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見張安世驚訝的樣子。
此時也意識到方才顯得過於有些激動了。
他定定神,道「張卿,現在船上的將士們,還不能下船,更不離船回鄉,他們在海外已漂泊了這樣久,何其辛勞。正因如此,所以朝廷這邊該趕緊將船隊接管,方可令他們早日登岸回鄉。」
張安世道「臣明白了。」
不得不說,鄭和是十分穩重的人。他命人繼續留在船上,隔絕了碼頭和船上將士們的消息,就是因為這財富實在太大,難保不會有人覬覦,倘若讓其他人來清點,鄭和顯然也是信不過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連夜奏報朱棣,陛下這邊派遣信得過的人火速接管船隊,確保金銀的安全。
而朱棣令張安世去坐鎮,顯然也是出於對張安世的信任。
說難聽一些,這等事,有時候連兒子都信不過,尤其是遠在安南和爪哇的兩個討債鬼。
朱棣沉吟片刻,又道「丘卿家。」
丘福此時心也已稍稍放下一些,好消息是,兒子還活著,壞消息是,人還在萬裡之外漂著呢。
聽到陛下點名,丘福忙收起心情道「臣在。」
朱棣深深看了丘福一眼「丘卿家為副,隨張卿一道去點檢吧。」
丘福立即明白了朱棣的心思,這金銀,和他的兒子有關,此番他興衝衝的來,想打聽一點兒子的消息,隻不過終究還是有些失望,他這幾年身體不好,幾乎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的差事。
此次,朱棣也是希望丘福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顯示朱棣對他這個老兄弟的信任。
丘福道「臣遵旨。」
事情急切,張安世與丘福領命而去。
而朱棣卻也已命大臣們告退。
不過朱棣反而更加的焦慮起來,帶來了一大筆的金銀,這金銀有多少,他心裡也沒底。
倒是文淵閣裡,卻是熱鬨了。
因為這新的文淵閣,現在設置了一處專門的書齋。
當然,名為書齋,卻是大學士和舍人們偶爾來喝茶的地方,畢竟……總不能在文淵閣裡光明正大地弄一個休息室或者茶房亦或者是食堂吧。
這裡書架子上,擱了許多書,當然,裝飾的意義更大一些。
舒服的大沙發,蒙著的乃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牛皮。
得了空,在此一坐,茶水一端,一下子,這大學士的格調就出來了。
每當坐在這裡的時候,隻怕許多學士和舍人都忍不住在想,當初太祖高皇帝,怎麼就那麼摳呢?好歹也是文淵閣的學士,卻非要給一個那樣險惡的環境,讓人呆著。
「金銀?」此時,胡廣的表情有些誇張地道「這一次鄭公公這樣大張旗鼓,看來收獲不少吧。」
其他三個大學士,都微笑不語。
胡廣忍不住發牢騷「怎麼?諸公都喜歡抿嘴不語,倒像是做了官,就非要擺這樣的架子一樣。」
「咳咳……」楊榮咳嗽,道「胡公說笑了。」
胡廣卻道「老夫今日不問你,老夫今日問解公!解公,你是出了海的,見多識廣,你來說說看,這得帶來多少財富啊?」
解縉皺眉,很認真地想了想,沉吟著道「不好說。」
胡廣道「為何不好說?」
解縉道「海外的土人,金銀是有的,不過……若說富庶……自是遠遠及不上我大明。可鄭公公這個人的性情,解某也知道,他是極穩重的,若是沒有紋銀數百上千萬兩,他不會如此在意。」
「上千萬兩。」胡廣倒吸口涼氣,隨即發出嘖嘖嘖的聲音。
解縉接著道「
也有可能更多一些。不過啊,雖有這樣多的金銀,又有何用?現如今要修這鐵路,每年陛下可是五千萬甚至七千萬兩紋銀的開支。當然,有了這筆銀子,也終究能讓陛下緩一口氣,算是好事。」
胡廣忍不住道「說也奇怪,當初朝廷是一兩銀子恨不得分為三瓣花。現在好了,現如今的開支,真正是駭人。」
解縉倒是泰然自若地道「天下已是變了,不能用從前的思維去琢磨這事。」
胡廣挑眉一想,隨即默然點頭。
雖然這一套,好像和他所學習的儒家精神有些不太配套,可架不住……他也是受益者,好歹自己是躺在沙發上,有了讓自己衣食無憂的俸祿。
…………
相比於文淵閣裡幾位學士的悠閒自在,另一個張安世與丘福二人卻沒有這麼舒坦了。
他們連夜帶著一千多人馬,火速地抵達了鬆江口港口。
張安世對於處理這種事也算是有經驗的,他帶著人一到,立即封鎖了船隊所在的幾處碼頭。
緊接著,便與丘福登船,去見鄭和。
一見到有人來,船上幾乎是歡聲雷動。
要知道,對於水手們而言,真正的痛苦未必是海上遭遇了風浪。
而是分明已抵達了陸地,放眼看去,故土就在眼前,卻依舊得乖乖地在船上待著,不能越過雷池一步。
現在好了,朝廷的欽差來了,也就意味著,他們終於可以登岸了。
鄭和披著一件猩紅的披風,穿著澹黃的欽賜魚服,被海風一吹,披風獵獵作響,他與張安世、丘福相互見禮。
見丘福憂心忡忡的樣子,鄭和卻露出微笑,補上了一句「淇國公,恭喜。」
丘福一愣,這一路來,心情實在複雜,他其實已經接受了兒子平庸的事實,畢竟……以前是覺得兒子老實,後來漸漸發現,兒子這不是老實,簡直就是有點傻。
同樣是公爵的兒子,朱勇、張軏這些人,可不會興衝衝的被張安世拎去萬裡之外。
何況自登了船,見許多人都是形如枯槁的樣子,身體乾瘦而黝黑,這黝黑的膚色上,還帶著營養不良所帶來的黃斑。
於是他腦海裡,立即就想到丘鬆餓成皮包骨的形象。
丘福年紀大了,受不了這樣的刺激,隻覺得心塞難耐。
緊接著,便是進行交割了。
交割是很複雜的事,除了交代注意的事項,還有……便是鄭和取出海圖誌,這裡頭……記錄了這一路航行的建文,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水文的資料,當然,還有艦隊中死亡的人員,因何而死,亦或者立功受賞的人員等等。
下西洋,並非隻是艦隊出去走一遭這樣簡單,它是具有開拓意義的,而海圖誌,才是最有價值的無價之寶。
隨即便是重頭戲了,鄭和領著張安世和邱福至旗艦的底艙。
底艙一開,馬燈一照,驟然之間,張安世和丘福二人的麵上便被映射得金光閃閃。
「臥槽。」張安世忍不住震驚地道「你們搶了這麼多?」
實在是太過於吃驚了,可此言一出,張安世便立即覺得失言,趕緊將嘴閉上。
丘福顯然也是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金銀的,竟是直接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鄭和似早就料想到一般,笑了笑道「所有的船都裝載滿了,接下來,就有勞殿下與淇國公了,咱也該下船去歇一歇了。」
張安世和丘福不知道有沒有把鄭和的話聽了去,但是二人的眼珠子卻久久地盯著那金燦燦的玩意,眼睛一時間挪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