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今天一過,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所以說今天是應該有一些儀式感的。
我知道一些關於正月十五的習俗,比如猜燈謎,比如賞花燈,可能還有舞獅子之類的習俗,隻不過在我家這一帶應該是沒有的。
除此之外,元宵節自然是有美食上的習俗了:吃元宵或者吃湯圓。
這兩種食物有區彆,主要是製作的方法不一樣。湯圓是包出來的,而元宵是在糯米粉中滾動出來的。我知道二者製作方法的區彆,但直到今天也不太確定兩者的口味具體有什麼區彆。
今天看完的一篇關於元宵和湯圓製作方法的公眾號文章提醒了我,今年回來過節並沒有吃到元宵,吃的全都是湯圓。
前兩天在超市我還見到過製作元宵的機器,當時發現這種先點現做的元宵還覺得有些新奇,圍觀了一陣。
後來讀到文章中說元宵是通過滾動糯米粉做出來的,冷凍容易裂,所以元宵一般都是新鮮食用的。
所以說買來的速凍的基本都是包出來的湯圓。所以儘管今年我們家有機會吃到8種不同口味的湯圓,因為那8種不同的湯圓以及這種對於元宵的後知後覺,可以說是沒有機會吃到元宵了。
也許節後在把所有湯圓消耗完之後大概就不會有超市裡的現做元宵了,就得等到明年了。
至於8種口味的湯圓這件事…
最開始的時候,是2.2那天。
那天上午我去超市,發現超市開始出售元宵,於是決定買一些湯圓來吃(當時忘記二者的區彆了)。之前幾年元宵節的時候沒什麼氣氛,今年就下意識地想多買一些湯圓。
於是就買了三種不同口味的:阿華田口味、黑芝麻紫米口味、還有黃米黑芝麻口味的。
後來看了一眼某寶,發現有賣鮮肉湯圓。
這是必須要嘗一嘗的啊!之前的人生裡吃到的湯圓全是甜味的。
這種鮮肉湯圓必須至少買三袋,於是我買了三袋。
這時就算是有6袋湯圓了,還都不是小袋的。
湯圓很多,得吃。
於是2.3那天我們不但早餐吃湯圓,晚餐也吃了。
早餐吃的是阿華田湯圓,吃起來像是巧克力口味的。晚餐吃的是黃米花生湯圓,讓我想起來了牛軋糖和五仁月餅。都很可口。
如果讀者看得仔細,就會發現晚餐吃的湯圓口味並不是之前買的任何一種。
那是因為,那天有熟人上門,又帶來了四袋湯圓。
有趣的驚喜啊!
這四袋湯圓四種口味,居然沒有任何一袋和之前的口味重複,也是難得。
它們分彆是:紅豆沙、黑芝麻、巧克力、以及黃米花生的口味。
擁有6袋湯圓不是一天吃兩頓湯圓的動力,但擁有10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