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年間。
朱棣的眉宇間霎時燃起怒火。
“這是什麼世道!”
他完全沒想過,自己的抄家竟然像是壓向這些富商士紳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是離心之舉!
他們不是應該感到害怕,變得更加聽話嗎?!
怎會如此?!
他真的不理解!
然而,事情已經這樣了,他還得想辦法補救。
如今的問題是民心不穩,那他得安撫民心!
既然李自成大軍將至,女真族也虎視眈眈,那他就借這個機會,好好會會他們。
想到這裡,朱棣的憤怒稍減,再次自信起來。
這既是大明王朝的危機,也是他大展身手的機會。
畢竟,他最擅長的,就是打仗,不是嗎?
......
【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勢越來越猛,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局勢日益危急。】
【關外的清軍也像聞到血腥味的猛獸,一波接著一波地撲上來撕咬試探。】
【此刻的你,急需一場勝利,哪怕是一場小勝,來穩住這搖搖欲墜的人心。】
【你想起了自己當年縱橫沙場的鐵律。】
【要麼凱旋而歸,要麼馬革裹屍,絕無第三條路可走。】
......
李世民眉頭微蹙,不著痕跡地輕輕搖了搖頭。
此時的朱棣,確實需要一場勝利,來挽回岌岌可危的民心。
然而,這種非生即死的做法,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本就民心不穩,若繼續這般強硬行事,連軍心都要不穩了。
屆時,要是連士兵都向李自成投誠,那朱棣就徹底的眾叛親離。
大明,也就沒救了。
不過,李世民總有種感覺。
真實的朱棣應該不是這樣的做法才對。
......
【你召來京營僅存的幾個老油條宿將,指著城防圖。】
【用不容置疑,帶著血腥味的口吻下令,給你五萬人,給朕守住彰義門,守不住,朕滅你滿門。】
【可真實的情況是,能拉上戰場,能打的人,都不到兩萬人。】
【你自以為,重賞重罰之下,定有不怕死的亡命徒。】
【你甚至許諾,勝則封侯,賞萬金。】
【那位被點名的老將軍,低頭看看底下那些麵黃肌瘦,連盔甲都湊不齊的所謂的京營精銳。】
【再抬頭看看城外漫山遍野,殺氣騰騰,嗷嗷叫著要“均田免糧”的流寇大軍。】
【最後,他抬頭看了看在龍椅之上,你那張因暴怒、焦慮和絕望而扭曲變形的臉。】
【他沉默著磕了個頭,領旨,轉身離去。】
......
永樂年間。
此時,朱棣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祥之感。
這位老將軍這樣的反應,要麼就是直接棄城而逃,要麼就是要陣前倒戈了呀。
同時,他心中對天幕中的這個視頻頗有些不滿。
他根本就不是隻知道用強硬手段的皇帝。
如今局勢已然如此危急,在陣前,他勢必不會這樣做的啊!
他先前抄家已經失去了民心,若此時再逼彆人立下軍令狀的話,豈不是連軍心都要失去!
屆時,還有誰來守城?
李自成的大軍,也如同過無人之境。
......
【三天後,消息傳來,他根本沒去彰義門。】
【而是趁著夜色,他悄悄打開了另一個方向的得勝門。】
【帶著手下那幾千還能跑路的殘兵敗將,開城門投降李自成。】
......
洪武年間。
朱元璋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喊道:
“老四,你糊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