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
諸葛亮采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
蜀漢穩定了南中,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出師北伐。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
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合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
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穀。
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
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張合走子午穀,曹真走斜穀。
諸葛亮駐軍於城固、赤阪。
諸葛亮火燒上方穀,然而在即將獲勝之時,天降大雨,連綿三十餘日,魏軍撤退。
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
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
諸葛亮割麥於上邽。
司馬懿追亮至鹵城,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
同年五月,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於是司馬懿退還保營。
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諸葛亮還師,張合追亮退兵至木門,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諸葛亮先後出入岐山約六次,真正北伐隻有兩次,但這兩次北伐戰爭都有著巨大的曆史意義!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穀道,四月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
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
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
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
八月,諸葛亮病情日益惡化,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病逝之前已交代後事,讓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薑維負責斷後。
楊儀、薑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薑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奔行數裡,司馬懿不敢再追趕。
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穀後,才訃告發喪,後世稱之為“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
當天幕中播放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場景的時候,又是大量的彈幕來襲,全都是丞相保重的話語!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一代忠臣諸葛武侯就此隕落,此乃華夏最意難平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