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的京都,汝陽王府內因為官家病危的事情,忙成一團,根本無暇顧及千裡之外林家人的死活。
因此,幾名暗衛遲遲沒複命的消息,一直沒傳到趙嚴耳中。
這大半冬日,眼瞧著進了尾聲。
終於在開春之際,遠在**鎮的百姓也收到了京都傳來的大新聞。
纏綿病榻多月的官家,兩日前身故了。
官家身邊的內侍宣讀了官家留下的遺詔,封平陽王趙括為太子,即日繼承皇位。
此消息一出,各大酒樓茶社的關注力全部落在了朝堂上的那把龍椅上。
百姓們茶餘飯後不議論兩句,顯得跟不上時興。
“聽說沒,新官家發妻早死,後位空懸,這會兒各家大族都變著法子把女兒往宮裡送呢!”
“咳,能不能順利即位還不好說呢,我聽到的消息說,聖人……哦不是,現在應該叫太後老人家,對內侍的詔書存有疑慮,說往日跟在官家身邊時,聽得最多的就是他對汝陽王殿下的誇讚,懷疑詔書的真偽。”
“啊?還有這種事?那一個有詔書做保,一個有太後這棵大樹,到底誰能當上官家啊?”
有說平陽王為人和善,風評好適合當官家的,有說汝陽王孩子多,好生養且更年長的。
不管爭論成什麼樣,最後都有個一致的結論。
那就是,不管誰登基,百姓的日子都照過。
又這麼過了大半月,冬去春來,**鎮城外河流旁的柳樹枝丫抽了芽,種在地裡的冬小麥在逐漸溫暖的日光中猛地躥個頭。
京都那邊朝堂上吵得不可開交。
兩方人馬互不相讓,各為其主,一時間討論不出個所以然。
最後未免國一日無君,落在南蠻以及周邊附屬小國眼中,喪失大國風範。
推由平陽王趙括上位,處理朝中各大小事務,但不舉行加冠禮。
待確定最終人選,才能名正言順坐上那把黃椅。
期間,汝陽王趙嚴為攝政王,輔助處理國事。
這樣一來,兩方勢力拉鋸得更加厲害。
日子一天天過著,又是半月過去,眼見著到了春三月,上巳日。
本應該是個踏青遊玩的好日子,林家人半月前就做好規劃,帶上一家老小到城外玩兒。
沒想到短短半月時間,卻出了件了不得的大事。
一連多日林家人走在街道上,都能從大夥兒臉上看到擔憂的神色。
這種情緒,在進入蓮花村及周邊幾個村莊時尤為強烈。
林老太按照慣例每月回蓮花村義診一回,這次剛好趕上慶娘孩子百日,便把祥雲也帶著一起了。
剛到村口就撞上不少行色匆匆的村民,個個身上裹得嚴嚴實實,手上背上全是密封的簍子和鋤頭。
老太太趕緊拉著個人問道:“是村裡出什麼事了嗎?”
那人見是林大夫,歎了口氣:“哎!今年的稅收怕是要交不上了!”
“為何?我上次來,大夥兒還跟我說今年春天來得早,沒準收麥子的時間能提前幾日,”林老太想起上回村民們興高采烈的模樣,心裡的疑惑逐漸放大,“我看過地裡的麥子,顆粒飽滿圓潤,怎麼會交不上糧稅呢?”
“地裡有了害蟲,不知從哪個地方跑來的,以前見都沒見過,大夥兒買了藥來殺,結果害蟲沒死,倒是把麥子弄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