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部分支出一開始沒有那麼高,按照之前政策,進行實估的話,八十萬最多變成一百萬或者一百二十萬。
但隨著戰事吃緊,邊境糧食短缺,再加上入中法屬於異地結算延期付款的賒買製度,操作極為繁雜。
從交貨到取款,距離遠、時間長、交引批轉手續多、交通費用大,與現錢交易相比,資本周轉慢、交易成本高等特點,造成了支付的價格越來越高。
因為宋政府的購買機構為了獲得足夠的入中糧草,必須多給交引、高予虛估。
交引發行越多,結算機構就越無力及時兌現,勢必導致交引的票麵價格縮水而向實際價值回歸,最終挫傷入中者的積極性。
而一旦入中減少影響了軍需,購買機構隻能更進一步加大虛估。並且作價不合理,又導致各場務要多付茶葉。
入中商人多半與邊地官吏相勾結,故意高估入中貨物的價值,從中漁利。
這種虛估之弊又使宋政府蒙受嚴重損失。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八十萬的成本,實估最多一百萬。
可商人和邊地審查官吏勾結,抬高貨物價值,把八十萬成本抬到一百五十萬,大大增加了宋朝朝廷的支出成本。
李諮的見錢法就是把大量國庫裡的現金運到邊關去,你當場運貨,我當場結現金,就避免了資本周轉慢、交易成本高等缺點。
然而對於貪官汙吏以及大茶商來說,這個辦法減少了他們的牟利空間,自然紛紛反對。
對於三司使等高層來說,他們不一定參與到裡麵的貪汙中去,畢竟他們的工資非常高,沒必要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貪汙。
可見錢法需要把國庫大量的現金運到邊關去,短時間內會把國庫掏空,讓朝廷變得無錢可用。
結果就是下麵的茶商和貪官汙吏形成一股反對勢力,上麵的朝廷大臣又形成了另外一股反對勢力,結合在一起對李諮的改革派群起而攻,最終造成李諮被貶官,見錢法改革失敗。
今年眼看李元昊要叛亂的勢頭越來越猛,邊境又要開戰,戰事一起,國庫消耗不計其數,為了節省這部分虛估支出,趙禎又想開交引法。
畢竟交引法確實不錯,每年能為朝廷省一百多萬貫錢,對於朝政支出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了。
然而還是那個問題。
再次實行見錢法,下麵的大茶商和貪官汙吏反對,上麵管錢袋子的朝廷大臣們也反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