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大街的尾端,矗立著緬甸聯邦政府的國會大廈。
儘管軍事政變已然發生,軍隊以軍事管製的形式接管了政權,但麵對各方壓力,敏東來依舊保留了國民議會,並親自擔任了國民議會總長之職。
不僅如此,國民議會內的眾多高層職務,幾乎全被軍人出身者占據。
隨著軍政府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那些被裹挾的政府官員們,都被安置在了軍方嚴密管控的內比都城北與城東區域。
此刻,當軍團的鋒芒直指這片區域,整個緬甸軍政府陷入一片混亂與無序。
官員們爭相逃離內比都,如同驚弓之鳥。
軍團從內比都的北方與東方壓境而來,官員們隻能向西或西南方向逃亡,儘管勃固山脈阻擋了去路,但隻要穿越山脈,便可抵達伊洛瓦底江平原的卑謬與馬圭地區。
在軍團淩厲的攻勢麵前,無論是軍政府官員,還是被裹挾的前政府官員,皆對緬甸軍方能否抵擋此次進攻持悲觀態度。
軍方自身亦深陷被動挨打的困境。
北方的密鐵拉與曼德勒相繼傳來遭受軍團攻擊的消息,援軍無法南下支援內比都;
東北軍區的臘戌與第66機動步兵師失去聯係,其餘部隊各自為戰,被軍團逐個擊破、包圍。
南方戰線抽調的部隊在東籲同樣受到軍團伏擊,無法趕來救駕。
敏東來深知,這些被他壓製已久的軍頭們此刻巴不得他倒台,故而想儘辦法拖延對內比都的救援。
內比都現僅剩不足五萬正規軍及十萬臨時拚湊的預備役部隊,而密鐵拉、曼德勒、東籲等地的緬軍將領麾下卻坐擁數萬乃至十幾萬精銳之師。
他們此刻選擇擁兵自重,靜待敏東來及其軍政府被軍團消滅,好趁機上位,成為新的緬甸軍界領袖。
得知軍團已侵入內比都城北、直逼國會大廈,各地援軍無望之際,敏東來做了一個近乎瘋狂的決定。
“炸毀巴彥水庫!”他在地下堡壘內,陰狠地盯著緬甸地圖,口中吐出這幾個字。
“總司令!”副司令溫俊和總參謀長妙烏臉色沉重地回應。
巴彥水庫坐落在內比都北部巴彥山脈半山腰處,作為勃固山脈的分支,它與國會大廈相距僅一公裡。
若水庫被炸,內比都市區乃至周邊衛星城都將遭受洪水侵襲。