打著什麼主意?”
楊榮道:“你平日看不慣張安世這個,瞧不起太平府那個。現在機會不就在眼前嗎?趁著出來,要多走走多看看,就算你是抱著來找張安世麻煩的心思,也該多動腿才是。”
胡廣嘟囔道:“我可不是……”
…………
楊榮和胡廣不見了。
王縣令要急著去找,張安世卻是很淡定地道:“管他們呢,關我什麼事?他們自己有兩條腿,我也攔不住,不必找了,說不準到時候還給我一本彈劾奏疏呢,咱們何苦用熱臉貼他們的冷屁股!”
“打道回府吧……看來這宣城的情況很不錯,遠遠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我也該回去了……該為這夏糧的事,做最後的拍板了。”
當下,張安世便直接打道回府。
回到了棲霞,各鄉的糧,大抵征收得差不多了,層層統計之後,接著便是入庫的問題。
張安世和高祥二人,自是繼續忙得腳不沾地。
直到三日之後,卻有兩個人,帶著幾個扈從,狼狽地來到了棲霞。
二人神色很冷峻,甚至可以說……用臉色慘然來形容。
從六縣回到了棲霞,這熱鬨的棲霞,與六縣的田園,又是另一番的光景。
可現在,這二人都心無旁騖,好像在思索著什麼。
“楊公,現在回去稟奏嗎?”
抵達棲霞碼頭的時候,胡廣道。
楊榮神色十分疲憊,眼裡布滿了血絲,眼睛也微微有些腫,他深吸一口氣,才道:“去府裡……現在夏糧的數目,應該差不多出來了。”
胡廣點點頭。
二人又繼續埋頭,彼此想著心事。
等到了府衙的時候,讓人通報,張安世卻是沒有出來相迎,隻讓一個文吏請二人進去。
胡廣便忍不住大怒道:“這個小子……真不懂禮數。”
楊榮依舊好像藏著心事,他歎口氣道:“進去吧。”
到達了衙堂,張安世此時正與李照磨說著什麼,直到二人進來,張安世起身道:“二公有禮,請坐。”
楊榮看了他一眼,便落座。
張安世則是麵露擔心地道:“二公這是怎麼了,怎麼好像……”
楊榮擺擺手道:“無事……無事……夏糧征收得如何了?”
張安世如實道:“大致的數目出來了。”
楊榮道:“你直說罷,不要遮遮掩掩。”
張安世道:“說出來,可能會嚇到你。”
楊榮苦笑:“不,我已嚇不到了,有一些情況……”
他本想說下去,可又覺得不妥,便又將這些話吞回了肚子裡,轉而道:“但說無妨。”
張安世卻是乾脆大氣,道:“你自己看賬簿吧,當然……這是剛剛統計的,還會有誤差。”
張安世親自將簿子交給了楊榮。
楊榮便將這簿子攤開,與胡廣一起看。
他們輕輕皺著眉,細細地看著。
隨即,楊榮幾乎是屏住了呼吸,整個人竟是紋絲不動。
一旁的胡廣,更是看得眼睛都瞪大了。
他們已經了解了情況,對太平府不敢說是了如指掌,可至少初步的了解是有的。
可真正的數目,卻還是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胡廣終究還是忍不住驚呼道:“怎麼可能!”
張安世笑了笑道:“怎麼不可能?”
楊榮深吸一口氣,卻是抬頭道:“我明白了。”
胡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不解道:“楊公明白了什麼?”
“我明白了……”楊榮失魂落魄地喃喃繼續念。
胡廣急了:“到底明白了什麼?你倒是說呀。”
楊榮肅容起來:“我終於明白……為何……為何姚師傅要如此了,哎……”
說著,楊榮站起身,將簿子合上:“這些糧,何時可以入庫?”
“就這幾日……”張安世道。
”乾得好。”楊榮道:“我需立即回稟陛下,就不能在此久留了,威國公,告辭。”
他什麼也沒說,拱拱手,轉身便走。
張安世在後頭追:“我的簿子,我的簿子,還要留著對賬呢。”
楊榮沒理他,走得比較急。
胡廣隻能悶頭追上去。
張安世:“……”
一個文吏小心翼翼地湊上來:“公爺……現在該咋辦?”
張安世隻好道:”再算一遍吧。”
文吏也隻能苦笑道:“是。”
…………
“太公……太公……”
李秀才又喜滋滋地回來了。
這幾日,他每日都回來,而且每一天,都會帶來好消息。
當然,其實也是有壞消息的。
不過這些壞消息,都是那些賤商,還有那些入棲霞的農戶們提供的。
拋開事實不談的話,這些賤商和農戶,懂個屁的莊稼和買賣。
當然,其中最主要的是,太公和所有的士紳和鄉賢們一樣,都不喜歡聽壞消息。
李秀才有了教訓後,痛定思痛,經過再三反思之後,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該怎麼做,知道該怎麼說了。
張太公正坐著喝茶,一旁的女婢,小心翼翼地給他捶著腿。
張太公呷了口茶,忍不住伸手朝那女婢嬌嫩的臉蛋,輕輕捏了一把。
等這李秀才進來,他才立即收回手,擺出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咳嗽一聲道:“噢……回來啦?”
李秀才帶著蓋不住的笑容道:“太公,好消息,聽聞……鳳陽和淮安府、安慶府,都因為旱災,糧食減產了不少,今歲的夏糧……怕是征不上來了。可即便這樣,不少農戶……還是準備要挨餓呢。”
頓了頓,他接著道:“今日的糧價,倒是沒有漲了,依舊還維持在昨日五兩三百錢上下的價。不過想來,過幾日,等其他各府的消息傳來……這價錢,還得漲。”
張太公聽罷,便又問:“太平府有什麼消息?”
李秀才便道:“我在棲霞碰到了幾個學兄,他們都說張安世完蛋了,陛下已察覺到了太平府積弊重重,所以特命文淵閣大學士楊榮和胡廣去徹查。太公啊,此二公都是宰輔,他們去徹查,可見這案子有多大!”
“我還聽說,太平府餓死了許多人,可都被縣裡捂著消息,多半和這事有關。我那幾個學兄,可都是正人君子,絕不會有錯的。”
張太公聽了,喜笑顏開地道:“果然,果然……哈哈……好的很。哎呀,你辛苦了,這些日子,都是你來回的跑,其實……你也不用去棲霞,這幾日啊,有一些親友來拜訪,其實也都這樣說。哼,張安世……那狗賊,也有今日了,這樣的國賊一日不除,天下一日不安。”
張太公先是高興地笑,隨即又咬牙切齒,眼裡迸出深深的恨意。
張太公接著便又看向李秀才,道:“待會兒去賬房,取十兩銀子,你這些日子辛苦……”
“長者賜,不敢辭,多謝。”李秀才大喜。
……
紫禁城……
看過了自鳳陽、淮安和安慶等府來的奏報之後,朱棣憂心忡忡。
他忙召大臣來見,指著這些奏報,沉著眉頭道:“竟是減產了這麼多……還請求朕免賦……”
朱棣的臉色陰晴不定,大臣們大氣不敢出。
卻在此時,有宦官進來道:“稟陛下,楊公和胡公覲見。”
朱棣顯出不悅:“去了這麼多日,現在才回?宣進來,正好有大事和他們商議。”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