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因為張致遠的突然倒台,眼下士紳集團已經是一盤散沙,沒有了以往的凝聚力。
沒有凝聚力也是相對來說,眼下士紳集團的勢力在大周朝堂上依舊呈壓倒性的優勢。
也是因此,張淩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扶持勳貴集團。
但前提卻是勳貴集團要扶得起來。
如若不然,張淩陽便會重新扶持一個新的集團來抗衡士紳集團。
選擇哪一個勢力比較好呢?
一時間張淩陽心中有了幾分矛盾。
忽然,張淩陽眼前一亮,想起了另外一個龐大的勢力。
那便是外戚集團!
大周的外戚之中,有勳貴,亦有士紳。
但無一例外,他們的絕大多數都會支持張淩陽的。
畢竟屁股決定腦袋!
這些外戚,自他們的女兒入宮的那一刻起,他們便已經不容於士紳集團了。
也是因此,這些原本的士紳,現在的外戚自然而然的會選擇支持皇帝的決定。
想到此處,張淩陽又想起了被調任入京的曹睿、高霈、朱開山三人。
這三人,無一不是封疆大吏。
特彆是高霈,曾經的兩江總督,轄區便是朝廷稅賦重中之重的江南地區。
一時間,張淩陽竟然有些後悔將他們調入京城。
畢竟,如果這幾人在地方上全力支持自己的話,那最後實施起攤丁入畝的政策,阻礙肯定會小上不少。
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
更何況君無戲言,張淩陽貴為一國之君,又怎能出爾反爾?
無奈之下,張淩陽也隻好打落牙齒往自己個肚子裡咽。
誰讓自己做事短視呢?
“既然外戚集團短時間不能用,那就隻能將希望寄托給勳貴集團了!”最後,張淩陽發現,自己想來想去,最後的結果還是扶持勳貴集團。
“希望勳貴之中,能出幾個像樣的人才,要不然,朕手裡可就真的無人可用了!”張淩陽心中不無感慨。
相比較前世的明朝,大周有一點好的地方便是,士紳集團雖然把持朝政,但軍事上他們還真的插不上一點手。
大周的軍事,全部都由勳貴集團把持。
也是因此,勳貴集團雖然勢弱,但還是能夠與士紳集團糾纏這麼長時間。
畢竟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是!
想到便做,曆來是張淩陽奉行的原則。
待想明白了之後,張淩陽便將孫勝喊入殿內,“孫勝,你即刻擬一道旨意,調定襄總兵孫定宗入京述職!”
說起來很尷尬,勳貴集團可用之人並不多。
年輕一代暫且不說,勳貴集團中,年入中年的,除卻定襄總兵孫定宗能用之外,就剩下征西將軍馬進忠以及雲貴總督張廣之可堪一用了。
然而無論張廣之還是馬進忠,都有軍務在身,一時間不好輕易調動。
也是因此,張淩陽便想著調定襄總兵孫定宗為兩江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