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財帛動人心啊!
寫好了章程,張淩陽便命小福子前往東華閣,讓內閣首輔鄭永基及其他大臣商議,製定出一個合理的稅收製度。
這一波接一波的,弄得鄭永基都有些懵了。
而高霈卻幸災樂禍道“這下,鄭閣老可滿意了?”
“滿意,能為朝廷效力,老夫有什麼不滿意的?”鄭永基臉色鐵青,皮笑肉不笑道。
心裡,鄭永基卻道“如果不是因為高霈你這個王八蛋,老夫早就入宮勸諫陛下去了!”
除卻李廣泰麵色如舊之外,其他幾位大臣的臉色也十分的精彩。
要知道,張淩陽草擬的這個章程,損害的,可也有他們的利益。
之前的那些稅收改革,雖然也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可與得到的利益相比,卻是微乎其微,所以他們並沒有強烈反對。
甚至,為了讓高霈難堪,他們用了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
而今,張淩陽的這份章程,可是觸動了他們最根本的利益。
在座之人,除卻李廣泰,誰家沒有幾百頃土地?
朝廷一旦開征類似的稅收,他們誰頂得住?
他們的門生故吏誰頂得住?
所以他們一個個的,臉色都十分難看。
心裡卻無不在暗罵“高霈這麼混蛋,難不成你就沒有損失了嗎?竟在這裡幸災樂禍!”
如果知道這些大臣的心聲,高霈肯定會大呼冤枉。
不過相比較其餘的大臣,高霈自然是沒有那麼心痛。
高霈名下雖然也有幾千頃的土地,可與其他產業相比,土地裡的產出卻是微乎其微。
之前,高霈擔任兩廣總督多年,自然也參與了海上貿易之中。其中有自己主動參與進去的,但更多的,卻是下麵的孝敬。
隻要在兩廣做海貿生意的,現在每年都要向高霈上繳一成的利益。
不要說一成利益很少的話。
海商自己要掙錢,孝敬的也不止高霈一人,下麵的方方麵麵都要打點到位。
不是有句話說,閻王易躲,小鬼難纏嗎?
即便隻占據了一成,可海貿的收益,那可是極其豐厚。
所以每年,高霈都會收到上百萬兩的銀子。
所以之前高霈才會這麼不遺餘力的反對朝廷征收商稅。
畢竟,一旦征收商稅,高霈每年要上繳的稅收,那可是海了去了。
更關鍵的是,高霈的那些門生故吏多在兩廣,自然也都參與到了海貿之中。
高霈自己損失一些銀子也就罷了,可讓那些門生故吏一同損失銀子,高霈擔心,長此以往下去,他的那些門生故吏會同自己離心離德,甚至改投他們人門下。
如今,看到鄭永基等人吃癟,高霈一少之前的憤懣,心情十分的愉悅。
心裡,高霈已經樂開了花,“讓你們這些兔崽子反對老夫,現在好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