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雖然法蘭西和英吉利等國認為大周對戰羅斯人,最後不會慘敗,可也沒有想到,大周竟然勝的這麼輕鬆。
因為羅斯人全軍覆沒的緣故,除卻大周高層,很多人都不明白,羅斯人為何會敗的這麼慘?
還這麼快?
他們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也因此,他們不得不手寫一封書信命人捎回國內,開始重新評估大周的國力。
以前,在歐洲列強看來,大周雖然富裕、文明,可在軍事上,與歐洲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當然,這種差距是在單體武力上的差距。
如果換做整個國家的國力,有著幅員遼闊的國土,又有億萬人口的大周,與歐洲強國的差距其實並不明顯。
甚至,在總體國力上,歐洲列強一致認為,大周的綜合國力甚至要比許多歐洲的二流列強要強上許多。
……
瓦剌方麵的戰事剛剛結束,張淩陽的心情也還沒有好上幾天,便被國內繁雜的事務纏繞的分不開身了。
時間進入六月份之後,江南各地普降暴雨,河堤、湖偃相繼決堤,受災百姓多達三百萬之眾。
這個時代受災之後,朝廷能夠做的事情其實很單一,無非就是賑濟災民而已。
至於及時堵住決堤的河堤、湖偃,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情況下,其實很難做到的。
後世還有人民子弟兵下水堵住決口,可這個時代,這種事情想都不要去想。
即便張淩陽這位天子親自下旨,隻怕下麵也不會有人去聽。
至於後麵的災後重建工作,其實做起來也是困難重重。
關鍵是,從朝廷到地方,各層官吏都沒有這個覺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受苦受難,不至於餓死,就算是莫大的功德了。
重於言而輕於行,似乎是八股取士的通病。
大周也不例外,建國近二百年下來,士子評論起朝政來可都是滔滔不絕,引經典據,似乎你不聽他的,就是千古罪人一般。
這一點,張淩陽這位天子是深有感觸。
各層官吏勸諫起張淩陽,都是旁征博引、據‘理’力爭,有時候讓張淩陽自己都感覺自己是一個十足十的昏君。
可一說到實際問題,不是這個推脫到那個身上,就是一切請張淩陽這位天子乾坤獨斷。
可張淩陽一旦決定了某一件事情要如何做,大臣們又會以各種理由反對。
反正不管怎麼說,反對天子的意見就對了!
也是因此,上次恩科之時,張淩陽才會下定決心不以八股取士,並從中挑選出來幾名乾吏……
如今江南發大水,揚州、江寧、杭州這幾個地方受到的損失最小。
雖然有這些地方最為富庶,河堤修的本就堅固的原因在內,但更多的,則是因為揚州知府朱陽、江寧知府周暢、杭州知府李泰三人都是能做事、又敢於做事情的人。
見近些天連降暴雨,朱陽等人便開始擔心是否會爆發洪水。
所以,他們冒著暴雨征發民夫前去加固河堤,這才避免了河堤的大麵積決堤。
即便有少部分河堤決口,他們也是身處第一線指揮、調度,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當然,如果本身沒有能力,前去第一線指揮隻怕效果會適得其反。
官老爺的辦事能力,希望諸位不要懷疑。
可朱陽、周暢、李泰三人不同,張淩陽對他們三人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朱陽三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三人做起事情來從不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