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定宗可是正牌勳貴,他的腦袋無論如何,也不會偏向士紳那邊的。
也是因此,張淩陽便打算讓孫定宗如同一顆釘子一般插在江南,好為以後的攤丁入畝做準備。
但勳貴之中的年青一代卻也不得不重視。
畢竟張淩陽也不希望待一二十年過去之後,勳貴之中無人可用,那就尷尬了。
“你再向京中各勳貴、外戚府上傳一道口諭,朕欲在京中建一個蹴鞠場,令京中勳貴、外戚組建一支球隊,與朕的龍驤、虎驤兩衛對抗。
無論出身勳貴、外戚還是兩衛,對抗中成績優異者,朕會破格提拔的!”
“奴才遵旨!”
孫勝回了一句,便出宮傳旨去了。
當然,這話不止是說給一眾勳貴、外戚聽的,也是說給龍驤、虎驤兩衛的將士聽的。
無論是龍驤衛還是虎驤衛,除卻一些將領之外,剩餘的將士全都出身窮苦百姓。
他們又能有什麼晉升之路呢?
除卻靠軍功之外,自然是希望能得到天子的青睞。
可軍功對他們來說又十分的渺茫。
畢竟,沙場征戰曆來是九死一生不說,曆史上那些軍功赫赫的將領,又有幾人是窮苦百姓出身?
也許有那麼三兩個,但在曆史上絕對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所以但凡史書上記載的某某某百姓出身,我們千萬不要當真。
因為史書上所說的‘百姓’在真正的百姓之中,決定是豪強般的存在。
就好比《三國演義》中說張飛、何進是屠戶出身。
可無論何進還是張飛,都是地方豪強,家境殷實無比。
上下五千年的史書,除卻朱元璋、劉裕等寥寥幾人是苦哈哈出身,帝王將相之中,又有幾人真是窮苦百姓出身?
劉邦起事前還是一個亭長呢;劉秀的父親也曾擔任過縣令;司馬炎的出身,自不必細說;李淵更是出身關隴貴族的隴西李氏;趙匡胤出身官宦之家,要不然年輕時候也不會去做遊俠兒。
可能有人會拿奴隸皇帝石勒舉例,可孰不知,石勒的父親生前也是一個羌人部落的首領。
故而,對於這些窮苦百姓來說,一旦能夠得到天子的青睞,將來肯定能夠飛黃騰達。
張淩陽的旨意傳至龍驤、虎驤兩衛之時,兩衛將士自然是極其激動。
而寧國公孫定安收到張淩陽的口諭之後,自然也是歡喜異常。
但凡在朝堂上長期屹立不倒之人,一個個都是老狐狸。
孫定安自然也不例外。
從張淩陽這道口諭之中,孫定安意識到,張淩陽開始有意扶持勳貴集團。
要不然,張淩陽大可領著龍驤、虎驤兩位自己玩,為何偏偏要帶上勳貴集團呢?
要知道,蹴鞠這個項目,考驗的不止是技巧,還有體力、團隊配合等等諸多因素。
而勳貴的年青一代,成器的沒有幾人。
但如果有了這個項目,年青一代心中即便再不願意,家裡的長輩也會拿著皮鞭‘督促’他們上進的。
畢竟,這樣的機會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除非你願意去沙場拚搏。
即便勳貴子弟前往沙場有諸多照顧,但危險還是會隨時到來的。
要不然,定國公薑誠的孫子也不會死在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