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時日,三人的所作所為,都通過錦衣衛密探的密報,一一進入了張淩陽耳中。
對此,張淩陽也是比較滿意的。
可江南的其他官吏卻不那麼令人滿意了。
甚至,對於江南絕大多數官吏,張淩陽心中是失望透頂的。
根據錦衣衛密探發來的密報顯示,安徽徽州府那邊,徽州知府在洪水爆發之際根本就沒有絲毫作為。
其實,也不算沒有作為,至少,在洪水到來之際,他也征發了民夫修築河堤。
隻是,他所修築的河堤,附近的田產全都是這位徽州知府自己的產業。
在淮安府,洪澤湖湖水泛濫,最後洪水衝垮堤壩,直奔不遠處的蘇州城而去。
在收到洪澤湖決堤的第一時間,淮安知府所做的事情不是命人堵住決堤的堤壩,也不是下令讓百姓遷移,而是在第一時間見自家的東西全都搬往地勢高的地方。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全城百姓受災,隻有知府一家‘幸免’於難。
浙江湖州府的知府更是可笑,在洪水到來的第一時間,他想的竟然是逃命,直接逃到了城外山上的一座寺廟,甚至連家人都顧不上。
不過最後尷尬的發現,洪水衝到了湖州城後,不過半腰多深,而湖州知府的府邸因為地勢較高的緣故,竟然沒有被洪水波及。
看著錦衣衛密探傳來的一封封密信,張淩陽有欣慰,但更多的卻是惱怒。
這都是些什麼官吏?
屍位素餐?
狗占馬槽?
蠅營狗苟?
自私自利?……
張淩陽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形容他們了!
當即,張淩陽下旨,讓錦衣衛將這些不作為的地方‘父母’全部緝拿打入詔獄,並抄沒全部家產。
待審訊完畢,就將這些人千刀萬剮。
至於其家人?
女的充入教坊司,男的十五歲以上發配邊疆,十五歲以下全部貶為賤籍,任其自生自滅。
可能會有人說,禍不及家人。
可他們的家人既然享受到了他們帶來的優渥生活,那在這個時候,也應該承受同樣的磨難。
其實,像這樣的官吏,按照大周現在的律法,是可以上繳一部分議罪銀之後從輕發落的。
可張淩陽根本就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有些人,有些事情,即便是謀反的事情,隻要不是主謀,張淩陽依舊給他們上繳議罪銀的機會。
就好比上次江南士紳謀反之事,除卻主謀被問斬之外,其餘人等在上繳了議罪銀之後,均被釋放亦或從輕發落。
當然,江南士紳謀反一事牽連甚廣,如果真的從嚴處理的話,隻怕朝中至少要空出三分之一還要多的位置。
所以,在經過各種權衡之後,張淩陽才用議罪銀這個製度來對‘處罰’他們,這樣一來,朝廷可以得到一大筆銀子。另外,也可以給那些江南出身亦或與參與謀反之人沾親帶故的官吏吃一顆定心丸,從而達到儘快穩定天下局勢的目的。
可這一次,張淩陽似乎鐵了心,什麼機會都沒有給他們。
這裡麵的原因很多。
一自然是這些官吏確實死有餘辜。
二是張淩陽想要殺雞儆猴,給朝中大臣敲一下警鐘,告訴他們,現在雖然有議罪銀這個製度,他們辦事的時候,還是小心謹慎一些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