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
朱元璋再次痛恨起女真族來。
就是因為他們對華夏閉關鎖國!
鎖著鎖著,百姓連老祖宗的文字都質疑,覺得是愚昧落後的!
鎖著鎖著,他們就要開始崇洋媚外,要放棄華夏的文字!
連他這樣沒啥文化的人都知道,要識字,要讀書,才能讀懂曆史,才能讀懂先人的智慧。
所以,他登基之後,大力興辦學校,積極鼓勵文學創作。
若是後人要廢除漢字,那華夏文人的作品,該如何傳世?
華夏的史書,無人能讀懂!
朱元璋不由得捏緊了拳頭。
這該死的女真族,真是不滅不行!
......
【第二種方案,是繼續使用繁體字。】
【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無需任何改變。】
【但是,正如大家所擔心的那樣,學會讀書寫字談何容易。】
【漢字的難度,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出了名的地獄級難度。】
【想想看,我們上了六年的小學,才勉強掌握了常用的簡體字。】
【並且如果我們不上繼續上中學的話,這些簡體字也未必能完全記住,更彆提更為複雜的繁體字了。】
......
曆朝曆代那些沒有讀過書的人,看到天幕中那複雜的繁體字,都有些發怵。
他們要是讀幾年書,也未必能寫出來常用的繁體字。
一個字,那麼多筆畫,看著都頭大。
而有些讀書人,此刻內心卻泛起一絲酸楚。
為了掙點銀子,他們選擇抄書。
他們會在讀書的空餘時間抄書。
往往抄一本書,就要耗費大半個月。
就是因為繁體字難寫,還得抄得工整。
但也正是得益於古代書籍數量有限,他們才能得到不錯的報酬。
所以,抄書讓他們得以維持生計,卻是少了一些讀書的時間。
他們心中總是有些患得患失的情緒。
......
【當時新華夏主要的生產力來自於青壯年,即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人群。】
【所以,得給這幫人掃盲,讓他們趕緊識字。】
【這樣才能對推動社會生產、實現民族複興起到關鍵作用。】
【可是,如果讓十幾歲到三十多歲的青壯年都去接受長期教育,那麼誰來搞生產呢?】
【本來就糧食短缺,很容易餓死人。】
【而一旦勞動力減少導致糧食產能下降,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推廣繁體字不是難不難的問題,它完全就行不通。】
......
各朝代的皇帝們陷入了沉思。
事實確實如此。
掌握繁體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往往需要數年的努力。
新華夏急需培養識字的青年,他們才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