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狸貓換太子(5)_公孫策與包拯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公孫策與包拯 > 106、狸貓換太子(5)

106、狸貓換太子(5)(2 / 2)

公孫策便掀開簾子,走下來,這一看,公孫策心頭不由警惕起來,眼前不是龐府的大門,也不是角門。眼前這花團錦簇的池塘亭子的,分明是內院!

怎麼回事,他怎麼到了內院?包拯呢?

公孫策不動聲色的眼睛看了一圈,除了他的轎子,便沒有其他了,他剛剛不敢想問題那麼入神,以至於何時進了內院都不知道!

——都是包拯的錯!公孫策心頭忍不住埋怨了。搞得他心神不定的,就這麼的著了道。

“公子,那邊請。”仆人恭敬的彎腰指著亭子方向。

公孫策順著仆人的手指方向看去,亭子裡隱隱的站了一個妙齡女子。

公孫策背負雙手,臉上掛起了輕淡的笑,“不了,我就在這裡。”進了內院了,稍有不好,立馬就是一個桃色之劫。

不管是誰讓他進了內院,所欲何為,在內院這個地方,對他這麼一個尚未成家的男子來說,都是一個糟糕的地方!

他現在隻希望包拯或者展昭白玉堂誰都好,趕緊的來解救他!

仆人很意外的抬頭看了他一眼,就立即低下頭。

而公孫策看也不看仆人一眼,反而轉身進了轎子,手指無意識的敲著膝蓋,垂著眼,神情很安靜,但手指的無意識的敲動還是泄露了公孫策心頭的警惕和憂慮。

在公孫策轉身進了轎子後,仆人不知所措,接著就馬上轉身匆匆朝亭子方向跑去。

而很快,在轎子裡的公孫策就聽到一聲輕柔猶若黃鶯出穀的聲音“好久不見了,公孫公子。”

這一聲,讓公孫策猛然睜開了眼睛,是……她?飛燕?

公孫策深吸一口氣,隨即慢慢的睜開眼睛,掀開簾子,走了出去。

轎子的不遠處,身著宮裝的梳著婦人發髻的美麗女子靜靜的看著他。

公孫策隻是看了一眼龐飛燕,便低頭垂眼,即便兩世都曾經見過飛燕的妃子妝扮,但不得不說,每次見到,心裡都會有些說不出道不明的感慨。

“草民公孫策拜見龐妃娘娘。娘娘千歲!”公孫策恭敬跪地說道。

龐飛燕看著公孫策,眼裡閃過一抹失落,但很快,就低聲開口,“起來吧。”

“是!”公孫策恭敬說著,緩緩起身。

龐飛燕看著公孫策恭敬的模樣,低頭垂眼看似恭敬實則疏離,龐飛燕心頭自嘲,今日費儘心思的暗地裡相見真是不該呀。

“公子彆怕,本宮請你前來,隻是想和公子說說話。”龐飛燕輕聲道。

公孫策正欲開口應答,一個聲音就響起“阿策!”

公孫策一聽,眼睛一亮,忙循聲看去,不遠處的院門外,包拯正朝他大步匆匆走來,身後緊跟著的展昭和白玉堂,另外,還有龐府之前和他們見過的管家。

包拯快步走到公孫策身旁,對著龐飛燕恭敬拱手,“下官包拯拜見龐飛娘娘。”

龐飛燕冷冷的看著包拯,對眼前的這個大黑炭,龐飛燕很是厭惡。在隱逸村的時候,就是此人,讓她錯過和公孫策相識相知的機會!

“包大人的消息倒真是靈通呀。”龐飛燕勾唇一笑,笑容很是嘲諷。

包拯麵不改色,“壽宴已經開始,太師大人正在尋找我等,因此……隻怕,公孫策無法在這裡與娘娘閒聊了。”包拯淡淡說著,語氣裡不卑不亢。

龐飛燕凝眉,眼裡有些怒氣,這是要拿她爹來要挾她嗎?

“既然太師大人尋找,還請娘娘恕罪,草民等離開了。”公孫策忙接口說道。

龐飛燕有些惱怒的瞪著公孫策,“公孫策!你非得避我如蛇蠍嗎?!”

公孫策垂下眼,嘴角輕輕的揚起,神情依然平和,“娘娘說笑了,草民和娘娘隻是一麵之緣,何來蛇蠍之說?”

“公孫策你——”龐飛燕氣結。

“娘娘!”公孫策突然揚聲,抬眼直視龐飛燕,緩緩的低聲開口,“娘娘,桃花時節已過,娘娘何苦苦苦挽留?”

龐飛燕臉色瞬間煞白,袖子裡的手都微微顫抖起來。

而看著公孫策和包拯兩人對她恭敬做禮,然後轉身離去,龐飛燕的心裡同時湧上來的還有難言的不堪。

——為什麼……你要如此對我?

包拯在走出拱門,遠離龐飛燕視線的瞬間,就馬上拉住公孫策的手,低聲道,“沒事吧?”一邊說著,一邊上下打量著,眼睛裡的緊張一覽無遺。

公孫策看著包拯,輕聲一笑,包拯對他的緊張和關切讓他的心頭暖暖的。“我沒事。龐妃娘娘隻是有事找我相商。”

相商?相商是假,見人才是真的吧。包拯心頭冷冷的想著,身為妃子,怎可私下見人?即便龐妃娘娘囂張跋扈,不怕規矩,公孫策隻是區區一介書生,如何扛得住宮中的繁瑣規矩?還有世俗人的眼光!

公孫策在之前坐在轎子裡,且和龐妃娘娘保持十步距離是對的。

“我們要小心些。”包拯嚴肅說著。若不是那個龐家的總管識大體知輕重,他們及時趕到,若讓其他人發現,特彆是宮裡,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公孫策微微點頭,“我知道。”

說來,公孫策有些無奈,上輩子他和龐飛燕無疾而終,後龐飛燕恨他,就再也不曾見過他,且不遺餘力的尋著開封府的麻煩,特彆是後來龐太師過世後,就愈加變本加厲。



最新小说: 人間武聖 爆!80小甜媳一胎五隻小老虎 與大難不死的男孩兒成為了好朋友 暗流1979,我有空間能致富 變身之後封神時代 從前修過仙 穿書後每天都在求王爺退婚 不正經煉金 開局被貶死牢,竟獲得百萬年壽元 大宋新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