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姬昌病逝後,世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武王繼位後,以示仍秉承文王之天命,繼續利用商朝暫時無暇西顧的良機向東擴張。
而此時的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
帝辛殺了叔父比乾,囚禁了另一個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牽連的貴族如微子等則審時度勢,投奔了周國。
武王無疑從來奔的殷商貴族那裡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機密情報。
時機已經成熟,武王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在盟津的與盟諸侯一起出兵。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
同年2月21日,周軍抵達孟津,與庸、盧、彭、濮、蜀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人,不少地方的國君親自趕來。
同年27日清晨,在牧地,周武王莊嚴誓師說:“俗話說,牝雞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現在紂王隻聽信婦人之言,連祖宗的祭祀也廢棄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讓他們去危害貴族,擾亂商國,今天,我姬發是執行上天的懲罰!”
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即為《尚書》所記載之“牧誓”。
28日拂曉,聯軍進至牧野。
《詩經》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朝歌方麵,第一批緊急軍情前腳剛傳到,聯軍自己後腳就跟著來了,著實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可以破敵,而且也沒有可用的戰車,單靠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正銳。
帝辛驚聞周軍來襲,隻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
根《史記》記載,帝辛出動的總兵力有七十萬人,另一些文獻記載是十七萬。
《詩經·大明》稱:“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逸周書·克殷》記載:周軍先由呂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衝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
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全無鬥誌,紛紛倒戈,帝辛既然強迫這些奴隸和戰俘上戰場,自然會在後方以親信部隊押送,防範他們反叛或逃跑。
這些少量忠心的禁衛軍,也是帝辛手中最後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徒眾在周軍的強大衝擊下慌不擇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後方精兵的阻攔。
好漢不敵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武士也陣腳不穩。
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麵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
再加上身後聯軍的戰車、甲士、步兵一層層的進攻,帝辛的最後一道陣線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馬加鞭,逃離戰場。
商軍殘餘的抵抗仍然持續了一天,但已無力挽回局麵。
帝辛見大勢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正式滅亡。
周武王趕到鹿台時,用“輕呂”擊刺帝辛的屍體,並親自斬其頭顱懸旗示眾。
另有一百多個商朝的大臣貴族被俘。
他們將被帶回周京,作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殺死。
但攻克殷都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更重要的任務是消滅東方的商朝殘餘勢力。
按照事先的方略,聯軍隨即兵分四路,向東南方進發,去征討商的殘部和忠於商的方國。
剩下的商軍由於後方根據地已經失掉,前方又處於敵對夷人的包圍下,實為兩麵受敵,經過激烈戰鬥,也大部被擊潰。
史稱周軍驅逐商朝大將蜚廉於海濱而殺之,可見戰線已經拉長到了東海。
出身戎狄的聯軍進行了長時間的屠殺和劫掠。
《逸周書·世俘》稱: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被殺死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被擄為奴隸的有三十三萬。
這麼大的數量不都是軍人,還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還在商人的國土上大肆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在武王名下就被獵殺了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不到兩個月內,主要的戰鬥已經結束。
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
祭室的地點就選在牧野,正是這個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業。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商朝原領地的一部分作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國,作為商朝的延續,商朝南征的軍隊也沒有被完全消滅。
周武王死後,武庚聯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發動“三監之亂”,最終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殘餘勢力才被完全消滅。
牧野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製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麵興盛開辟了道路。
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隨著時間的推移,牧野之戰也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麵紗。
當時的記錄下,帝辛尚不失為一個有嚴重缺陷的英雄人物。
然而到了後世,“紂王”卻成了荒淫無恥、殘暴不仁的昏暴之君,被潑上了越來越多的汙水。
與之相應,牧野之戰這場“血流漂杵”的征服戰爭,也就成了吊民伐罪的反抗暴政的正義之戰。
在後世儒家的傳說中,周軍“前歌後舞”,沒有殺一個人,沒有流一滴血,商朝就自行崩潰,在人民的擁戴下,武王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天下太平。
當然,這樣的神話,在後世仍然一場又一場地上演,不過再也沒有像牧野之戰這樣成功的了。
第三場:長平之戰。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擊敗於閼。
這時,魏人範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