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歌!
北淩雲京,淩不惑、淩子域快馬加鞭趕回紫延宮,勸說北淩老王發兵,然後一切如他們料想的那樣,並不那麼順利。
北淩老王在聽說兩個兒子一同回來之後,高興的來不及換掉紫色的褻衣,隻是外披一個黛色的披風,就命內官喚兩個兒子進臥房續話。
“父皇,這麼晚了還怎麼精神,說您六十,真沒人相信。”淩子域一上來,行禮帶拍馬屁,一貫的沒個正經。
老淩王似乎習慣了這個潑皮兒子,不但不生氣,反而樂嗬嗬的。
但他轉眼望向淩不惑的時候,眼中竟然閃現絲絲的愧疚和不安,而後他主動笑著問候,似有討好的意思。
“你也回來啦。”
“嗯。”淩不惑頷首,態度不錯,可臉上的表情卻有些敷衍。
“嘿,怎麼著,我在,你們倆說話不方便是麼?”淩子域插嘴道。
“當著你爹和兄長的麵兒,休得胡鬨。”老淩王假意發怒,實則也是寵著慣著,連稱呼都尋常家宅的一般,半點沒有帝王的威嚴。
“總共就差半炷香的時間,憑什麼他就占了這麼大的便宜。”淩子域很是不滿。
“彆扯些有的沒的。”淩不惑瞪了他一眼,而後對著自己父皇客氣的問道“陛下打算何時出兵赫和?”
“老大,你心裡知道還不到時候。”老淩王麵對這個兒子,總是不自覺的緊張。
淩不惑不做聲,隻是盯著他的父親,淩子域這時也安靜下來。沒錯,他們三個人的心裡都清楚,如果想一舉雄霸東境,現在出兵的確不是時候。
可若北淩不能抓準時機,那便也可能將東境的繁華拱手讓給西戎蠻夷。
“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時機,您有把握麼?”淩不惑想到尉遲予初對自己的期盼,不禁握緊拳頭,反問道,仿佛北淩的霸業與她的信任相比,不值一提。
“今日的西戎不同往日,有遼遠之王的介入,東境未來如何,誰也沒有把握。”淩子域悠然的開口。
“所以,若東境的穩固不在,又何談北淩的霸業。”淩不惑補充。
“東啟與北淩共存幾百年,此消彼長,相持不下,如此好的機會,不可輕易放過。”北淩老王很是堅持。
“東境共同禦西舊盟仍在,您是唯一一個還健在的君王,就當真不怕萬夫所指?”淩不惑似有威脅,淩子域聽罷,很是緊張的瞥了眼自己的父皇。
“若今日換做明帝啟衍昭,他會毫不猶豫的拒絕你。欲成大事,何患誹言。”
“父皇,您老人家不要這麼固執,當下的局勢真的很危險,若東啟都抵抗不住西戎的鐵軍,北淩就一定可以麼?”說到關鍵處,淩子域還是幫著淩不惑,兄弟連心可見一斑。
北淩王思索了一會“當即出兵也不是不可能,隻不過這個命令寡人不會下。”
“父皇,剛還誇您不老,現在怎麼又糊塗了呢。您是一國之君,您不下令,誰能做的了這主兒。”淩子域抱著胳膊一臉的訝異,淩不惑也是鎖眉沉默。
老淩王這時遞給這個龜兒子一個眼神,淩子域瞬間明晰。
“父皇年邁,糊塗的很,這軍中大小決斷恐怕得讓儲君做主才行。”
“那好,若是您沒有意見,那就讓他來做主。”淩不惑沒有多想,立馬讚同這個提議。
“我做不了主,我又不是儲君。”淩子域耍起了無賴。
“太子不是儲君是什麼?”淩不惑瞪著他問道。
“你心裡清楚的很,淩子域才是太子,我是淩子域麼?”淩子域突然站了起來,頤指氣使指著自己這個沒心肝的哥哥的鼻子質問道,十幾年前的一幕幕又浮上眼前,如海的委屈一下子湧上心頭。
東啟北齊叛亂被鎮壓後,姑奶奶被誅,姨母投井,在這雙重打擊之下,他們的母親常樂水本就是心碎不已,長病不起,誰料當時赫和潛伏在北淩皇宮女醫館細作玄來,故意泄露老淩王借她之手以達成攪亂東啟局勢的目的,常樂水這才意識到自己丈夫才是這樁慘案的始作俑者,而她自己則親手害死了妹妹及姑姑,萬念俱灰之下,她決議離開皇宮。
可她放不下兩個兒子,又感念往日淩王為她遣散後妃、獨宮專寵的情誼,便決議隻帶走一個兒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實難割舍,到底該帶走哪一個?
好在兩兄弟的性子截然不同,小兒子淩子期癡心音律、不拘一格,大兒子淩子域沉穩老練、有誌社稷,那便隨了他們倆心性,也可不因自己的私心而枉度此生。
可大兒子機敏,發覺了母親的異樣,又在無意間偷聽到了她與貼身侍女的計劃,才知道自己被母親拋棄。他知道母親心裡的苦楚,不敢勸阻,況且他心裡清楚母親的秉性,下定決心的事誰也改變不了。
在計劃實施當日,常樂水本想支開大兒子去賢哲殿聽淩王議政,誰料淩子域誆騙弟弟淩子期與自己護換衣服,好戲弄父皇。
淩子期本就是個潑皮猴,自然滿心應下,可就在自己興衝衝的離開後,母親放了一把大火,帶著穿著自己衣服的哥哥,通過事先打點好的路線,偷偷出了宮去。
後來大火被撲滅,淩王放出皇後及幼子薨逝的消息,找來彆的屍體代替母親和哥哥的下葬,淩子期才幡然醒悟,原來哥哥為了跟隨母親一道,算計了自己。
一個十歲的小孩被搶了母親,氣都發了狂,把自己悶在屋子裡整整十天。
等他再出來之後,淩子期就改叫哥哥名字淩子域,而後表現的比從前更加的頑劣不堪,長大之後故意沉迷聲色、縱情縱欲,越是人多越是得意狂悖,為的就是將他哥哥的名字敗壞至極,好解了他多年的心頭之恨。
如他所願,十五年的時間裡,全天下都知道淩子域是北淩荒誕浪蕩、扶不起的太子,而淩子域本人雖恨的牙癢癢,但自己對不住弟弟在先,不得已另改了淩不惑這個新名字。
老淩王對兄弟倆的恩怨都清楚,他也比誰都清楚小兒子不是一個能繼承江山的主兒,但因為心中有愧還是越發寵愛縱容,甚至不顧朝臣反對立他為太子。
不過,他心裡還有另外的打算。
他秘密前往三行書院多次,那個從小就精於謀算的大兒子終於答應回來幫他打點內朝隱秘的一應事務,這可讓他高興壞了。
至於淩不惑,他心裡在意父親對母親傷害,始終不肯叫他一聲父皇,淩王也不並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