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出雍雞關,直取升龍
普通人看不出白話文改製之後的影響和用處,馮京作為高智商人才,自然能瞧出裡麵的門道。
很簡單一個道理,百姓的知識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些人完全不識字,有些認識一點字,但不多,還有些認識常用字,晦澀難懂的字就不知道了。
所以有的時候朝廷出台政策,發布到下麵的縣裡去的時候,即便在官府以及城門口甚至各村口張貼公告,百姓該看不懂還是看不懂。
這個時候他們要麼請教村裡的秀才舉人,要麼找那些認識字的地主豪紳。靠他們自己,很難理解新頒布政策是什麼意思。
如此又衍生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認識字的人太少,地主豪紳就可以通過拉攏那些認識字的秀才舉人,達成知識以及文字解釋的壟斷權。
比如朝廷今年要下調一部分稅收,地主豪紳們和鄉村認識字的知識分子聯合起來,向百姓解釋朝廷今年要正常收稅,希望大家提前準備好要繳納的稅款。
而當時各縣的人手不足,稅收的製度屬於層層遞進式。
縣衙的官老爺吩咐吏員去催稅,吏員就會去鄉鎮村莊找到當地宗族、地主、富戶,讓他們組織百姓繳納稅款,同時吏員也會與這些地方豪紳勾結。
三方一起看似互相監督,實際上互相勾結,這就形成了北宋初期的差役法,欺上瞞下,對底層進行可持續竭澤而漁。
因此彆看朝廷掌握地方的方式很簡單,中央大員控製著各路,各路管轄著各州,各州又對各縣負起責任,最後再由各縣的官吏治理基層,達到層層管轄的目的。
但實際上基層的治理權並不在縣衙官員手裡,他們與普通百姓之間,還隔著當地宗族、地主、富戶以及差役。
隻要這幾方聯合起來,想要架空一個地方縣令還是沒什麼問題。
現在考成法下,隻是治理好了官員,吏員現在也有官府發工資,又有上升渠道,情況也稍微有所改善。朝廷卻一直拿基層的宗族、地主、富戶沒什麼辦法。
所以馮京立即敏銳地察覺到,這次朝廷先進行白話文改製,深層次的含義其實就是要打破那些地方勢力對知識和文字解釋的壟斷權。
雖然完全不識字的人還是看不懂,可這樣就照顧了大量稍微認識一點字,以及認識常用字的百姓。
通過白話文,這些認識常用字的百姓讀出來,更方便不認識字的百姓理解。
這無疑是一次重大改革。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朝廷會忽然這麼做呢?
當然是有更重要的改革放在後麵,估計等過兩個月,白話文的要求傳遍整個大宋的時候,新的政策就會接踵而至了。
馮京眼珠子轉了轉。
說不好。
這次科舉當中,就有朝廷對這次時政的解讀。
若是能答好,得知院青睞的話。
也許青雲直上也不一定。
.
.
六月底,大宋發生了很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